林晓坤 金鑫
摘 要:选择辽东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建立3种近自然栽培方式:林下栽培方式(A区)、林窗栽培方式(B区)、林缘栽培方式(C区),在试验区内开展土壤物理性质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软枣猕猴桃林内分布,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林地,改善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关键词:软枣猕猴桃;近自然经营;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63.4 文献标志码: B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 & Zucc) Planch. ex Miq.)为猕猴桃科,属大型落叶藤本,在我国分布较广,东北地区资源最为丰富,辽宁地区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丹东、本溪、抚顺等地,生于混交林或水分充足的杂木林中。果实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高达430 mg/100 g ,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软枣猕猴桃产业在辽宁省内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上升,导致野生资源遭到大量破坏。本文通过对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野生软枣猕猴桃近自然经营对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将辽东山区软枣猕猴桃纳入森林经营提供一定理论基础[1]。
1 试验地概况
研究地点设在本溪县草河口镇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试验苗圃。海拔200~600 m,年平均气温6.1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5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 ℃。年降水量926.3 mm,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1 117.3 mm,无霜期124~144 d,土壤为棕色森林土,pH 值为 5.5~6.2。区域内植物物种丰富,有长白山和华北植物区系的植物2 000多种,也是野生软枣猕猴桃的主要分布区[2]。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区域设置
本研究以在辽东山区阔叶混交林内有野生软枣猕猴桃分布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块,设置面积为0.1 hm2标准地,标准地分为对照区和作业区。作业区采用经营措施基本情况(表1)。对标准地土样进行采集,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3]。
2.2 调查方法及测定
在标准地内选取5个有代表性样点,按土层厚度分为0~10 cm和10~20 cm进行取样。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使用公式计算:
Wt=10 000×P1×h (1)
Wc=10 000×P2×h (2)
式中:Wt 為最大持水量;Wc为非毛管持水量;P1为土壤总孔隙度;P2 为土壤非毛管孔隙度;h为土层厚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自然经营对土壤物理容重变化的影响
森林对水分贮蓄量和贮蓄方式,受林地土壤其物理性质影响很大,土壤容重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4]。容重小的土壤孔隙度大,团粒结构好,疏松程度高,通气性好,蓄水性能强[5]。
从土壤物理容重变化(表2)可以看出,土壤容重10~20 cm土层均高于0~10 cm土层。0~10 cm土层容重,A区、B区和C区作业后分别比作业前减少了0.23%、3.82%和2.67%。10~20 cm土层容重,A区、B区和C区作业后分别比作业前减少0.11%、5.2%和5.03%。两个土层容重表现相同的规律性,其中B区容重减少最多。可见,采取经营措施的林分改变了土壤容重。以B区变化最大,软枣猕猴桃缠绕在树上,上层林木郁闭度增大,经过作业后伐除枯死木和对软枣猕猴桃截干,光照增加促进林下灌草层植被增加,引起土壤中根系量增加,微生物和昆虫类活动频繁,使土壤容重降低[6]。
3.2 近自然经营对林分蓄水量的影响
在饱和持水量条件下,森林土壤蓄水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及土层厚度,所以非毛管持水量在调蓄水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7]。从林分土壤蓄水量情况(表3)可以看出,作业后0~10 cm最大持水量均有所增加,其中B区增加最多为5.44%,A区、C区增加较少分别为0.41%和0.4%。非毛管持水量,A区、B区和C区分别增加0.17%、13.3%和0.06%。10~20 cm最大持水量均有所增加,A区、B区和C区分别增加了1.3%、6.5%和0.02%。非毛管持水量,A区、B区和C区分别增加0.19%、1.2%和0.42%。可见,作业后试验区土壤蓄水能力均有所增加,其中对B区变化最大,蓄水能力增加最多。
3.3 近自然经营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土壤总孔隙度由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组成,是土壤蓄水性能的重要指标,毛管孔隙度的大小能够直接反映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在饱和持水量中,只有非毛管孔隙中滞留的重力水在调蓄水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8]。
从林分土壤孔隙度变化情况(表4)可以看出,作业后0~10 cm,A区和B区相对于对照区分别增加了0.18%、12.6%,C区未增加。10~20 cm非毛管孔隙度,B区和C区相对于对照区分别增加1.3%和0.6%,A区无变化。作业后对林分环境改变光照轻度和时长均增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因此土壤调节蓄水方面作用有所改善,其中B区效果最好。
4 结语
通过对林内野生软枣猕猴桃近自然经营技术的应用,采取上层作业清除被缠绕的枯死木、濒死木和修枝等技术措施,改变原有林内环境,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土壤内微生物活动等,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作业后土壤容重减小,0~10 cm和10~20 cm土层,B区减少最多分别比作业前减少了3.82%和5.2%。森林土壤蓄水能力0~10 cm和10~20 cm均有所增加,其中B区增加最多分别为5.44%和6.5%;对林分土壤调节蓄水方面作用有所改善,B区(林内培育方式)效果最好。因此,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软枣猕猴桃林内分布,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林地,改善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参考文献:
[ 1 ] 黄宏文.猕猴桃属分类、资源、驯化、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 2 ] 嚴春光.“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苗木繁育技术[J].北方果树,2017(7):37-38.
[ 3 ] 苗长安.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种选育及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J].农业科学,2018(38):58.
[ 4 ] 康冰,刘世荣,蔡道雄.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级土壤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323-2331.
[ 5 ] 刘玉平.软枣猕猴桃3种主要病害防治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7(8):120-121.
[ 6 ] 王振兴,艾军,陈丽,等.软枣猕猴桃叶片光系统Ⅱ活性对不同温度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2):329-334.
[ 7 ] 杨爱军.软枣猕猴桃植株冬季防寒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3):39.
[ 8 ] 邹念梁.辽宁野生软枣猕猴桃生态及物候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17(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