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清 赵巳阳
从目前掌握的俄军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弹、高超声速航空导弹、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和激光武器等新型战略装备战技性能及其研制目的、功能用途看,这些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使用,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甚至是全新的作战概念与场景,特别是非核打击战略装备(包括核动力装备),独立使用或与常规战役战术装备配合使用,将颠覆传统作战方式和理念,衍生出新的作战运用方式,引发作战变革,迫使其他国家面临高端战争挑战。
高超声速武器技术被誉为“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样式”的“军事领域第六代技术”,俄罗斯作为最早启动研制并列装高超声速武器的国家,也引领着高超声速武器作战运用创新突破的方向。与常规武器系统相比,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飞行速度快、行动范围广、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毁伤程度大、效果更可控等特点,未来作战中将呈现出战略装备战役战术运用的新形态,颠覆现有打击方式和传统防御体系,革新空天战场规则,对主导作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无前沿基地依托的全球快速打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马赫数5~30的飞行速度,可在约1小时内攻击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也可在短时间内将有效载荷运送至全球各地,甚至是近地轨道,使得战略打击能力从小时级向分秒级迈进,能加快己方杀伤链的循环速度。高超声速武器发现难、识别难、拦截难的突出特性,可以采取“穿透式”破击方式,实现对敌防御体系全时空突防,对敌作战体系的高价值节点实施精准的“点穴式”破袭,使用较小规模的武器就可以获得较大的作战效益。研究表明,当高超声速导弹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5以上时,仅依靠速度就足以实现97%以上的突防概率,加之能够机动变轨、智能选择突防通道规避防空系统拦截,可以有效穿透现有空防体系。由于速度极快,高超声速武器的运用将极大的压缩作战时空,将时间、空间和能量三者较完美地融合贯通,作战距离和时间因素对作战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小,进一步模糊了前沿部署、纵深配置的战场空间概念,实现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快速精确打击。
高超声速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样式
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反介入/区域拒止”多波次跟踪打击。俄罗斯KATEHON智库曾研究提出,主用高超声速武器区分为3个波次对企图抵达波罗的海的敌方远洋舰队进行打击。第1波打击:敌方舰队刚离港时。采用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武器,从潜藏在大西洋中部的核动力潜艇发射,当敌方舰队开始横渡大西洋前往欧洲时,便开始向其发起攻击;也可采用机载型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武器实施打击任务,伊尔-76MD-90A飞机最大飞行距离达6300千米,且可空中加油,可在数小时内到达大西洋中部。第2波打击:敌方舰队接近欧洲时。如果第1波高超声速打击武器未能摧毁目标,在敌方舰队航行至距大西洋东岸1000千米时,第2波高超声速武器将从位于巴伦支海的核潜艇或靠近北极圈白海的普列茨克战略导弹基地发射,再次对敌方舰队发起攻击。第3波打击:敌方舰队进入欧洲时。采用射程较近的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设想北约从波罗的海对俄罗斯发起攻击,敌方舰队穿越北海向波罗的海航行,当海军舰队行至斯卡格拉克海峡时对其发起打击;如果敌方舰队企图前往黑海,将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敌方舰队发起打击。
密集饱和联合火力打击。从俄军多种型号高超声速武器研制与列装进度看,不远的将来通过综合使用高超声速导弹、常规导弹、无人机、航空兵及电子战装备和空射诱饵等,联合火力打擊行动在手段运用和作战样式上将有新的突破。在统一的网络信息体系支撑下使用航空兵(包括载人及无人航空兵)和导弹(包括巡航导弹、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战役战术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实施全域联合火力打击,将成为最具前景的作战样式。
密集饱和联合火力打击,可通过建立高超声速系统突击梯队、常规导弹突击梯队、无人机突击梯队和空中突击梯队4个主要突击梯队,在侦察与电子战梯队支援下,实施多波次打击。第1梯队:高超声速系统突击梯队。可通过空基、海基(适用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陆基(适用于高超声速弹道导弹)或天基(适用于滑翔弹头)高超声速系统完成发射,负责攻击敌方最远、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通过密集精确打击,破坏敌作战体系结构,使敌方无法及时采取有效反制措施。第2梯队:常规导弹突击梯队。密集使用各类不同用途的常规导弹打击纵深目标。第3梯队:无人机突击梯队。负责压制敌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系统、消灭位于地面和空中的航空兵、破坏指挥和通信系统以及封锁机场,确保为载人航空兵遂行任务创造必要条件。第4梯队:空中突击梯队。通过前3个梯队的依次进攻,在获得制空权基础上,使用有人战术航空兵群对敌未受压制(或者重新部署)的防空系统实施补充攻击,最终摧毁全部目标。
高超声速导弹与核武器结合使用。随着高超声速导弹技术发展成熟并逐渐进入部署阶段,多个核大国已经或正在考虑将高超声速武器纳入核武库。俄罗斯在美国于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以来,为了抵消美国反导体系对俄战略核打击能力(尤其是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削弱,一直坚持高超声速武器核常兼备的发展定位,明确提出将高超声速导弹作为其战略核力量现代化的一部分,并宣称将在近期部署第一批可搭载核弹头的高超声速导弹。继俄罗斯之后,法国在2019年明确提出将发展高超声速核巡航导弹,美国也开始评估高超声速导弹核武化的必要性。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高超声速武器核武化正呈现出扩散的苗头。未来战略核武器发展及作战中,不排除采取高超声速导弹与核武器结合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射程远、高速、高机动性、高精度的优越性能,增强战略核反击效果。
俄罗斯宣称将在近期部署第一批可搭载核弹头的高超声速导弹
攻与防是作战活动中一对相生相伴的矛盾体。俄军在发展高超声速导弹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地在研究如何解决反高超声速导弹打击为代表的防空反导作战问题,这也是俄军新型战略预警与防空反导系统发展突破的重点。综合俄军目前已经或即将列装的部分新型战略装备,可以看出基于空天一体化的防空反导作战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于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需要从“看得见、跟得上、拦得住”3个方面入手考虑。“看得见”指的是天基、陆基、海基侦察平台能够探测到导弹发射信息,俄天基穹顶系统和系列陆基预警雷达构成的战略预警体系能够探测、跟踪高超声速导弹;“跟得上”指的是在捕获到导弹发射后能否稳定跟踪、形成稳定的目指信息,俄新型“集装箱”超视距雷达可跟踪3000千米范围内的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可在2000千米以外对马赫数8的高超声速导弹提供至少12分钟的预警时间;“拦得住”指的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各型拦截器能够进行有效拦截,俄军A-235努多利河新一代战略反导系统配备有高超声速反导导弹,拦截弹的速度为马赫数10,S-500防空导弹系统的最高理论拦截速度达到马赫数20。
波塞冬无人潜航器模拟视频截图
俄军正在测试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采用紧凑型核动力装置,提供超过1万千米的航行距离和深海高速航行能力,既可搭载常规弹头,也可搭载核战斗部。波塞冬离开母舰后即以两种模式独立行动:模式一,以约50千米/小时的相对低速进行隐蔽机动伺机突袭;模式二,以超过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脱敌鱼雷追击。在模式一下,由于无人潜航器具有体型小、水下噪音低等特点,是一种水下“看不见的装置”,据估计美军最先进的声纳也只能够在2~3千米的距离内探测到波塞冬,因此非常适于游弋待机、隐蔽接敌、发起突袭(无声攻击)。在被反潜系统发现的情况下,波塞冬进入紧急模式,即启动模式二,以超过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脱敌人鱼雷的追击,同时由于它在1千米的深度移动,就更加大了拦截难度(高速躲避)。目前,俄罗斯正在重点研究无人潜航器与潜艇、无人机之间的协同作战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技术、高续航力推进技术、水下自主导航通信技术等支撑,将海底声呐节点、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进行分布式组网,以实现无人潜航器的自主集群作战。另外,其核常兼备的潜伏式攻击能力也的确非常强大,在未来作战中可能令对手难以应对。可以预见,未来的无人潜航器也可像无人机作战那样采用定点式精确打击,也可以多平台组网协同实施蜂群战术对敌进行集群打击,将深刻改变未来水下作战模式。
激光武器成為大国战略制衡的重要手段
激光武器通过向一定方向发射强激光射束,以击毁敌方飞机、导弹和卫星等目标,具有能量高度集中、弹道平直、命中率高、隐蔽攻击性好、发射方向灵活、短时间内拦截或攻击多个目标等特点,在光电对抗、防空作战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激光武器能在大气或真空中以很小的立体角传输能量,其传输速度等于光速,能在瞬间打中远至几千千米外快速运动的目标(例如洲际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卫星等),将其摧毁或予以识别,并可迅速再次瞄准。2018年3月,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特别展示了激光武器,在2019年5月召开的索契军工发展会议上再次指出这种武器“在未来几十年、几乎整个21世纪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俄军的作战潜力”。俄战略激光武器的作战运用,主要是反导反卫反高超声速武器,特别是佩列斯韦特-A空基型激光系统,相对于陆基系统而言,在载机上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大气的影响、可以高效前往消灭目标的最佳阵地。据预测,未来作战中空基激光系统采取编队作战的运用形式,下辖1架A-100总理预警机、1架佩列斯韦特-A激光系统载机,2~4架携带空空导弹的苏-57多用途隐身歼击机,还可能包括未来的S-70猎人无人机,执行建立高度稳定的反介入拒止区域任务。A-100预警机利用强大的相控阵雷达探测敌机,为佩列斯韦特-A激光系统载机和苏-57歼击机提供目标指示;苏-57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掩护预警机和佩列斯韦特-A载机;猎人无人机作为空空导弹或电子战设备载机的角色,如果配备与苏-57相似的雷达,也可以向敌人所在危险方向实施侦察。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