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最可贵

2021-03-16 06:17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里尔克豹子骑手

【编者按】本期选取的诗歌,主题都和自由相关。有的直接用“自由”为标题,有的在诗中出现“自由”两个字,有的整首诗都没有“自由”这个词。每一首诗都是独特的,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我们细品慢读,感受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热爱。

自由与爱情

[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著   殷夫 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选自《文坛话旧(续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赏析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和英雄,自由主义革命者,牺牲时年方26岁。

1931年2月,殷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在他留下的《裴多菲诗集》中,看到了一首《WAHISPRUCH》(格言),旁边有钢笔写的4行译文。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里引用了这首诗,以此作为殷夫等“左联”五烈士的写照,赞颂五位年轻作家爱国献身的精神。从此,裴多菲的这首诗广为流传。

这首译诗采用五绝形式,全诗押韵,节奏鲜明,语言简洁明晓。无论是裴多菲,还是殷夫,都认为生命不仅仅是活着,还应该是一种有爱有自由有尊严的生命形态。自由是独立的个体成就自我价值的最基本条件,失去了自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也意味着被剥夺了独立意志。当自己不能成为自己,自己的生命由他人支配和控制时,这样的爱还是真正的爱吗?这样的活着是不是也失去了意义?所以,拥有自由,拥有独立和尊严,生命才更高贵,爱情也才更美好。

自 由

黄灿然

我看见别人都是用一条绳子牵着狗

出来散步。大狗小狗都跟着主人的脚步

快速地跑动。我的小狗不这样,

我们尝试给她系上狗带,她不是不喜欢,

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我们冬天也学别人那样

尝试给她穿衣服,她也不是不喜欢,

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总之,

给她任何约束,她就呆立不动。

我了解她,她跟我一样,

温顺、害羞、胆怯,

但顽固地坚持自由。

(选自《奇迹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诗人笔下这条可爱的小狗让人不禁想起作家王小波那只著名的特立独行的猪。那只猪不愿意接受人的安排,不愿意在猪圈里待着,不愿意只会吃和睡,还学会了汽笛叫,王小波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而现在,诗人黄灿然看到了和那只猪一样的特立独行的小狗。

诗里的这条小狗,虽然和已经成名的猪的性格不同,没有那么彪悍,而是“温顺、害羞、胆怯”,但是有一点却和猪一样,“不愿意被设置生活”。它不愿意被“系上狗带”,不愿意被“穿衣服”,面对生活中这一切的被设置被束缚,它唯有“呆立不动”。一条小狗站在原地不动,现实之中,我们会说它可能饿了,可能在等主人,也可能自己有些不舒服,但诗人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走”。读到这里,知道失去自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吗?失去自由,意味着失去了最真实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意味着生命力的萎缩。一条小狗,连走路都不会了,更别说跑起来了。

自 由

吉狄马加

我曾问过真正的智者

什么是自由?

智者的回答总是来自典籍

我以为那就是自由的全部

有一天在那拉提草原

傍晚时分

我看见一匹马

悠闲地走着,没有目的

一个喝醉了酒的

哈萨克骑手

在马背上酣睡

是的,智者解釋的是自由的含义

但谁能告诉我,在那拉提草原

这匹马和它的骑手

谁更自由呢?

(选自《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

赏析

什么是自由?哲学家有哲学家的演绎,思想家有思想家的演绎,我们似乎常常容易身陷概念的辨析之中,用思想去阐释生活和定义人生。这些辨析和阐释确实可能会接近生活的本质,甚至在各种概念和各种主义的帮助下,建设出一套套颇有深度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论。但是,一旦你被现实之中的感性击中时,你就会觉得一切理性阐释显得多余。

这首诗中,诗人就是看到了比理论、比思想更直观更生动的“自由”的当下。草原、马和骑手,共同构成了自由本身。无边草原之中,马随意游荡,而骑手没有说话,和自己的梦跟着马四处游荡。一切没有目的、没有规则、没有实用性,只有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此刻的自由是无声的,也是无名的,不被定义不被解释,马走到哪里,梦也走到哪里,自由也就在哪里生长出来。而喝醉了的骑手,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忘了被社会设置的人设,完全放松,跟随着马和梦,四处游荡。

出门种葵花

王小妮

春天就这样像逃兵溜过去了

路人都还穿着去年的囚衣。

太阳千辛万苦

照不绿全城。

一条水养着黄脸的平原

养着它种了田又作战

作了战再种田。

前后千里

不见松不见柳不见荷不见竹。

我不相信

那个荷兰人

会把金黄的油彩用尽。

我们在起风的傍晚出门

给灰沉的河岸

加一点活着的颜色。

种子在布袋里着急。

我走到哪儿

哪儿就松软如初。

肥沃啊

多少君王在脚下

睡烂了一层层锦绣龙袍。

在古洛阳和古开封之间

我们翻开疆土

给世人种一片自由的葵花看看。

(选自《出门种葵花》,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赏析

诗人路过河南,颇为寒冷,因为春天就像个逃兵一样,萎靡不振。人们穿着臃肿,精神委顿;太阳则显得有心无力,无法照暖大地。

中原大地上,黄河哺育了人们,这里的土地是田地也是战场,是生活栖居之地,也是权力角逐之所。诗人本想对着中原风景抒情,却发现看不见松柳荷竹,看不到文雅风致,更看不到岁月静好,看到的只是满目疮痍,一切皆为沧海桑田。

感慨之间,诗人眼前突然跳出一幅景象。只见黄河两岸大地之上,种满了金黄色的向日葵,如梵高笔下的蓬勃昂然的向日葵。那些金黄色,是生命的色彩,也是人们渴望的自由的色彩。喧嚣的战争和灰暗的历史,让土地黯然失色。那些本该是播上希望种子的松软肥沃的土地,布满的却是腐烂的帝王霸心。诗人不禁祈求,可否拨去重重历史尘埃,可否让春天重回大地,可否为未来种上一片自由的向日葵。

——在巴黎植物園

[奥地利]里尔克 著 冯至 译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选自《给孩子的诗歌经典系列:中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赏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诗人里尔克听到这句,想必也如庄子般,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里尔克是奥地利诗人,被誉为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在诗中他感兴趣的是一只失去了自由的豹子。不仅仅是感兴趣,为了理解这只豹子,里尔克通过诗歌化身为它,与豹子合为一体,委曲求全,蹲于巴黎植物园的牢笼里。而一只豹子,它本应该在大自然里敏捷奔跑,凶悍追捕猎物。

失去了自由的豹子,目光所见不过是“走不完的铁栏杆”。铁栏杆之多,不仅仅是目光所及,还加上日复一日相见,印象叠加,更加牢固地构成了桎梏豹子的逼仄空间。而牢笼之外的大千世界,对于豹子而言,不过是虚空。

豹子困在其中,“强韧的脚步”变得“柔软”,但是它并不屈服,它没有放弃独立意志,它怀着对自由的渴望,转圈,来回走,跳着“力之舞”,也是“伟大意志”的舞蹈。

然而,作为诗人的里尔克内心是矛盾的,也是困惑的。他看到了这“伟大意志的晕眩”,看到了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对于豹子的野性和生命力的损害。而另一方面,如果说铁栏杆象征着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话,生命本质所渴望的绝对自由与之是冲突矛盾的,追求绝对自由并不现实。此时,化身豹子的里尔克又回到了人的身份。他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只有在遵守规则和制度前提之下的相对自由。所以,这个时候的豹子,在“眼帘无声地撩起”时,一方面生命本能再次唤起了“紧张”,唤起了反抗的意志,但晕眩之后的豹子如同已经融入到社会制度的人类一样,接受了相对的自由,接受了反抗的相对无效性,更接受了“走不完的铁栏”。

本期感言

从黄灿然的一条小狗对于自由的坚守,到吉狄马加看到一位醉酒骑士随着马四处游荡得到的自由自在,再到一只铁笼里的豹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反抗和妥协,诗人们似乎喜欢借助动物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的理解和向往。不过,王小妮对植物情有独钟,借用生机勃勃的金黄的向日葵来表达对自由生命的呼唤。无论是动态的动物还是静态的植物,都是在为自由代言,也都最终归结于“人如何追求自由”这个主题。

不被安排、潇洒自在、生命昂然……这些关于自由的抒写,都将自由视作生命力或者生命本能,所以,世人对于“若为自由故,生命都可抛”的质疑,大可不必,因为,唯其自由,生命才活着。

猜你喜欢
里尔克豹子骑手
小小骑手,快快冲
熄灭我的眼睛
致寝前人语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女骑手
寺院/豹子
小豹子
小豹子
《给青年诗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