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艺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意义
——以在地艺术项目“艺术在浮梁2021”为例

2021-03-16 08:20:04王誉钦
陶瓷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浮梁艺术节艺术创作

王誉钦

(景德镇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1 大地艺术和在地艺术

大地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反对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文明,主张重返自然,他们认为埃及的金字塔、英国史前的巨石阵、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们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稻田间,或移山埋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因此,大地艺术又被称为地景艺术。

在地艺术是在大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更接近于西方的定域艺术, 它以规定的自然景观为艺术创作的载体,融入定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结合地域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属性创作出符合主题的在地艺术作品。

中国当代著名的在地艺术项目有“许村计划”、“碧山计划”等等,它们都是将艺术融入特色乡村的经典尝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让在地艺术发挥了艺术之外领域的作用。

2 在地艺术项目“艺术在浮梁2021”艺术创作分析

“艺术在”是针对中国县域现有情况和需求而制定的,以小规模村落、社区为项目实施地的在地艺术计划。“艺术在浮梁2021”选择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为在地项目属地。

“艺术在浮梁2021”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宗旨,以唤醒乡土和特色资源为切入口,运用“大地艺术节”核心理念及方法论,为浮梁量身打造了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样板项目,项目由“大地艺术节之父”北川富朗担任顾问,邀请了26位艺术家,创作了22个艺术项目。

艺术在浮梁——粮仓特展《我·家·乡》,由艺术家倪倪主理,摄影艺术家霍城与插画艺术家于瑒联合参展。这件作品以摄影、影像、插画、文字相结合的作品形式,有机组合成一部真实、深情而温暖的人文画卷,记录寒溪村这个移民村的历史。寒溪村是由1966年陆续从浙江淳安移民至此组成的村落,艺术家通过呈现这些村民最真实的样貌以及最生机勃勃的当下状态,从而展示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作品由摄影、插画和纪录片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品是村民的脸部与手部特写。第二部分作品是村民在家中的肖像摄影与以这些肖像为原型的插画创作。第三部分作品是以《我·家·乡》为主题的纪录片,全片以当地居民为中心,以第一人称说出他们的故事,从被采访对象的表述中,整理出移民的故事和整个时代的变迁。艺术家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人们关注到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变化,清晰地展现历史上的移民精神,在国家建设的需求下,舍小保大,在无私与自强中支援国家这个大家,又以个人的潜能完成小家的生存与发展。

图1 参展作品《我·家·乡》

艺术家向阳创作的作品是《进化中的尘埃》。向阳采集景德镇以及史子园村过去以及现在的图像资料,从中选出人物形象,将他们的剪影刻在屋子里的墙面上。刻墙时散落下来的碎屑被收集在每个人物形象下面的透明小袋子中。他将创作的场地设定在本地的一间废弃的房间中,在房间白墙上的刻画的剪影图像中,描述了景德镇陶瓷制作过程、寒溪村史子园村落移民的艰辛历程和建村的历史,让村民看到一路走来的历程和祖辈付出的努力。这些来自于真实人物的剪影携带着当年的社会痕迹和重要信息,它们被艺术的方式独特地保留和呈现出来,保存在这件废弃的房屋的墙面上,与旧房子融为一体,成为永久的记忆。

图2 参展作品《进化中的尘埃》

艺术家mafmadmaf 创作的作品营造出一个重叠的时空,以光影和互动式的声音,让人仿佛进入一个声光流转的水中世界,Atlantis是古老的水底国度,而艺术家别出心裁将这里定义为Atliangtis。在这个多维的空间里,观众可以与装置互动,同时艳艳多个瞬态的重叠结果。演奏用在地素材设计的乐器和这个奇异空间进行交流,通过乐器控制声音和投射的光,人们在微弱的波光底下慢慢探索这座如旧如新的移民之家。

图3 参展作品《亚特梁蒂斯Atliangtis》

艺术家David GERSTEIN(大卫·歌诗坦》创作的作品《对饮Tea for two》放置在史子园最广阔的一片茶田中,两个彩色的茶杯在蓝天绿树中,色彩斑斓,热气奔腾。这是艺术家歌诗坦为“艺术在浮梁”定制的作品,茶是浮梁的特产,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正是寒溪村日常生活的缩影,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你来我往。作品中用彩色的线条象征着水汽,也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活。

图4 参展作品《对饮Tea for two》

艺术家马岩松在寒溪村的茶叶梯田顶端点亮了一盏灯,这个作品名称叫做《大地之灯》。这个山坡是村庄附近的制高点,视野一望无际,这件MAD的装置作品顶端视野增添了一个亮点,半透明的薄膜轻盈飘逸,像围绕树群的白雾,或是天空掉下来的云朵。到了晚上,这个装置变成一盏巨大的会变换色彩的灯,形成一种动态的剪影装置。作品通过简单的方式和介入自然、艺术和建筑的语言,让美好的景色与人相互连接,充分激发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5 参展作品《大地之灯》

3 在地艺术项目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3.1 在地原创艺术,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在地艺术项目主张采用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进行现场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与当地的乡村和社区共生并融为一体,这些艺术作品融入到当地废弃的空置房屋、梯田、空阔的原野和树林当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地域风貌的同时,感受到艺术介入自然生态的美好和更深的人文追求。

如“艺术在浮梁2021”在地艺术项目中的作品《进化中的尘埃》,选择了村庄里废弃的房屋进行艺术创作,用墙面刻画的方式将村庄的移民史及当地的制瓷史、制茶史全面展现在艺术作品中,就地取材,让乡村文化有了更艺术的展现方式。艺术作品《亚特梁蒂斯Atliangtis》就地取材,选择了当地的劳动工具和农作物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运用本区域的老旧物品和废弃房屋作为艺术创作是在地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这些物料成本低廉,对于本地居民来说更具有亲切感,能够引发区域村民的情感记忆,也让旧物生发出新的生命,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

3.2 激活乡村建设,聚集文化遗产

大地艺术在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并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地艺术在国际间广泛传播,并显现出多重的社会意义。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大地艺术项目是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由大地艺术之父北川富朗发起,他提出“艺术激活区域”的概念。曾经,日本越后妻是个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渐渐落后老龄化乡村地区,随着大地艺术节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专业人士前往此地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活力,截止到2018年,日本越后妻有已经有超过200件艺术作品留在当地,成为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

3.3 艺术乡创,带动文旅发展,促进经济提升

在地艺术通过对乡村自然区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化乡建,在保留乡村自然生态的同时,更进一步将乡村特色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了智能化和媒体化的包装,通过艺术的媒介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专业化的艺术节带来了专业化的文创管理理念,让村庄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艺术项目进行了融合,让乡村自带了一层艺术化的“滤镜”,也自然带动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和村民的城市化理念。

“艺术在浮梁2021”在地艺术项目通过半年的筹建和发展,让寒溪村的村民都成为了艺术节的一部分,每一个艺术作品的现场维护和现场解说都由当地村民担任,充分激发了村民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认同,艺术项目展览期间也引来了大量的艺术爱好者、普通游客和专业人士,给原本寂静的村庄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经济活力,对当地的经济产业带来了跨越式的提升。

“大地艺术节之父”北川富朗曾经说:“透过艺术,希望那些被遗忘的地方能拾回希望,被冷落的孤寂老人能绽放笑容。”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个在不断被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在艺术实践之下,乡村建设多了一层艺术和文化的外衣,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而艺术也在乡村建设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下,焕发出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浮梁艺术节艺术创作
遇见艺术节
北纬30°恩赐 千年浮梁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rt at Fuliang 艺术在浮梁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买茶去浮梁
心声歌刊(2018年6期)2019-01-29 02:35:28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艺术评论(2019年5期)2019-01-26 03:40:22
慢城理念下浮梁镇景观小品设计探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27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