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业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2021-03-16 01:37李世东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业智慧生态

李世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管理中心 北京 100714)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抢占信息高地,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以2013年发布《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并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林业发展开始步入“智慧林业”新阶段。

1 什么是智慧林业

1.1 智慧林业的提出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后,“智慧”发展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我国很多行业也在积极推进。2009年初,国家林业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认真研究,组织制定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成立了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召开了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并正式确定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从此,我国林业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为深入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最终形成《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林业信息化“数字林业、智慧林业、泛在林业”三步走战略,首次正式提出“智慧林业”的概念。2013年8月,经过反复认真研究讨论,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并在吉林长春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打造智慧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思路,标志着“智慧林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2016—2017年,为了推动“智慧林业”深入发展,国家林业局在《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又先后组织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全国林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国林业云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国林业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涵盖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全方面、全场景、配套行业及产业的智慧林业顶层设计体系。

1.2 智慧林业的基本概念

“智慧林业”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林业,属于林业信息化战略发展的第2个必经阶段,其是指在“数字林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边缘计算、大数据挖掘、区块链溯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支撑,构建起来的具备立体可信感知、智能分析决策、高效协同管理等显著特征的林业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协同化推进林业资源监管、生态修复、产业提升、文化发展、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快速高效运转,通过不断提高林业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以促进中国林业行业及产业“智能、安全、生态、和谐”运行发展。

1.3 智慧林业的基本特征

智慧林业的基本特征包括本质性特征、基础性特征、应用性特征3个方面。本质性特征包括创新发展生态化、综合效益最优化2个方面。基础性特征则主要涵盖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可信感知化、信息传输互联化、系统管控智能化4个方面。应用性特征包括体系运转一体化、管理服务协同化2个方面,包括8个具体特征:1)创新发展生态化。智慧林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信息革命先进理念,推动林业建设节约、快速、高效,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2)综合效益最优化。通过智慧林业建设,建立兼顾生态优先、产业绿色、文明显著的林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实现现代林业各项投入降低、过程损耗减少、综合效益最优的新局面。3)信息资源数字化。智慧林业能够实现各部门、各产业成员、各应用场景、各业务系统中多源、异构、海量信息资源的实时数据采集、快速传输、动态存储、智能挖掘及分析管理。4)资源可信感知化。智慧林业利用各类智能传感设备、移动终端及仪器装备,使各类林业资源相互感知、汇聚融合,并随时远程监测以实现所需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可靠溯源。5)信息传输互联化。智慧林业可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互联,遍布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网络系统,实现局部物联网、边缘区块网、万维互联网等信息快捷传输,交互共享安全便捷,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网络通道。6)系统管控智能化。智慧林业利用“云、物、移、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处理、潜在规律挖掘、智能研判分析,为各种传感设备、移动终端及智能装备提供快捷、精准、可靠的智能决策管理及控制策略方案,实现林业发展的管控智能化。7)体系运转一体化。智慧林业可以将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文化体系融为一体,实现系统充分整合,使现代林业功能更丰富、协调运转更顺畅便捷。8)管理服务协同化。智慧林业通过数据感知汇聚、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系统整合、产业行业体系统一,使林业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及政府、企业、居民各主体之间,实现透明化、协同化运行。

1.4 智慧林业的新型理念

1) 新型资源观。世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林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林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核心要素。智慧林业的首要出发点就是真正重视林业信息资源的价值,利用林业信息资源的无限性支撑林业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并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配置,可以打破林业资源的刚性约束,改变资源路径依赖的传统资源观,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持续。

2) 新型生态观。生态文明需要以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信息革命应运而生、应时而生,为智慧林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智慧林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无限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远超以往林业的几个发展阶段。智慧林业低碳、绿色、集约、高效的核心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佳支撑,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先锋。

3) 新型价值观。通过智慧林业建设,林业资源将具备一定的智能,能够实时向人们反馈动态信息,成为价值的创造主体。其具有感知化、智能化等特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业务的有效结合,促进林业发展提档升级,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化政务办公、强化生产服务、助力民生建设,林业管理服务价值被深入挖掘,林业相关部门职能更好履行,林业经济更加繁荣[1-2]。

2 为什么要建设智慧林业

2.1 从全球来看,人类文明发展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新阶段

大约550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耕种工具,从而引发了农业革命,人类由居无定所的游牧社会,开始跃升到定居发展种植业的农业社会,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由原始文明提升到农业文明。1775年,以 “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社会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由于机械工具的广泛使用,解放了人们的体力,将人们从简单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跃升到工业社会。1946年,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为标志,拉开了信息革命的大幕,逐渐形成了新的最活跃的生产力,以巨大的变革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跃升到信息社会,新一代信息智能化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6]。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阶段的划分是以生产力为标志的,而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无可例外地都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的结果。目前,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已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信息社会新阶段(图1)。

图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2.2 从全国来看,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以物质资源消耗为关键要素的农业革命发展方式,以及依托能源资源消耗的工业革命发展方式,均会对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需要找出一条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道路,即在兼顾能源资源低消耗及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快速、高效、稳步、高质量发展,而信息革命产生的信息生产力,及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人们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发展方式的诸多弊端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结合信息资源共享、无限次使用的信息革命发展技术特点,所形成的生产力及发展规模将远超越工业革命现状,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

1)信息革命引领生态环境文明发展。总体来看,生态危机的解决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2)信息革命引领生态物质文明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包括10个主要产业,包括信息通信、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支撑信息社会的战略性智慧新兴产业,金融、物流和旅游等智慧服务业,以及资源开采、农林草业等。未来的产业不但要越来越“生态化”,还将越来越“智慧化”。3)信息革命引领生态意识文明发展。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从而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文化,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公园、数字传媒、数字出版、数字会展、数字艺术、数字电影和网络文化等。信息文化正在取代工业文化,把人类社会文化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4)信息革命引领生态行为文明发展。生态文明时代有十大新型社会生活方式,涵盖日常衣食住行用的智慧服装、智慧饮食、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终端,以及人际交往和工作消费的智慧商务、智慧政务、多媒体社交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撑和引领。5)信息革命引领生态制度文明发展。从理论分析和大量实践案例来看,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共享互通冲破了“信息茧房”效应,使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难以隐藏,最大限度地公开化、透明化,推动生态制度文明健康发展[7]。

2.3 从行业来看,林业已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21世纪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信息化。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现代化。

1)林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升级。智慧林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林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可以解决“资源分布在哪里”“林子造在哪里”“治沙治在哪里”等问题,实现对森林、湿地、沙地、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的有效监管,由山头地块的监管发展到对每一棵树的管护、树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2)林业生态从“消耗型”向“可持续”转变。信息技术与林业的融合创新,形成了新的最活跃的现代林业发展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生态环境各类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有效支撑平台,推动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林业产业从“低级”向“高端”转型。通过万物互联的现代林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以促进传统林业产业发展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大大加速物品、技术、设备、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各种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结合产业、企业和市场各种动态信息互通共享,林业企业能够有效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革营销体系、提高员工素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提供及时精准服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个林业产业高端转型发展。4)林业职能从“监管”向“服务”转变。通过智慧林业技术体系发展,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政府网站及农林服务平台,在林业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构建可靠、可信的沟通桥梁,并为林业企业建立信息窗口,从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和公信力建立。林业部门内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政务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行政成本降低,从而促进政府职能由监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2.4 从信息化来看,现在已进入第6次信息革命新时代

人类历史已经历过5次重大的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入第6次信息革命的新阶段。第1次信息革命为语言的产生,第2次信息革命为文字的发明,第3次信息革命为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4次信息革命为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第5次信息革命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第6次信息革命则为“云、物、移、大、智”的成熟。第6次信息革命的特征是智慧化、融合化和协同化,人类社会逐步走上“智慧化”新阶段。

2.5 从智慧林业自身发展维度衡量,林业信息化已进入2.0阶段

1) 形成智慧林业新共识。以“云、物、移、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慧林业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显现。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连续多次召开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全国上下已经形成智慧林业建设新共识。

2) 搭建网上政务新平台。依托林业专网和林业网站群,成功搭建集电子办公、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林业政务新平台,显著提升林业政务效率。初步建成涵盖国家、省、市、县4级的办公网络,开启林业行业无纸化、移动化、云端化、规范化办公新时代。中国林业网现已成为基于大数据分析、拥有4000多个子站的新一代智慧政府门户,荣获中国政府网站部委第二名、“中国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等多个奖项。林业在线审批平台实现审批业务一体化管理,向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

3) 注入林业建设新动力。林业资源监管、生态修复、应急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核心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林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开发资源监管系统,实现林业保护利用的有效监管、动态监管、立体监管;建立营造林管理等信息系统,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管理。

4) 提供林业改革新引擎。信息技术在厘清资源产权、盘活林地资源、激活林区产业、促进林区和谐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完整的林权地籍信息库和农户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明确山林产权及其动态价值。建设林业产权交易网站和林权交易系统,打造规范、透明的网上林权交易平台。

5) 开辟惠林富民新途径。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多元信息服务,为林业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空间,有效促进了林农致富增收。林地测土配方系统,让林农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自家山头地块适合种什么、怎么种、有问题向谁求教、到哪儿能买到放心农资等;智慧果园、智慧苗圃等智慧生产,让林农不懂技术也能成为行家里手;林业电子商务平台,让林农不出山林也能把产品远销海内外。

6) 营造生态文明新氛围。借助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新媒体等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网络生态文化活动,营造生态文明新氛围。网络博物馆、网络博览会,为公众展示永不落幕的林业盛会。全国生态作品大赛、“美丽中国”大赛等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生态文化作品。

7) 引领智慧发展新态势。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逐渐健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制度保障规范有力、工作成效不断突显,整体走向快速健康发展轨道,成为林业建设一支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引领林业智慧发展新态势。

8) 成为国家信息化新亮点。林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得多项重大荣誉。“金林”工程、林业物联网被列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国家林业局成为国家“互联网+”行动的主要负责部门之一,林业大数据被列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及行动纲要》,林业数据库成为国家自然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展示林业新形象的一张新名片,更成为国家展示信息化促进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林业信息化将与林业业务全面融合,每棵树木都将带一个身份证,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野生动植物保护、休闲旅游、木材销售及加工利用的每个环节都会置于科学监控之下,各项业务将实现网上办理,实现智慧林业目标。

3 怎样建设智慧林业

3.1 建设智慧林业的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我国关于推进林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实现互联网思维、立体化感知、大数据决策、协同化办公、智能型生产、云信息服务,全面推进智慧林业建设,支撑引领现代林业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

1)互联网思维。努力完善共建共享的参与机制和创新平台,敢于打破阻碍,促进开放包容,让所有关心林业、爱护生态的人都参与到林业现代化建设中来。2)立体化感知。加快推进林业感知网络体系建设,形成立体化、全天候的全国林业万物互联、智慧感知网络,实现林业资源、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应急灾害等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可视化应用。结合北斗实时数据,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各级林业部门实现对林业资源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3)大数据决策。建立一体化智慧决策平台,实现林业各类数据实时采集、深度挖掘、主体化分析和可视化展现,智能化分析预判林业各种情况和发展演变的可能趋势,为重大决策提供大数据科学依据,提高林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4)协同化办公。打造林业各领域、各环节、各层级协同的政务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业管理体系,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5)智能型生产。推动林业生产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领域流动,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激发林区发展活力,提升林产品质量,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林业落地生根。6)云信息服务。努力打造中国林业云服务平台,提供全媒体、全时空林业信息服务,便捷普惠、优质高效。

3.2 智慧林业建设原则

在遵循林业信息化“五个统一”(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提升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图2)。

图2 智慧林业建设原则

1)坚持开放共享。统筹部署林业业务系统,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支持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林业运行新模式。2)坚持融合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林业各业务领域渗透融合,鼓励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林业公共服务模式改革和林业政务运行机制创新,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优化林业业务流程,探索林业运行管理新模式。3)坚持提升转型。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林业产业升级以及“两化”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林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创新林业公共服务网络化模式,努力提升林业公共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4)坚持引领跨越。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加强林业行业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培育壮大林业新兴产业,以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林业产业变革,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5)坚持安全有序。加强林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自主可控,强化安全保密,努力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着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3.3 智慧林业建设目标

到2025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基本建成智慧林业,奠定林业现代化的基础;到2035年,努力使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达到95%,正式建成智慧林业,全面支撑林业现代化。

1)立体化感知体系全覆盖。全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林业物联网、林区无线网络、林业“天网”系统和应急感知系统的规划、布局、应用,努力形成全覆盖的林业立体感知体系。2)智能化管理体系协同高效。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加快林业资源信息整合,形成全覆盖、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林业管理体系。3)生态化价值体系不断深化。积极推进林业文化体系建设,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价值体系。4)一体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努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林业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应用,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林业公共服务体系。5)规范化保障体系支撑有力。大力建设智慧林业标准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完善、科学的标准制度,保障智慧林业的圆满建成[8-9]。

3.4 智慧林业核心技术

1)云计算。通过建立公有云和私有云,使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海量存储能力和超级计算能力,其突出的虚拟和动态存储计算能力,可提供精确高效的数据帮助决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2)物联网。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芯片,使其具有智能化,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物“对话”、物物“交流”,推动生态文明各部分各环节充分、实时感知。3)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开展各种类型数据的交流互动。4)大数据。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Volume)大、数据类别(Variety)多、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等4V特征。大数据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5)智慧技术。智慧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VR和AR、LIFI、可穿戴设备、3D和4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10-11]。

3.5 智慧林业重点任务

智慧林业建设紧贴林业改革发展全局,为林业各项建设提供强有力信息化支撑保障和创新驱动引领,提高林业各项业务质量和效能。

1) 林业政务服务平台化,实现林业治理阳光高效。通过各级林业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林业事务在线服务,权力运用有序、有效、“留痕”,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交流,提高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慧化水平。林业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智慧林业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

2) 林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实现林业发展创新驱动。科技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趋显著,但总体来看林业科技尚处于“总体跟进,局部领先”发展阶段,还存在着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科技知识和信息传播不广等问题。建设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推广、林业标准化、科技条件平台等工程,提供科技成果展示、先进实用技术推介、在线专家咨询、标准信息共享、生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等科技服务。

3) 林业资源监管智慧化,实现生态保护无缝连接。传统的资源监管由于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管理粗放、时效性差,迫切需要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管中的应用,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努力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应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古树名木保护系统、林业智慧警务等工程。

4) 生态修复工程网络化,实现生态建设科学有序。虽然已进行多年的大规模造林绿化,但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质量仍旧处于较低水平。迫切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运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精准化管理,实行从规划、计划、设计、进度、验收和统计等各环节一体化管理,实现生态修复的科学化、持续化、产业化,全面提升生态修复质量。努力建设重大生态工程智能监管决策系统、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林木种苗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区域生态建设服务平台、国家储备林信息管理系统等工程。

5) 灾害应急管理高效化,实现生态灾害安全可控。我国是生态灾害多发的国家,现阶段对于生态灾害的监管和治理方式还较为粗放,难以做到提前预防,迫切需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态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中的集成应用,大力提高生态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6) 林业产业提升电子化,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公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美景的向往日趋强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契机,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把优质特色林产品和优质森林旅游产品推向社会大众,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生态产业创新林农服务平台、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生态旅游、森林碳汇监测物联网应用、林产品智能溯源系统、智慧林业产业培育等工程。

7) 生态文化服务网络化,实现生态事业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构建生态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 林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实现林业要素融合慧治。加快林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形成立体感知、互联互通、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建设林业云平台、林业物联网、林业移动互联网、林业大数据、林业“天网”系统、林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林业信息灾备中心、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林业信息化安全运维体系等工程。

猜你喜欢
林业智慧生态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land produces
生态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