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火灾扑救“3+1”模式的战术探析

2021-03-16 01:26徐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灭火技战术消防

徐华

摘要:本文根据四川宜宾农村火灾类型及道路情况,结合村镇实际灭火救援情况,分析了农村火灾救援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创新理念,发散思维,将3+1救援模式引入农村火扑救,增加灭火救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农村火灾;灭火;技战术;消防

分类号:D631.6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青壮年在外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农村家庭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的情况以及群众居住分散这一特点,农村小火亡人、伤人事件频率也逐年提高,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给正走在富裕之路的农民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笔者经过学习与分析,认真研究掌握农村火灾规律、特点和扑救对策,认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减少火灾损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体会,就农村火灾进行认真思考,本文以四川宜宾为例,全面介绍了农村地区地理道路情况,指出了当前农村火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结合实际,对解决农村火灾存在问题结合本支队作战力量及结构提出“3+1农村火灾扑救模式”。

一、宜宾市农村火灾基本情况及特点

1.农村火灾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常住人口556万,其中农业人口353万,非农业人口203万。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157个镇(街道)全市有消防重点单位2722家,其中市级225家、县区级2553家。全市共有119个建制镇,37个街道,2336个村(社区),有道路6703条(危险道路3157条,该道路大功率消防车不能通行),桥梁1652座(危桥共有292座,某些危桥皮卡改装消防车也不能通行),在辖区内还存在225片缺水区域,然而在2019—2020年中,全市接警总次数达到5600余次。近一个多月接到火灾报警210起,其中农村火灾135起,占火灾总数的64.3%,共烧毁房屋104间,涉及受灾98户,直接经济损失约100多万元。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火灾占比较大。从中我们发现农村火灾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目前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新时期我市消防力量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2.农村火灾的特点:

纵观农村火灾频发的特点,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造成,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2.1易燃物多:房前屋后、阁楼上、及各种简易的饲养棚堆放大量柴草、秸杆,且胡乱堆码,靠近火源、电源,以及长时间的自然发酵极易导致自燃现象产生。砖木结构房屋较多,建筑耐火等级低,此类现象造成的火灾占45.8%。

2.2火源种类多:生活用火,儿童玩火、烟花爆竹和吸烟等人为的用火不慎。用电不规范,随着农村用电范围的扩大,电气设备缺乏保养,线路陈旧老化,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冬夏季高峰期用电超负荷。乡镇小作坊、小厂房、小车间等从业人员违章违规操作,都极易引发火灾。这类火灾约占农村火灾的54.2%。

2.3农村消防设施差: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不足。除已有的塘、库、堰外,基本上无消防水池,更无灭火器材,导致火情初期控制难度较大。

二、宜宾市农村道路情况分析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乌蒙山系,全市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辖4区7县,总人口556万,是一个山多田少、以林为主的山区丘陵林业市,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1766个村实现村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市现有农村道路4112条32678公里,已硬化道路20026公里,其中硬化县道11110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40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99.7公里。下余41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由于自然乡村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大型消防车无法深入第一火场进行灭火作战的客观条件。

三、3+1模式处置农村火灾的方法及原理

针对宜宾农村道路结构复杂,乡道狭窄、弯多崎岖、通行能力差的特点,大型水罐、泡沫消防车难以深入火场一线,及时控制火情及火势蔓延。

3+1火灾扑救模式,便是利用1台装载灭火、抢险装备的快返车进行前线突击救援,3辆消防车进行后方支援(3辆消防车的设置分别为2辆水罐泡沫车、1辆抢险救援车)根据笔者日常工作经验及各类消防皮卡车的合理载重重量和容积分析测算后,对于灭火救援快反车的装备配置要求,可按5+1+1的标准配备,5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套灭火救援装备(其中包含1台大功率手抬机动泵、10盘水带、5具灭火器,2支多功能水枪、1个分水器、4套简易防毒面具)1套手动破拆工具设备(其中包含1把无齿锯、2把消防斧、1把绝缘剪断钳、1把手持式钢筋速断器,可根据警情类型作微调)。

根据农村火灾作战要求及皮卡車载客量进行合理安排,人员配备则按照1+1+3的标准配备,及1名驾驶员、1名带队指挥员、3名战斗员。

战斗展开:利用灭火救援快返车体积小、速度快、灵活度高的特点,将其作为先遣突击小队,确保在第一时间快速到达火场,现场指挥员迅速根据火场情况,快速反应,将火势控制在初期阶段,防止火势扩大蔓延,三辆大型消防车作为后方支援小队,在后方负责寻找水源、人员调配、现场警戒等工作;若遇后方大型消防车辆无法到达的情况,可将先遣队伍及装备设置完毕后,驾驶快返车与后方车辆完成人员及装备的运输更换工作,从而做到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3+1模式处置农村火灾的优势

笔者提出的3+1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救援速度快:农村火灾一般情况距离队站较远,根据特勤站日常出警的行驶平均速度统计,大型消防车平均行驶速度一般在30-40km/h,而灭火救援快返车平均行驶速度可达到60-70km/h,说明在3+1处置模式下,利用快返车能够在最快时间到达火灾现场,大大缩减了到场的时间,确保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火势蔓延,保证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2.救援灵活度高:利用快返车车身窄、底盘高、动力足、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克服各种各样复杂的道路条件,特别是宜宾地区山路多,弯道急、坡度大、道路狭窄、路面不平等等因素存在,所以3+1救援模式的运用更是必不可少的,且在运输人员、器材装备、寻找水源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3.救援成本低:在遇普通农村火灾时,利用3+1救援模式能确保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迅速展开作战,将“大火化小,小火化了”,将火灾蔓延控制在初期,以最快速度将小型火灾完美处置,将中大型火灾有效控制;极大地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困难,从而减少大型消防车辆的出战率,既方便快捷处置了农村火灾,又大大降低了救援成本,两全其美。

4.救援范围广:3+1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农村火灾,且可处置一般类型的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任务,根据不同类型事故灾害,携带不同类型装备器材、指派相关人员;极大的增加了处理灾害事故的效率,更加合理地利用执勤力量,对于站队人员不足,灾害事故较小的情况,可采取取3留1的模式,或2+1、1+1模式,根据事故大小,指挥员灵活应变,派出救援力量;从而充分保证执勤备战力量,以便处理一时多警的情况。

五、3+1模式的推廣运用

1.前突小组装备配备:

3+1救援模式确定后,各站队应该根据本中队日常出警需要,对快返车合理配备所需装备,笔者认为3~5具空气呼吸器、1台大功率手抬机动泵、10盘水带、5具灭火器,2支多功能水枪、1个分水器等灭火器材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农村灾害主要是以灭火救援为主,加之快返车无法储水,手抬机动泵必须采用功率较大的,方便找到水源后能达到足够的抽吸量,为灭火救援战斗的展开提供保障;为确保支干线铺设长度,笔者认为携带10盘以上的水带、1~2个分水器最为合理,为保证火场救援安全进行,至少为3名战斗员保证3具空气呼吸器,在气量不足的情况下需保证有足够的气瓶作更换;在遇餐厨火灾、油类火灾、电气火灾且过火面积较小,无需出枪的情况下,则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更加有效快捷(随时检查灭火器压力及保质期,使用完后及时更换)。

2.前突小组人员编程组织:

在人员编程上,应按照1名指挥员、1名驾驶员、3名战斗员进行编程,前突小组指挥员应具有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考虑某些驾驶员仅有驾驶大型消防车的经验,对于小型车辆熟悉度不够驾驶经验不足的情况,所以前突小组驾驶员的选择应该注重这一点,尽量选择具有小型车辆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农村火灾相较于城市火灾情况更为复杂、报警人文化程度低、描述不清楚,导致火灾类型、燃烧物成分不确定因素较大,战斗员选择至少具有5年以上实战经验的人员。

3.3+1救援模式技战术训练及演习:

应根据队站实际情况,针对3+1农村火灾扑救模式,定期开展技战术演练,笔者认为应该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3.1前突小组的熟悉掌握及装备实操训练。充分利用村委会、乡镇派出所等组织点多、线长、面广、情况熟等特点,与他们成立联合组织,深入农村熟悉掌握乡村的道路、水源;

尤其是农村住宅至今未实现家家通公路、处处有消防水源,对最不利点如何有效发挥装备器材测试训练,并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与农村居民开展零距离交流,夯实农村火灾防控根基。

3.2 3+1救援模式深入农村开展实战训练演习。全面分析评估农村火灾形势,对处置最难、条件最苛刻的区域,安排进行专项训练演练;在重难点地区进行各类灾害事故模拟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到两个农村灾害事故培训基地;将训练落实于实战,根据事故现场要求,可在培训点设置专人点燃可燃物,模拟实际火灾发生现场、报警、接警、出动、到场、处置、扑灭等一系列流程;全程利用单兵图传设备或摄像机记录在案,方便对每次训练时间及实战演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掌握,确保在实战中能将3+1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4.与村民的协调配合:

宜宾地区多数农民缺乏灭火常识,发生火灾后,报警不及时,对警情、事故发生位置描述不清楚,而且不能采取有效的灭火方法,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从而延误了有利战机。另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进城务工;农忙季节,白天成年人下田劳作,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夜间,人员分散居住于各个院落,一旦起火,难以迅速组织扑救。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4.1辖区消防大队安排专员深入农村,利用村民大会、广播电视、应急小广播等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依托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政务公开栏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消防橱窗、消防宣传栏、消防壁画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联系与各镇、村委会组织安全逃生、灭火器使用、报警方法等技能的培训,真正让消防安全渗透到村民的意识中,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的消防自救能力。

4.2合力攻坚消除隐患。协调应急、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共同组成联合检查组,形成合力,集中对农村地区柴草垛乱堆乱放、放火烧荒等行为进行整治和打击,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对难以整改的责令当地乡镇政府列入专项督办,形成火灾隐患排查整改的良好态势;推进派出所监督管控。推进消防、派出所、农村巡防三位一体的农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模式,在全市各地派出所设立消防警务室,确立1名专职消防民警,创立“农村家庭防火档案”,切实将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

4.3联合相关单位,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布局、农村微型消防站、农村消防供水系统、消防通信、村镇重点单位消防通道改造、基础消防装备配发等一系列内容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正规的消防水池,每个村至少设置3名消防设备管理员,在实施农村消防基础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农村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乡村道路、能源建设以及水电建设,与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等同步实施。

4.4联系各村村委会,在有条件的村镇召集志愿者,培训组建一支兼职消防队伍,与各队站进行通讯对接与战斗配合,从根本上解决起火场所距离消防队站较远,救火不及时等难题,为消防指战员争取了更多的灭火救援时间,并在重点单位及场所建立健全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将预防和扑救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闫亮 扎西多吉 扎西旺拉.第四章农村火灾扑救[J].社会学 人文社科.2014

[2]李晋.浅谈云南山区村庄消防.[J].农村消防 社会主义新农村 山区村庄 防治措施.2016

3722501908268

猜你喜欢
灭火技战术消防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