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尔伯特·怀特的自然主义生态思想

2021-03-16 07:48:12苏聪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怀特自然

摘要:作为启蒙时代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吉尔伯特·怀特通过其作品《塞尔彭自然史》所阐发的自然主义生态思想,标志着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态思想的诞生。怀特观察自然的方式、写作的方式以及生态思想一直启发人们思考自身与周遭自然界的关系,尤其是经历了两百余年的工业文明之后,人们开始反思与批判技术主义崇拜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这进一步促使人们重视对怀特的思想研究。

关键词:怀特 生态思想 自然

分类号:F205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以各种方式观察自然,然而,从大历史的维度来看,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纯粹为了认识、理解、欣赏而观察自然,则出现于现代西方社会。一般认为,它始于怀特,以《塞尔彭自然史》的出版为标志。 1789年,吉尔伯特·怀特出版《塞尔彭自然史》,标志着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态思想的诞生。该书以书信体的文学样式,考察其家乡塞尔彭村在英国工业革命及其之前的生态状况与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工业技术革命时代的批判、生态环境变化的忧思以及对古典文明的追念。怀特完美与精妙地将生态思想与文学旨趣相结合,成为生态文学思想的先驱。

怀特的《塞尔彭自然史》记录的是英国汉普顿郡塞尔彭地区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季节变换和文物古迹,以书信集作为文体,以一个博物学家独有的视角,将塞尔彭的花鸟虫鱼、四季变换描绘成一副生动、富有生气的画面。将自然万物视为一个有机系统,重塑了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从中世纪走出来,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由中古跨入近代,再跃至现代,完成了对自然界的去神秘化,理性主义传统复苏并发展,普遍开明的氛围形成,科学家与科学探究受到推崇,接近自然被视为美德,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是单向索取一个向度。与此同时,相关的自然知识与经验在不断增长,自然观察的知识基础逐渐夯实。怀特恰好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引现代自然观察之滥觞,可谓水到渠成。怀特观察自然的方式是“温情、虔诚和富于广度的”,他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在大自然的卓越次序下,即使微小的蚯蚓和蚂蚁等物种也都在塞尔彭这个自然世界的稳定次序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自然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人类在自然面前要保持简朴、谦卑的状态,与自然友好相处,竭力维护自然的本来次序,其生态思想于古于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塞尔彭自然史》的科学知识逐渐成为科学常识时,它在文学史、人类生活史和精神史上却越来越闪烁出独特的魅力与光辉。英国的文学史家戈斯在《十八世纪文学史》中称誉《塞尔彭自然史》是“十八世纪所留给我们的最愉快的遗产之一”。哈德森在其文集《鸟与人》中则从另一反面言说怀特和《塞尔彭自然史》:“他虽是很谦逊极静默,他的精神却在每页上都照耀着。那世间之所以不肯让这小书死灭的缘故,不单是因为它小,写得好,充满着有趣味的事情,主要的还是因为此乃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文献”。《塞尔彭自然史》的编者艾伦也正是从人性的培养上赞誉怀特:“达尔文身后留下伟大的理论,却只能引起科学史家和哲学史家的巨大兴趣,普通读者并不关心。而吉尔伯特·怀特所写的书,却将作为观察的典范,一个人、一个地方和一个时代的画像,被后代的读者阅读……爱自然,观察自然,是人人都能的。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能从怀特身上取得教益。我们的目标,应是把自己塑造为立体的人,使自己有圆满、协和、博大的人性。我们都不愿做‘扁平人’……请以怀特的率真、无成见的眼神,去直接观察自然吧!……不管你是否推进了科学,你至少会使得人类中多了一个真心爱美,爱真理的老实人,从而推进我们普遍的人性”。“这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科学的推进手’,却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

博物学著作通常联系着“地方性知识”和当地人的“生活世界”。怀特安静又深情地讲述着塞尔彭的三棵大树在天灾人祸中的死亡,及其树下人们悠闲欢乐的生活。那时的人们对树有着深切情感,他们种植的树木可以长到很大。两个世纪后,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买下一个因日渐贫瘠而废弃的农场,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名著《沙乡年鉴》,也写下了一棵80岁的老栎树在暴风雨中的死亡:“我用斧头和锯条从80岁的老栎树身上索取木柴,栎木柴在壁炉里熊熊燃烧,好像要把80年的阳光全部释放出来一样,温暖了我的小屋,更温暖了我的心靈”。大自然生生死死,都可以温暖着人的身与心,只要人们还爱着它。

而塞尔彭的林子中响起了锯树的声音,栎树摇摆着仆倒下来,树上乌鸦被压死在地上,怀特讲述的是事实,也更像隐喻,就像沈从文《边城》中白塔的倒掉——预示着一种生活的终结。艾伦在《塞尔彭自然史·导言》中,花了大量篇幅来怀念怀特呈现的这种已终结的生活:“那时候的时间,还不是金钱,而是享受、修养、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他正是怀着尊严、和不枉度生命的感觉,这样花去他的时间的,而在我们狼奔豕突的现代生活里,这样的日子,已散如烟云”。

怀特观察自然,不需要抱着解读上帝密语的态度,也不是以“无益之事遣有涯之生”,没有占有欲,也没有万物为我所用的功利。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博物学传统。古训说“一物不知,君子之耻”,在风土志、地方志、异域志、草木志中,在《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中,在文人们留下的笔记野史中,有不少关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记载,但大多是粗浅的、零碎的、陪衬的。比如,“葛之蕈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诗经·葛蕈》),动植物描写虽然占整首诗的一半篇幅,不过借物起兴的“物”之用,诚如孔夫子所言,学诗的功用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仍脱不了为用二字。怀特观察自然,纯粹因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迷恋,是被求真的科学精神所驱使,正如现代鸟类学家与观鸟爱好者詹姆斯·费舍所说:“于怀特而言,自然研究者与自然爱好者的身份是合二为一、浑然一体的。”[]因此,怀特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平等的,友善的,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了解自然,理解自然,学习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怀特将塞尔彭的自然万物纳入观察范围,草木鸟兽,气候物候,地质地貌,环境生态,无所不包。怀特没有像其他博物学家那样从世界遥远的角落搜集外来物种进行研究,而是每天漫步在闭塞的小乡村,以科学家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生态。观察毛脚燕每年的到来、育雏、离开,观察林中小水塘随季节与气候的变化而消涨,观察蟋蟀从卵到若虫到成虫的变态过程,观察状如蛛网的纤维物覆于葡萄藤上结出的葡萄则汁不饱味不足,观察无壳蜗牛在冬日好天气里出来破坏菜园。

他观察到,塞尔彭的自然万物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动植物都有自己的位置,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少任何一环,和谐就会被打乱。倾注人文关怀,视大自然为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系统,这样的自然理念,在此之前是没有的,或者说多少是模糊的,是怀特为英国近代生态思想奠下第一块基石,影响了后来的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等一代思想巨擘。 美国学者唐纳德·沃斯特所著《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详细阐述了历史上关于生态思想理念的延续与变迁,该书专门论及《塞尔彭自然史》在生态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怀特所代表的是18世纪重要的生态主义思想流派——“阿卡狄亚”,其基本理念在于倡导人们过一种简单、自然、平和的生活,从而达到与自然和平共处、天人合一的状态。怀特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视自己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他观察,他思考,他写作,他的魂是捺印在草木鸟兽上的。

在生态学领域,怀特开启了生态文学写作的先例,被誉为18世纪生态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识到植被在保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树是湖与河的大功臣,这由美洲人所共知的事实可见;树林子被根除后,那里的湖与河,水量大为减少,一个世纪前水流丰富的河流,如今已干涸了;而我们这里的河流与沼泽,因有周边森林、围场的保护,没有出现上述情况”[]怀特建议人们通过种植林木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他也成为最早的生态环保践行者之一。

怀特的研究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对于当时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迷恋提出了批判,这对于18世纪启蒙思想以来的时代潮流是一个巨大的反思,他认为技术文明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但人在技术面前容易被异化,失去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怀特的解决措施是对农业时代的怀旧与追恋,重塑自然与人类的正确关系,使人类的心灵回归自然。

怀特认为大自然是一个处在不断变换中统一的生态整体。怀特写信给彭南特:“整个自然是那样的丰富.以致耶个地Ⅸ产生着大部分现在仍在检验中的最丰富的多样性。”他密切关注着塞尔彭的生物。并了解它们处于怎样的一个系统之中。他认为许多鸟类以蚯蚓为食,鸟又成为狐狸和人的食物。通过松土等行为,蚯蚓帮助农民为田地施肥,这是“大自然的最好安排”。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各自的位置乐得其所,自有其独特价值。于是怀特感叹道:“大自然是一位卓越的设计师,它的精妙设计足以另人类赞叹不已!”

怀特在其作品中大加赞美大自然,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价值。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因为自然界是否存在价值,人类该如何对待自然界,一直以来人们争论不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人类自身才有价值,自然界没有价值,这是启蒙时代以来的基本思想倾向。这造成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奪式开发,无穷尽的索取,但是大自然却一次次的报复了人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层出不穷。怀特提出了自然价值的观念,从《塞尔彭自然史》中体会到怀特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尊重。他通过观察,认为大自然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继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怀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田园式生活,他自身努力践行这种田园式的生活理想,住在塞尔彭,热爱乡村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兴趣。他倡导过一种简单和谐的生活以恢复到与其他有机体和平共处的状态,这与18世纪以来的技术主义崇拜范式是不相容的,他的作品在当时不受重视,当时随着20世纪以来人民的反思与批评盛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燃气了对《塞尔彭自然史》的阅读热情,学术界对怀特的自然主义生态思想加以研究,希望他的思想为后工业时代人类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养分。

20世纪以来,怀特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因其思想的深邃与卓越而兴起“怀特崇拜”的现象,作为近代生态思想的奠基人,怀特的影响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他不仪影响着世界历史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对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纳德·沃斯特著、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M].商务印书馆.1999.

[2]吉尔伯特·怀特、缪哲译.塞尔彭自然史[M].花城出版社.2002.

[3]Ted Dadswell , The Selberne Pioneer , Gilbert White as Naturalist and Scientist : A re- examination , Ashgate Pbulishing Limited.

[4] Gilbert White ,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erne , London : J. M.Dent and CO. 1906 .

[5] B. W. Clapp ,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Britain :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Longman Group UK , Limited , 1994.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20世纪英国的生态思想及其实践研究”(项目号:2021JD0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苏聪(1983-),男,湖南株洲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拜占庭史、生态环境史研究。

2351500511349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怀特自然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三)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5:08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一)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52
了不起的作家:E.B.怀特
德里克·怀特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28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鄱阳湖学刊(2016年6期)2017-01-16 12:56:25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求知导刊(2016年23期)2016-09-29 11:27:34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环球时报(2016-05-11)2016-05-11 08:46: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现代交际(2016年6期)2016-05-05 1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