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国松 杨双燕
摘 要:AI时代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运用信息思维和量子思维探寻智能化的人居环境,在寻找复杂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涌现出“智”的智慧管理和“情”的多义表达,带给人类更多的信赖性、舒适性与共情性的意识。随着人工智能新的血液注入,不仅是人居环境,包括整个地球都将绽放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AI;人居环境;智能;情感
一、引言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居环境发生了全面嬗变。智能化的生活服务、数字化体验、远程监控、虚拟现实等让人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到空间的信息与语言,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学劳乐等方方面面的体验。现如今,AI的智能系统使人们开始主动接受“智”的便捷性,以求空间问题的解决和文明所带来的惊喜,同时,AI的智能情境交互也让人们产生了“情”的感知追求。人们开始主动添加AI带来的“智”,在“智”的提供下享受生活的愉悦性、舒适性和便捷性,并在“情”的感受性中体验文化的回归、节奏的表达和趣味的快乐,形成“智”“情”共存的创新人居环境。
二、AI视角下的人居环境
AI,即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用以制造智能机器(尤其是智能计算机程序)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1]。人居环境即提供人们休养生息的生活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精神寄托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群体展现文化生活和审美气质的场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与人居环境的所向所求,已成为当今设计融合、预见未来的新型趋势。
在人类智能选择与AI智能提供的融合智能之下,人居环境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一方面使得家居向更智能化、智慧化的模式改变,另一方面使得人类在自我感受认知下形成更具体验感、共情感、包容感的转变。智能家居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化、服务提供丰富化、领域识别精准化、功能使用便捷化、生态持续温情化……人工智能的渗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精彩。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被动实现创新意图的同时,还主动创新着人类行动下的根本需求,唤醒无机静态下的有机动态价值,呈现充满易合辩证的活性状态。
三、“智”慧驱动,拥抱未来
在AI作为重要科技力量介入人居环境之前,人类需要从实体依赖与自身行动出发,来确立实体化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其效率低下、领域单一、难以处理复杂的人为行动,使得人类不得不去尝试让理性的机器去探寻感性的人居环境,试图跨越“人—机”不确定性的鸿沟,激发融合智能下的创造系统。在现有智能化环境之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系统化思维,改变了人类复杂获取真实事物、模糊认知真实感受、同质判断真实审美的单一来源方式,形成了智能一体化、智慧精致化、智动自然化、智真人性化、智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模式,孕育成了新的智慧管理过程。
(一)更智能的服务提供方式
“智”的有迹可循,协同生活的智慧管理。人工智能在保持人类自我认知之下颠覆式地嵌入了更加符合人类衣食住行学劳乐等舒适性、便捷性与愉悦性的服务方式,使得人类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行为合作感悟,人类的身心行为、离身感知都被高度赋予了智能服务型能量。如智能家居针对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按摩、情境化氛围、流程化监管、精美化影音娱乐等服务;智能服装的一体化模式针对不同个体提供适应性的颜色搭配、个性化风格推荐、系统化虚拟试衣等服务;智能行程安排的时间提醒、路线分析、导航语音指令、自动驾驶等服务;智能教育的远程监控、学习互动、知识科普等服务,以及疫情催生下的无接触式协同办公等,为人类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AI智能体的服务提供,既是其独立行动能力的能动性体现,也是其自由选择与决策的能力体现[2]。一系列服务的提供,形成了智能化的活性机制。
(二)更智慧的生活管理方式
人工智能语境之下,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无论是家居环境需求,还是商用、教育、医疗环境的需求,联结璀璨多彩的智慧管理,即可构成有意义的智慧生活方式。智能家居的信息系统集中化管理,为用户创造了更便捷的家居环境;智能监控、智能门锁、无线声光报警器等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化管理,为用户创造了更安全、更自信的保护意识;智能洗涤、扫地机器人的高品质高效率的生活化管理,为用户创造了更优质的生活。人工智能根据人类对生活的期待,能够实现实时有效的活能管理,实现准确无误的活智判断。系列生活管理,充满智慧化的责任性。
(三)更智动的交互丰富方式
回顾人类设计产品及与产品的交流语言,从实现基本功能到满足心理诉求,从范式模拟计算到充满易合辩证的算计,从有形工具实体化到无形智能数字化,人机交互方式愈来愈丰富,越来越贴合人们真挚的交流。交互的方式、交互的表达、交互的工具,都在AI智能思维下得到极大丰富,人工智能催生出了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如隔空手势交互更自由、更灵动,语言交互更精准、更好玩,视觉交互更震撼、更有趣,思想交互更人性、更动态。未来产品、装置、家居等设计活动将更倾向于将视、听、触、嗅等多通道信息完美联系起来,综合使用多种输入通道,根据用户场景和具体需求用最恰当的方式丰富互动,满足多方位需求。
(四)更智真的人文关怀方式
人文关怀是人居环境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既包含了对个体人的关注,又包含了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的文化环境的关注。在汹涌的资本语境之下,涉及的伦理责任、意向诉求与情感温度鲜有发生,其狂奔之下的人本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人工智能下的人文输入,除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化设计、人性化设计,还应然于设计包容性、生态持续性、生命连续性的设计方式。如游戏中为防沉迷设计时间间隔,为跨年龄段设计偏好需求,汽车中为预防儿童误触设计的童锁模式……但凡人类智能下的身心活动,都有分别心地设计包容,甚至無分别心地为性别平等设计,为多群体大社会设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迈向真智。
(五)更智启的审美唤醒方式
“美”是区别于“丑”的对立面所存在的一种概念,凝结了人类真、善、知、情、意一体化的精神追求,饱含了人类对于过去与未来的信仰。审美本身作为一项主观性表达活动,尽管人工智能有万能之处,但审美的生理意识从根本上讲还属于“弱”势,当然也不代表完全无能。大数据下的人文观念变迁、内容激活、精心简形甚至民族文化意识认知都说明审美逐渐在唤醒,保持着精准推荐和动态思考。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鹿班”,从技术效率到内容审美,从数量美感转化到文化意识臻美,不仅是对当前人类简单需要的提供,更是对过去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唤醒,对未来审美趋势的一种激发。中国审美意识表现出的“统、象、生、场、中、简、空、衡”的审美特征,在人工智能下视角转换、主客体切换、二元身份多重叠加,满足多样输入的元存在[3]。在自身“智”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情感出现的那一刻,将“美”涌现出来,用感性的认知唤醒各类事物“美”的变化。
四、“情”投意合,协同共生
人工智能在赋予“智”的方式呈现上,还激活了“情”的意念表达,以其前所未有的方式再现体验感知、审美触动、理想寄托,实现了“情”的弹性变化。
(一)形体华实而生情
人工智能给人居环境注入“智”的结合点之后,逐渐将固定“用”的实用性提升到“感”的升华,把人的实用需求“所用”转为精神需求“所感”。人类通过兴趣的捕捉、异样的视觉探寻、意识的移情,驱动个体产品及家居营建万象姿态的同时还追求形体的华实。人居环境中家居的应变萌生多样需求情感,形态的异样创生异样视觉情感,质感的回归触发丰富触觉情感,兴趣的集结呈现巧捷好玩情感,生命的活性孕育系统应然情感。通过有实之物感受转化华美期待,在历时性与同时性的空间环境场所碰撞中寻找关联,将平庸冗余创生出具有美观、趣味、新颖、愉悦、理想的特征。实而致用,华而启美,在个体认知感受性下展现知情至善的人居环境,华实而生情。
(二)场景无缝而温情
人居环境作为人们满足衣食住行学劳乐的真实场景,“智”的场景融入为人类创造着更舒适、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的智慧型科技家居环境,化生出多样情感变化可能。智能场景的嵌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虚实场景的切换带来视觉的震撼,生态场景的融入内化心灵回归,艺术场景的设计融合兼顾形意,风格场景的美化表达多样审美意识,文化场景的包容维持情感再现。无论是空间场景自身的统筹还是场景个体的界定,“智”的关怀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情”的流露实时展现。情以物兴,温文尔雅,在形意融合聚焦性下展现启智寻美的空间场景,无缝而温情。
(三)时空永续而动情
由于受到时空的刺激,信息传入边缘系统,产生了情感行为并执行行为,正是这种时空的永续,使人们“所看即所得,所思即所得”,帮助人们对过去场景的回味与思考。在保持时空永续中,人们可以将活动空间以及人类自身定义为稳定并能复制本身的尺度的有限复杂系统,在现有时间追溯过去时间里的存在或不存在,在现有空间下感知未来空间发展态势,实现价值达成与能量续航。如当今人工智能盛行下的全息投影,可对历史人物、传统文化、古代故事以动态的方式构建真实的虚拟场景,感悟时光的永存,放任人们应情式的情绪反应,让人身临其境,有更深的代入感。虚拟现实可对代价的付出有效控制,在医学中实现虚拟解剖,在设计教学中有效传达设计理念,让人们重新思考感知、认知、心智的关系,期待未来的夙愿。能量续航,意识永存,在价值系统活态性下展现全息交感的人居环境,永续而动情。
(四)生态持续而传情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关注生态的持续已成为现代生态理念的流行发展趋势,“持续”已经成为群体社会的应然性目标。为了天地万物有良好的的发育流行、相易相生,需要充分利用AI“智”的手段与“情”的传递来构筑起“人-社会-自然”良性而生态的和谐导向系统,为人居环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AI大环境下通过大数据运用、信息采集、深层分析,辅助生态修复、智能化苗圃培育、林草病虫防治及热成像火患监测等推动生态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中材料质地的环保感知自身健康意识,生命周期的环保感知资源有限意识,生长节律的环保感知生命情感意识。当人工智能引导与信任人类在生态系统走向共存的意识且愈发强烈的情况下,人类对现有人工智能的兴趣也愈发期待。生态持续,大道持久,在群体社会应然性下展现勃勃生机的人居环境,持续而传情。
(五)生命连续而共情
人工智能不单单是一个科学命题,作为新的生命感知主体的人工智能对原有无机荒凉的颠覆来说是一种突破。以生命化的家居、装置、氛围重构对人居环境的认知,在保持原有生命活力再现的同时,反射人类真、善、美的精神思想。生命连续中的共情意味着生生不息的大德目标。除了在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电子健康记录等生命的拯救之外,在人居环境中也常有对生命的反思。人居环境在满足基本功用、外观、空间属性、建构风格前提下,追求生命的连续成为万物化生的真诚致思。空间环境中“仿”生命化的家居再现生命情感链接,富有生命肌理的家具呈现生命转化意识,顺应自然生命状态的氛围营建定义生命活态价值。生命连续,盛德价值,在孕育创生和谐性下展现生生不息的人居环境,连续而动情。
五、启“智”共“情”,推陈出新
“智”的有迹可循,激发“情”的交感碰撞。人工智能作为媒介传播的载体,在人居环境的创新体系上产生新的应用范式,激活了多样情感因素,在启“智”与共“情”的互补之下,相互统摄人居环境的优质化体验。通过形意场理论下创新六法的主观个性表达与四特性的价值判断,从个体定位到具身感知再到最后价值呈现,唤醒陈规化、僵硬化为智能化,催生冷漠化、機械化为共情化,表达启“智”共“情”的价值通感。
创新六法即“仿”的模拟式动态思考、“换”的置换式动态思考、“调”的渐变式动态思考、“饰”的装饰式动态思考、“合”的组合式动态思考、“化”的形变式动态思考。通过思维起点的“仿”,经过“换”与“合”的集散思维过程,在主观审美“饰”和客观功用“调”的制约下,可得到“化”的结果[4]。四特性即张力性、层次性、多义性和包容性。在空间场域下所带来的视觉张力、形态层次、意义多义、设计包容,超越阈值限定,输出多元创生情感。
在空间这样一个客观“世界”投射下的时间、空间、属性、物理、逻辑等客观环境基础上,通过创新六法各自内在的自我本我并超我等主观可能方面的创新轴,结合四特性由主观客观因素上升到空间整体形态可能方面的价值轴,借助AI的信息辅助和意识聚焦,推动人居环境的灵活性展现与智能化发展。对客观环境中的个体定位可预演价值轴呈现,对客观环境中的具身感知可具体探讨在创新轴的表现,对创新轴的具体结合可分析价值轴的涌现。相互包容之下,打破单一形或单一意,携手共进,启“智”未来,共“情”关照,推陈出新。
六、结语
AI时代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运用信息思维和量子思维探寻智能化的人居环境,在寻找复杂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涌现出“智”的智慧管理和“情”的多义表达,带给人类更多信赖性、舒适性与共情性的意识。随着人工智能新的血液注入,不仅是人居环境,包括整个地球都将绽放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凌云,张于扬,周志斌,周子洪.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产品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20(2):1-6.
[2]孙效华,张义文,秦觉晓,李璟璐,王舒超.人机智能协同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0(18):1-11.
[3]覃京燕.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影响研究[J].包装工程,2019(4):59-71.
[4]范伟.空间语境下的家具形态创新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焦国松,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双燕,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