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需要的渝东南民族传统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2021-03-15 05:36王庆婵通讯作者罗明金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改造

王庆婵 通讯作者 罗明金

摘  要:生活需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渝东南民族传统民居是与当地居民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的建筑,虽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但这都是伴随着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这些民居蕴含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渝东南各族人民的丰富的村落文化遗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的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这就要求在保护传统少数民族民居的同时应基于村民生活需要进行改造设计。

关键词:生活需要;渝东南;民族传统民居;改造

一、前言

生活需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这是人类最基本也是不可缺少的最起码的需要。渝东南主要包括酉阳、石柱、黔江、秀山、彭水等区县,这里聚居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渝东南民族传统民居虽然有很多不足,但这都是伴随着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是与其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的建筑。这些民居蕴含了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渝东南各族人民的丰富的村落文化遗存。

近些年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期盼着有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建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当生活条件变得更好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民居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意义巨大,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和价值取向都是其独特标识,这就要求在保护少數民族传统民居的同时应基于村民生活需要进行改造设计。改造时要解决功能、采光、卫生、周边环境等问题,这样的民族传统民居改造才是基于居民生活需要的设计,才能继续保持和恢复其精神性和民族性,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推广和传承,这样设计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才具有民族代表性和高辨识度,国家提倡的“一村一貌”才能得以实现。

二、农耕文明映照下的

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特色

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整体低下,渝东南少数民族村民和其他地区的民众一样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渝东南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环境闭塞,这使得村民与外界交流非常困难。村民的日常活动仅局限于他们的耕种范围之内,村民在修建房子的时候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如遮风、避雨、防寒。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中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山区降水丰富,山林资源众多,村民修建房子都是就地取材,材料与当地气候、空气湿度相适应,结构更加稳定。农村修建房子所用材料的尺度标准、加工技巧、加工流程等方面都有当地约定俗成的方法,村民要修建房子时就会请来当地有技术的工匠,他们不但拥有精湛的技艺,还懂得村落传统的民族民间习俗,从材料选取、形态型制、制作工艺、装饰纹样等方面都具有本土性且能满足村民的需要。村民和工匠拥有同样的乡土情结和审美意识,工匠技艺又都是通过父子或师父带徒弟口口相传在工地上实践学习,所以,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才能依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原材料和民族习俗建造成了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依山傍水而建的吊脚楼和小青瓦的民居,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底层架空、两坡式屋顶、随意的挑台挑廊、灵活的披檐处理、穿斗架式的木结构建筑,构成了民居渝东南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建筑及其建筑文化。

三、现代生活方式及多元文化

冲击下的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现状

(一)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居民。虽然城市化进程让农村生活更加现代化,但是机械化大生产也代替了以前的生产力,人的价值和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就变得更加不明显。人们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传统村落青壮年劳力都离开了村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出去时间久了,他们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变得城市化,青年人都不愿意回老家,慢慢地,整个村落就成了“空心”的状态。

(二)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基本情况

因为青壮年不在家,老房子长久无人修缮,很多民居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即使年轻人回老家,目前村落原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及生活环境也已不能满足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回乡村民根据自身的生活需要和经济条件会对老家的住宅进行改造。一是直接将传统建筑推翻,以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构筑的现代化小洋楼取而代之,房子形制、色彩、材质、工艺也变得很现代;二是在保留或部分拆除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扩建,这样形成的建筑就具有传统加现代二合一的风格,但整体感觉非常生硬;三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村民,对原有建筑进行局部改造,如将原有木质窗改成铝合金窗,在原来青砖墙上贴上现代瓷砖等。这些新建、扩建、改建的乡土民居不但破坏了村落的传统风貌,而且割裂了村落的历史文脉,对传统民族村落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很多村民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乡村历史文脉传承的宝贵和重要性,只要是修建房子就是一味地模仿,导致现在许多村落的民居整体缺少针对性,规划教条,没有基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来规划,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突显特征,没有让本地特有文化散发出该有的特色,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因子变得越来越少。传统村落的居民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是传承乡村文化生态的主体,也是构成传统村落的根基和灵魂。目前大部分村落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村落呈现空心状态,更可怕的是新生代村民外出务工谋生,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对原生态的村落文化变得淡漠或者遗忘。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分散到不同的城镇里头去了,原来的社会关系、宗族关系都不见了,传统村落的一切随着“空心”的出现而消亡。这些现象造成了传统村落中的建造工艺、民俗文化逐渐丢失,甚至走向消亡。

(三)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改造面临的现实危机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这其中包括人的要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建造房屋的技术手段、材料等要素。现在村落的新建和民居改造都缺少少数民族建筑的形制和风貌,造成村落文脉的割裂。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改造如果不实际考虑每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生产生活习俗,只是单纯机械地模仿城市发展,很快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将会在建设中严重流失,村落将失去自身特有的精神性和民族性,形成“千村一面”的现象。每个人都有恋乡情节,记忆中的河流、小桥等都是构成文化认同的元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稳定的基础。要想增强国人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保留少数民族村落建筑特有的精神性和民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基于现实生活需要的

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造设计思路

(一)功能要符合生活需要

设计“以人为本”,是指设计要以人为中心,综合考虑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与自身的协调关系,以促进人类的长远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应该首先满足人的需要,进而不断贴近人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以人为本”的设计不仅在于对生活需求的满足,还要对心理需求加以关注和考虑。

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造功能设计要符合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现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民居有很多功能、造型、材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例如以前木房子窗户都很小,房间光线差,在做改造设计的时候要将窗户扩大,但是不要采用铝合金等现代化的材质,而是要坚持用木材材质,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建筑造型,又可以很好地解決村民需求的问题,文化底蕴更深厚。农耕文明时期,房子没有卫生间的功能,人们在晚上要用马桶或者走很远上厕所,这都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首先要满足的就是方便,所以做改造时必须要加上卫生间的功能。以前生产力低下,村民为了做饭会在主建筑旁设计一个灶火房,而现今基本上都是用液化气、整体橱柜,所以在做设计改造时厨房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厨房和卫生间虽然面积小,但是综合使用频率较高,很大程度上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可以映射出一个家的生活品质。其他比如在储物功能、取暖方式、饮水、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除了增加一些符合生活需要的功能以外,还有以前一些特殊的功能要进行简化。如火塘、晒台和家禽圈养地等功能空间,很多村民已经不再需要。火塘灰尘大、烟熏火燎,时间久了整个房子都会变黑,现在很多人都会删除此功能。农耕文明时期,大家只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饲养家禽家畜,现在很多人已经都不需要,这就需要根据个每家庭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让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这样优化过的功能设计是优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这样的传统村落民居改造设计才有灵魂,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保持地域特色

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改造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应有很好的体现。设计改造过程中不只要考虑装饰,还要充分考虑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将民族特色的建筑与自然的山、水、草、木、石相结合,构成富有情趣、生动的景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过去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村民选取的纹样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动植物以及戏文、神话中的传说,将所闻所见进行“观物取像”式的加工,这些纹样都是和老百姓的信仰、生活习俗、民间文化分不开的,构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因子。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文化都逐渐被遗弃,因此,在改造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时要有意识地复兴传统文化,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因子和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将当地的地域特色发挥至最佳。同时,设计改造时还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使传统文化也得到很好地传播、推广和传承,让这些民居都保持或恢复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的特色,这样设计出来的传统少数民族民居才具有代表性和高辨识度,“一村一貌”才能得以实现。

(三)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造物活动是在掌握自然材料的性能基础上,取自于自然之物而寓于人类之道,让自然融于人的生活,而非根据人自身的主观意识随意改造自然。在做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就地取材,绿色天然材料不仅无损于人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保持地方特色,节约很多成本。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把种菜、养殖时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大幅度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真正做到再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这样的有机设计才能真正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五、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民居的设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在改造时应基于居民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进行改造设计,从而塑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只有很好地保护世代生存的生活环境,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才能让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与时代共生。

参考文献:

[1]罗明金.乡土造物技艺传承对武陵山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作用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8(3):34-37.

[2]罗明金.村落工匠对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作用探析[J].中外建筑,2017(8):62-64.

[3]吴小叶,王伯承.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调查研究——以贵州雷山县为例[J].西南民族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46-50.

[4]杨先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庆婵,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罗明金,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改造
安全型时间继电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探讨使用网络终端技术改造小型印刷厂计算机排版系统
陡河电厂除雾器堵塞分析及改造的技术探讨
京隆电厂脱硝技术改造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水轮发电机调速器的改造探讨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