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 李硕
摘 要:堆绫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艺术的更高追求,传统工艺也迎来了再次的复苏,交城堆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发展优势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对交城堆绫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系统性的整理从而在创新堆绫艺术的同时梳理出交城堆绫的基本规律以及蕴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交城堆绫;非遗;传承;保护;创新
一、交城概述
(一)交城的地理位置
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背靠吕梁山脉,是吕梁通往省会太原的东大门。全县平川稀少,大部分处于山区地带,整个交城地形就像一只蜗牛。县城地处平川地带,被磁窑河和瓦窑河两条“玉带”所环绕,千百年来,巍峨雄伟的吕梁山和清水潺潺的文峪河共同养育了交城这片沃土。
(二)交城的历史文化
行走在交城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远古时期交城便有了人类居住,从隋开皇置县以来的1400多年的时间里各种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这里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磁窑遗址和瓦窑遗址、宋元冶铁遗址、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的卦山,大文豪李商隐、米芾也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明清以来,素有“交皮甲天下”之称的交城皮货加工也成为山西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交城县被民政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中国地名研究所联合评定为“千年古县”,这对交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堆绫”:千年古县中的民间艺术瑰宝
(一)交城堆绫的历史渊源
诞生于唐代的交城堆绫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吕梁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也叫堆花。从元朝以来,许多遗存下来的宫廷珍贵织物对当地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当地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交城堆绫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当属明清时期,到了民国逐渐衰败,在封建社会,它主要作为达官贵人和巨贾富商的家庭陈设之用。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导致许多堆绫艺人为了生存而逐渐消失,堆绫技艺也随之丢失[1]。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好转,各种民间手工艺术再次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交城堆绫也在这场时代的潮流中得以传承发展。
(二)交城堆绫的艺术特点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交城堆绫继承和发展了丝绫堆绣等古老技法,是深受百姓喜欢的民间艺术。在以丝绫等织物为基本原料的基础上,利用棉絮作为填充物,经过绘制图稿、裁剪、刻画、缝制、拼贴等多道工序层层堆叠出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堆绫作品。这种融合了刺绣、绘画、雕刻等技法的艺术作品通过图形化的提炼和归纳让人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形式美[2]。
交城堆绫非常注重对日常生活和制作细节的表达,与堆锦等其它类似的传统艺术相比,交城堆绫在细节的把握上非常讲究,比如制作一个青花瓷瓶的堆绫作品,在对瓶面细小纹饰的表达上很多类似的艺术品往往都是通过用丙烯颜料手绘上去的,大大降低了布艺在工艺上的特殊性,而交城堆绫在细节的刻画上却是尽可能多地通过布料的精细裁剪贴到上面。另外,在对颜色的晕染上也尝试使用了更环保的纺织染料,除了经常使用的绫罗绸缎之外,还大胆采用植物纤维作为制作材料。交城堆绫正是因为有这些亮点的出现才使得它更加与众不同。
三、交城堆绫在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和其它的传统手工艺一样,交城堆绫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对于传统艺人来说,再好的手工艺如果无人传承终究也会走向消亡。家庭式的传承模式导致了传承人数的稀少,因此,对于接班人的寻找和培养迫在眉睫。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对名利的盲目追求往往导致传承和发展困难,大众对它的认可还只是停留在作品的外在形式上,很多人买回家只是当做家庭装饰品或者是馈赠礼品之用。也有的人对此很感兴趣想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这门技艺,但一听说堆绫制作技艺繁琐,完成一幅作品需要极大的耐心,少则一两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便纷纷离去,即使留下来的学徒也会半途而废。在他们看来堆绫艺术耗时费力,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制作周期短,能快速见效的工作[3]。
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当地堆绫技艺的发展,长期下去,这项优秀的传统艺术将逐渐走向衰落。解爱英作为交城堆绫的第五代传承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着,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社会各方力量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惠及后人的德政工程。
四、借助教育资源推进堆绫艺术的人才培养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是交城堆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社会上再次掀起了“堆绫”热。以解愛英为首的交城堆绫第五代传承人已经为此在不懈努力着,她的女儿张姣丽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继续母亲的这一手工艺术。作为第六代传承人,现在张姣丽的堆绫作品也已成功在国内各大工艺美术展会上亮相。
除了家庭式的传承之外,要想让堆绫真正“活”下去,还得从教育抓起。把“非遗”教学引入到课堂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赞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各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进去。借助这次改革的东风,应把传统技艺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第二课堂开展堆绫艺术的教学工作,依托当地职业院校和本省高校教育资源,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适当加入堆绫艺术的教学,并在各级高校开设堆绫艺术大师班,建立堆绫创作基地,让蕴藏在民间的传统技艺经验与各级教育资源相结合,使学生从中受益,持续培养传承人。
五、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交城堆绫艺术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弘扬和传承传统艺术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已经越来越得到普及,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堆绫艺术提供了便利条件。
除了传统的言传身教以外,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微课等形式让普通大众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学习和了解堆绫的相关知识。在堆绫的实物展示方面,可以利用博物馆的三维立体空间,在AR/VR等数字仿真技术的环境中,让观众置身于堆绫艺术的虚拟制作过程。堆绫手工艺人还可以在手机上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借助抖音、快手等自媒体不定时地发布堆绫的相关视频,并开通网络直播教学,让交城堆绫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六、創新产品题材,扩大市场消费人群
缺乏创意的产品终究会失去市场,因此,必须在创新产品题材上下功夫。近年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为了打开国内外更大的市场就必须创新产品的国际性研发。传统堆绫的创作题材往往都是帝王将相,花鸟鱼虫等,千百年来这些题材也都被广泛地运用在砖雕、年画等艺术形式中。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对传统题材的堆绫作品并不是十分喜欢,特别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缺少强烈的购买欲望。为此,是否可以从西方油画中获取灵感,在继续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把西方油画中的经典内容植入到堆绫艺术创作中,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西方绘画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堆绫艺术作品——“立体油画”,这种创意的设计不仅能够迎合外国人的口味,也拓展了交城堆绫的销售渠道[4]。
七、借助政策优势,助力堆绫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把交城堆绫向文化产业规模化过渡,在优化创作环境的同时提升产业的整体软硬件水平,构建产品的产销一条龙服务。依托交城创谷和大数据产业园逐步把交城堆绫发展成为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亮点。、
2017年交城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4月,交城县顺利通过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初验,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依托紧邻省会太原和大学城的优势,应把交城堆绫文化产业与当地旅游相融合,以“旅游+文创”的发展思路把卦山、玄中寺、庞泉沟、琉璃咯嘣、交城骏枣等交城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吸收到堆绫艺术的创作中。例如,“褐小美”是代表交城全域旅游的吉祥物,它的原型就是生活在交城大山里的国家特产珍稀鸟类褐马鸡,以它的形象创作的文旅产品这几年频频亮相于国内各大展会上,不妨可以把“褐小美”的卡通形象运用在堆绫艺术的设计制作上,以带动堆绫文化产业的发展。
八、结语
现阶段,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的发展空间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制约传统艺术的障碍仍然存在。作为传统“老字号”之一的交城堆绫要在充分保留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强化丰富创作形式和题材的表达,同时,在堆绫市场化运作方面也要有前瞻性和科学的判断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热爱交城堆绫的传承人,逐步形成产教融合为主的区域性文旅全产业链开发体系。未来,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作为当代有志青年,我们都要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创作出更多深受人民喜爱的高水平的堆绫艺术作品。有这样一批传承人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交城堆绫必将在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中顽强崛起。
参考文献:
[1]郝丽霞.流光溢彩堆似锦 姹紫嫣红绣如春——老城里载录的“堆绫史话”[J].科学之友(上),2016(2):16-19.
[2]王玥.山西长治堆锦的演变及艺术特色[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7.
[3]马丽美.试论上党堆锦艺术的保护与发展[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4]凃必成.中国上党堆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和元,中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硕,博士,中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