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出版研究

2021-03-15 05:59刘涛
出版广角 2021年1期
关键词:汉语教材教育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大国崛起下的汉语国际化不仅是世界趋势,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总结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探索新时代汉语国际化推广的“中国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教材出版为切入点,针对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编制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并就新形势下的国际汉语教材出版事业提出具体建议。

【关  键  词】汉语国际化;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教材出版;编制

【作者单位】刘涛,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1.024

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传播活动兴起,主要表现在输入型传播(来华留学引流)和输出型传播(汉语文化“走出去”)两大方面。截至2019年底,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万人在国家政府奖学金引导下来华留学。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学习与使用汉语的人数突破1亿大关,预计2020年上升至2亿人。目前,有67个国家将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并采取不同措施推动汉语学习。如英国政府积极实行汉语推广活动,颁布政令,在教育部设立专职岗位,致力于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在欧盟、东南亚、北美、非洲等区域,“汉语热”现象层出不穷,早在2017年底,全球已经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开设1113门孔子课程。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形势大好,前景无限。

2014年,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落地实施,意味着汉语国际传播正脱离高速增长阶段,转而进入高效增长阶段。对于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而言,无论是输入型传播还是输出型传播,只有不断完善对外汉语教育出版生态,积极开发高品质教材及衍生图书产品,才能顺应新趋势,开发新空间,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历程:输入与输出

作为国际汉语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一直是黨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事。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是大国崛起的伴生现象,反映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主要由输入型教育和输出型教育两部分组成。

输入型教育主要是指来华留学汉语教育。1950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成立并招收了第一批留学生,来华留学汉语教育正式拉开帷幕。20世纪60至70年代,来华留学汉语教育取得了一定进展,专业学科建设不仅更为成熟,而且在汉语教学储备师资培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20世纪80至90年代,来华留学汉语教育正式从政治任务转变为国际教育,被提升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受到广泛重视,在教育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为留学人数大增,办学规模扩大,教育体系建立。截至2018年底,共有19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万名留学生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习,研修汉语文化,学习内容涉及工、农、文、理、医等多个学科。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留学人数约有26.06万人,体现了现阶段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输出型教育主要指国际汉语推广教育。从学界研究成果来看,1949年至20世纪末,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主要以来华留学教育为主,尽管有部分学者、机构在国际上大力推广汉语文化,但多呈现零散无序和势单力薄的特征。21世纪,国际汉语推广主体逐渐从个人转为国家规划。我国的国际汉语推广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快速发展期、平稳增长期和提质增效期。就孔子学院的海外建设状况来看,2004—2007年,以每年增加100所的速率在全球范围布局;2008—2014年,以每年增加30—40所的速率平稳发展;2015年至今,年增长速度下降至12—13所,国际汉语推广已然进入提质增效阶段。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日益突显,“汉语热”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级。据国际中文教育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所大学、3万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相关课程,有725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遍布世界各地。据英国工业联合会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受欢迎的外语中,汉语受欢迎程度高达31%,是目前除欧洲语系外最受人们青睐的外语。可见,我国现阶段汉语国际推广教育事业已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编制现状

21世纪,我国对外汉语教育重心逐渐转变为国际汉语传播,并呈现全面、立体、多元的发展趋势,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实力与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认可。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表示:“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可见,教材编制与出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关键影响因素。

1.种类丰富多样,涉及多元学科

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整体呈现种类丰富多样、涉及学科多元的发展态势。现阶段汉语国际推广教材主要类型有单项教材、系列教材、专业教材三类,无论在内容编辑还是体例设计方面,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制理念,注重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培养,有利于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事业的有效开展。以《基础科技汉语教程》为例,该系列教材在汉语基础教育上升华教学目标,以衔接专业学习为前提,对国际汉语纵深化推广大有裨益。目前,汉语国际推广教材涉及学科广泛,除了综合性教材,还推出了专业学科教材。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数学》《物理》《科技汉语听说教程》等教材,从多学科角度提高国际汉语应用效率,进一步优化汉语国际推广策略,从产学研角度全面、立体地加速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教材多元化和学科开发意味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正从语言教育向系统学习转变,教育的社会阶层愈发多样化也说明了汉语国际推广正处于提质增效阶段。国际汉语推广教材的多元探索和编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基于当代教育形势和教育规律的系统框架,以满足更多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充分发挥国际汉语教育的工具性作用,助力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2.选题科学严谨,内容精益求精

选题策划是教材出版的重要环节,是知识转化与教学架构的基础架构。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选题日趋严谨科学,并在内容编制层面上更为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注重凸显与中国国情相关的选题和内容定位逐渐细化两方面。

首先,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选题内涵与外延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一方面,围绕重大事件、活动或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科学开展选题策划工作。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行的图书《中国国情课件》,内容囊括了我国21世纪的发展现状、社会变革与文明演进等要素,多维度展现了中国面貌,为在华及海外留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提供了认知窗口。另一方面,多数出版机构就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的现实难点、痛点展开选题工作,以实用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选题原则,凸显了现实意义。如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学在中国”教程》,满足了汉语教学尤其是来华预科教学的需求,填补了国内来华预科汉语教学的空白。

其次,汉语国际推广教材注重用户内容定位,采用细分化、分层化编制策略服务海内外汉语学习与教育活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立足汉语国际市场需求,分别推出了针对不同语种、国家及地区的小、中、高学生的编制系列教材,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由国家汉办主持开发的《跟我学汉语》系列教材已完成了45个语种版本的出版工作,连续多年畅销海外100多个国家,累计发行量突破150万册,为汉语国际推广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3.多重技术应用,阅读便捷高效

21世纪以来,随着多重媒介技术融合应用和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加速,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编制形式和阅读服务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教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演变为集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绘本、音像制品于一体的复合型教材,发挥了不同介质教材的功能和优势,提升了汉语国际推广的效率。如2006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汉语900句》,集DVD、MP3、动画、点读等功能于一体,为海外学生提供了便捷、轻松、有趣的汉语学习教材。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2009年针对苹果移动终端产品开发了移动阅读课程,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教材编制新征程。

近几年,随着阅读环境的日新月异和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多数出版社在数字阅读平台开发层面上投入大量资源。如《学在中国》系列教程的出版发行,有效利用了汉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外研訊飞联合开发的Aha Chinese多终端汉语口语教学与管理系统,供留学生汉语学习使用,在建立健全教材载体的同时为国际汉语推广事业的数字阅读平台开发起到了启示作用。目前,我国多家出版社积极尝试将网络远程培训、数字多媒体资源、参与式工作坊等有效机制融入国际汉语推广教材的编制中,为海内外汉语学习者提供全面、高效的学习方案。

三、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出版展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汉语热”现象层出不穷。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宏观战略目标,进一步凸显国际汉语推广事业的精品化、国际化发展规划,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出版应积极抓住市场需求,优化教材出版体系,充分发挥出版事业的引领作用,助力汉语国际教育、传播、推广的高效发展。

1.内部构建——坚持出版导向,多元创新全媒体出版融合体系

为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市场化需求,加速中国文化“走出去”,教材出版事业应坚持出版导向,着力从主体、内容、渠道、用户、反馈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创新,打造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出版融合的新生态。

首先,新时代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是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风采,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因此,在教材出版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党的重大思想展开工作,将教材出版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路径。其次,立足国际视野,与时俱进,创新出版融合体系,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发展。在教材主体、教材内容、分发渠道、用户服务以及反馈机制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全媒体融合出版体系,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纵深化、立体化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作为学业界头部机构,自21世纪伊始便深耕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出版工作,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开发团队,还在内容资源整合与渠道构建层面建立了科学机制,旨在融合国外教育特征、教学内容、有效编排方式以打造精品力作,再通过“线上+线下”的分发渠道扩大汉语国际推广面,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随着5G、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汉语国际推广教材阅读服务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如2019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图书进口集团总公司携手中国联通打造的“5G新阅读”体验区,由“5G全息舞台”“中图数字化转型成果”“POD按需印刷与智慧农家书屋”“智慧社区书房”四大板块组成,可结合AR/VR、MR等技术赋予用户全新的阅读体验,为新时代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出版提供了有益启示。

2.外部拓延——加速联盟协作,打造全产品用户服务链

在全球发展一体化进入高速创新期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格局日渐形成,用户需求越发多元化。汉语国际推广事业须构建外部联盟协作模式,以多方入局打造全产品服务链,实现用户生态维稳创新的目的。首先,加速海内外多方联盟协作,以合作开发或版权输出全面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如2015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与以色列Sinergia公司就希伯来语版中文教材开发合作达成共识;201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越南越人智公司就《学在中国》系列教程的海外版权签署了合作协议等。其次,打造以教材为核心的衍生产品用户服务链,以多角度、全方位、不同载体和形式的辅助性产品升级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用户服务系统。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除了大量推出汉语国际推广专业教材,还积极融合官网、出版社国际汉语资源网、汉语考试服务网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教学课件、教案、讲座会议及各种练习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教材产品用户服务链。目前,全球已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俄罗斯于2020年正式将汉语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内容;德国近70所中学将汉语作为学分课程和高中毕业会考科目;沙特阿拉伯于2019年2月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考试……基于此,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应进一步深入完善汉语教材产品链和用户服务链。

|参考文献|

[1]陈莉. 中国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效果及其优化:海外汉语教学的异质影响[J]. 江海学刊,2020(3):228-235.

[2]张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对外汉语出版[J]. 出版广角,2019(22):85-87.

[3]张莹. 近30年科技汉语教材编写情况的回顾与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4(11):66-68

[4]戚德祥. 基于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国际汉语教材出版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9(6):13-17.

[5]刘慎军. 汉语国际教育出版业的海外传播力提升对策研究[J]. 出版广角,2019(14):43-45.

猜你喜欢
汉语教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汉语
题解教育『三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