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出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编辑队伍日益壮大。在此大环境下,编辑应从政治修养、法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能力修养和审美修养六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关 键 词】新时代;出版;编辑修养
【作者单位】韦洁琳,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1.01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出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前仆后继,使中国出版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编辑不仅是出版繁荣发展的弄潮儿,是攀登中国出版高峰的前行者,也是构建文化自信的推动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编辑更应将个人素质、业务素养和道德修为提升到新的高度,以适应新时代对思想文化战线的新要求,从政治修养、法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能力修养和审美修养六个方面加强和提高编辑个人修养,练就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必要“内功”。
一、 加强政治修养,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
加强编辑政治修养,是为了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新时代,加强编辑的政治修养已经成为出版工作、出版企业和出版企业员工的必然要求。
首先,出版工作肩负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任;肩负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因此,加强编辑政治修养,是适应新时代出版工作特殊内涵的必然要求。
其次,出版企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市场主体特征,还兼具公益性,具有鲜明的公共文化事业主体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出版企业的本质特征,出版企业的特殊属性要求其必须始终以社会效益为先。因此,加强政治修养,能够帮助编辑深化对出版企业特殊性质的认识,从而牢牢地把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
最后,编辑不仅是出版企业的员工,还必须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这种双重身份要求编辑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和“防火墙”。因此,加强编辑政治修养是出版企业员工的必然要求。
二、 加强法治修养,守住出版底线,坚决不碰出版红线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经过三十多年,经历七个五年普法教育活动,全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尊法、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治环境业已形成,出版业的法律法规也日臻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華人民共和国著作权实施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与编辑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涉及图书质量、选题报批、图书发行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与出版相关的国家标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是出版从业者必须遵守,必须要学深、学透、悟通,准确运用、坚决贯彻执行的。
然而,在当前的出版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由于不熟悉著作权法,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合同纠纷时有发生;由于不熟悉印刷法规,印刷合同和委托书手续不完备;由于不熟悉出版物发行规定,印数和发行数不一致;由于不熟悉出版政策和出版流程,选题申报、书稿编辑、付印、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等等。这些风险隐患与出版社编辑法律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出版法律法规是出版工作的底线,只有加强法治修养才能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才能确保日常工作不越底线,不碰红线。因此,编辑必须在法律法规下开展编辑出版工作,自觉按规章、按流程办事。
三、 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以作者和读者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人们曾用许多优美的文字来赞誉编辑,如“优秀作品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以及“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一个好编辑可以成为文化的守望人、知识的摆渡人和作者读者的贴心人,这说明编辑是出版的核心,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传承这些荣耀和赞誉,就需要每一位编辑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具体到出版工作中,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坚持以作者和读者为中心的出版理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到“胸怀出版高原,追求出版高峰”,一心系两头——一头是作者,一头是读者,把“一心系两头”的理念应贯穿于出版的全过程。
作者是出版企业的战略核心资源,出版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队伍的竞争。谁拥有强大的一流作者资源,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出版竞争中占据主流位置。编辑要吸引作者、团结作者、凝聚作者,就要具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德行魅力,凭借高尚的道德修养,依靠过人的学术水平,秉持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满腔热情待人,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兢兢业业编好书,这才是作者心中“非你莫属”的编辑。
读者是出版企业的“大众评审”,因此,编辑要从选题开发调研到图书内容选择,从书稿编辑加工到图书形式设计,从宣传营销到售后服务,都要时刻装着读者,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好书。这既是编辑的职责所在,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体现。
四、加强文化修养,构建金字塔形知识结构
编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传承者、弘扬者,这就要求编辑首先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俗话说“编辑既是杂家,又是专家”,各式各样的书稿使得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大量接触新的知识、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构建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塔基(宽厚、广博的基础知识)、较大的塔身(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尖锐的塔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面向专业发展前沿的高精尖知识),以胜任繁重的编辑工作。
因此,提高和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刻理解重要的经史子集中所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二是要夯实大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政治、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基本规律;三是要熟悉和了解各自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把握人类思想发展和变迁的主线和脉络;四是要练就“干中学”的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修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编辑的文化修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勤奋苦学和反思沉淀,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五、加强能力修养,迎接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中国出版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逐渐呈现由粗放向集约、由数量向质量、由单一向融合的转变。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整个出版业已经站在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时代大变革门槛。书号调控、图书出版品种减少,以及读者阅读方式转变,都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在技术变革的新时代,编辑要主动适应出版形势的变化,加强能力修养,迎接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在出版融合发展中大显身手。
一是提高出版优质内容的能力,“咬定内容不放松”。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无论出版融合产生怎样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流程、新业态,出版的本质始终都是更好地传播优质内容。读者消费的是内容,市场尊崇的是内容,出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优质内容。因此,编辑必须努力提高出版优质内容的能力,做到“挑战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二是提高编辑的策划能力,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优秀的编辑应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既能够坐下来编好书,也能够组得来好书稿。因此,编辑必须加强能力修养,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杜绝出工不出力的“搭便车”行为。
三是提高编辑的案头加工能力,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虽然“无错不成书”是评价图书的一个戏谑,但编辑能力和知识修养不足正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编校质量不合格是出版业存在的一大隐忧,而加强图书编校质量是确保出精品、出好书的重要环节。因此,编辑必须提升编校质量,为读者出版高质量的图书。
四是提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占领融合出版的制高点。新时代,编辑要做运用出版新技术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把单一纸质出版物转换成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满足读者需求的出版物。因此,编辑要成为掌握现代出版技术和知识的“全能战士”。
五是提高图书宣传营销能力,扩大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图书宣传营销不仅是发行部门的工作,也是图书编辑的工作。编辑是书稿的第一读者,不仅了解图书,了解作者,也了解读者,更明白如何向读者宣传推广图书。因此,编辑参与图书的宣传营销责无旁贷,要在努力挖掘图书推广渠道上下功夫。
六、加强审美修养,追求图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图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可以是工艺品、欣赏品和收藏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有关部门发起的中国最美图书、世界最美图书等评选活动,更是进一步对编辑的审美修养提出了要求。
读者阅读需求的新趋势和新变化,要求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必须加强审美修养:一要转变传统观念,解放思想,丰富和创新图书的美学内容;二要了解出版印刷行业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并积极運用到实际出版工作中,让传统纸质出版物插上时代的翅膀;三要了解和运用现代图书设计的新理念,让传统图书换上新衣,焕发青春;四要持续关注读者的阅读审美追求,用美的形式去表现好的内容,把既美又好的精品力作呈现在读者面前;五要提高编辑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努力出“最美”的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新时代的编辑要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政策的大环境下,从政治修养、法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能力修养和审美修养六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在时代的浪潮上乘风破浪,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