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图书选题策划要点浅析

2021-03-15 05:59李杰
出版广角 2021年1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读书

【摘要】教育类图书以中小学教师为读者对象,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出版宗旨,目标读者明确,学科界限清晰。文章以2019年“中版好书”《温儒敏谈读书》为例,阐述了教育类图书选题策划的三个要点:掌握教改动态,激活选题策划创意;熟悉重点作者,实施选题策划落地;心中有读者,注重选题策划的使命担当。

【关  键  词】教育类图书;中小学教师;选题策划;《温儒敏谈读书》

【作者单位】李杰,商务印书馆。

【中图分类号】G232.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1.014

本文所说的教育类图书,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目标读者的图书,主要针对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学习教育政策和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而策划。教育类图书的目标读者往往比较明确,即以某一学科的教师、教研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一般来说,教育类图书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选题内容以教育理念、教学法、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经验为主,明确的读者对象决定了教育类图书选题的策划不能离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二是学科界限清晰,一般从事教育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编辑大多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并且与中小学课程设置一致,如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还有自己熟悉和长期关注的学科领域。

《温儒敏谈读书》以语文教师为读者定位,于2019年4月出版,当年印了4次,发行量超过3万册,获得“2019年度中版好书”“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TOP10” “2019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等奖项。2020年4月,《温儒敏谈读书》又出了平装本。该书作者温儒敏先生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担任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是最近20年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下文笔者结合《温儒敏谈读书》的策划编辑,谈谈中小学教师教育类图书选题策划的三个要点。

一、掌握教改动态,激活选题策划创意

教育图书编辑关注的选题信息应当既有宏观层面的教育宗旨、教育政策、课程改革,也有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 宏观层面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政策等由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可以通过浏览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学习和了解。具体到学科教学层面,要关注教育部针对教育改革发布的信息和文件,如课程方案的研制和发布、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发布、教材修订或编写动态等,以及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发布的文件,如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个文件预示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各级学校教育的教学之中。

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指教研室、学校等单位组织的教研会、专家讲座、评比活动等。经常参加教研活动,听名师的课,听专家评课是了解读者需求、启发选题策划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优秀的专家评课,往往含有极大的信息量,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技巧、教师基本功等细节,这些细节本身可能就是一本图书选题的内容。观察教学一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编辑培养问题意识,训练选题的敏感度,从读者的视角发现选题。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过程中,编辑还可以逐渐建立作者群,听听一线教师的抱怨和困惑,因为有困惑的地方才有阅读需求。有时候,教改热点、教学难点与作者的研究方向是重叠的,因此关注作者的研究动向也是判断选题的重要方式。

总之,编辑选题策划的眼光要具有前瞻性,通过搜集政府部门发布的文件信息,阅读专业期刊,浏览新书出版信息等方式长期关注一个学科的教改动向,通过参加研讨会、教研活动、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保持对教改热点难点问题的敏感性,从而激活图书选题策划的创意和灵感。

就语文教学来说,“读书”是最近20年教改的一个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谈读书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语文大讨论。当时,各大媒体普遍批评语文教学存在过分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弊端,无休止的讲解分析、语言学知识灌输和单一僵化的标准答案影响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很多学者、专家撰文呼吁,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要在多读书、多积累的基础上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这些讨论对语文教学观念的影響巨大。

作为语文教改理念和成果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列出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书目,在小学教材中设置了“亲子共读”,在初中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与读书有关的板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2]列入必修课程,并把《乡土中国》《红楼梦》列入必读书目,在高中教材中单列为“整本书阅读”单元。可见,培养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是近20年来语文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热点和关键词。正是出于对读书重要性的判断,笔者意识到围绕“谈读书”这个主题来策划图书选题是符合教改精神的。

二、熟悉重点作者,落实选题策划创意

在实际策划选题过程中,很难说是先有作者、内容,还是先有读者需求,二者经常交织在一起,互相促成。作为教育类图书的策划编辑该如何发现重点作者呢?首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部会组织成立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专家组一般由专业学者、教学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编辑应该掌握专家组的名单,并作为策划选题时重点关注的作者;其次,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之后,教育部还会组织教材的修订或新编,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也应成为编辑关注的对象;最后,各学科的名师、特级教师也是编辑应该关注的对象。

锁定重点作者之后,编辑就应该经常关注这些重点作者的研究动向,利用适当的机会与作者建立联系。经常与重点作者沟通,是策划图书选题的重要一环,因为在关注作者、研究作者的过程中,编辑往往能够发现图书选题。由于编辑的日常工作大多是案头工作,只有遇到疑问才会与作者沟通。而寄合同、寄样书、开稿酬单等则属于编务性质,如果只做这些不太容易与作者建立深厚的友情,也不容易向作者约稿。因此,编辑要想策划出受欢迎的图书选题,就需要经常与作者沟通交流。出版界流传着不少编辑与作者因互相信任而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出版佳话,因编辑约稿而诞生的经典作品也不在少数。如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就是应出版家、商务印书馆(香港)总编辑陈万雄的约稿而出版的。

有了初步的选题意向后,先后有几位作者列入笔者的约稿计划,经过比较和反复考虑,笔者最后决定向温儒敏老师约稿,理由有三。

其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材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重点编好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2012年起,温儒敏就担任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可谓地位特殊。

其二,笔者对温儒敏的研究动向十分熟悉,而且有十几年的工作交往,约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笔者从2008年做温老师的访谈稿开始与他建立联系,稿子在《语文建设》刊发之后,笔者立即给他寄样刊;有了读者反馈,笔者也会写邮件告诉他;温老师推荐的一线语文教师的文章,笔者也积极帮助在期刊上发表。这样一来二往,笔者给温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同时,温老师有写微博的习惯,笔者跟他很早就互加了微博关注。可以说,温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举一动”都在笔者的“掌控”之中。2008年以后,温老师在《中华读书报》《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笔者几乎每文必读。温老师出版的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图书,笔者也会进行深入研究。

其三,语文教育问题向来容易成为社会话题。温老师担任教材总主编后,他在一些场合说的话有时候容易被断章取义,产生了一些误解和争议,笔者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凭着多年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和对温老师研究动向的了解,编辑的敏感告诉笔者,温老师应该选编一本“谈读书”的书。就这样,当笔者向温老师约稿后,得到其快速回应。不到一个星期,温老师就把电子书稿发到了笔者的邮箱。

三、 心中有读者,注重选题策划的使命担当

心中有读者,并不意味着要去迎合读者的趣味,而是要用所出版的书去影响和引导读者。编辑在策划图书选题的时候,既要考虑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要考虑有所引领。笔者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理念作为判断出版价值的标准,即读者应该读真正的好书。对选题出版价值的判断,体现了策划编辑的出版追求、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

还是拿笔者熟悉的语文教学来说,大多数语文教师的阅读不超出配套教参、试题集锦和名师教案的范围。若是一味迎合教师的阅读趣味,出版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内容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丰富。比如,同样是讲鲁迅,有的教师能把魯迅小说中人物的孤独和苦闷讲得入木三分,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参讲一个概念化、教条化的鲁迅。同样的,不懂古代文化常识,讲文言文自然味同嚼蜡;不懂训诂学,也就不懂得从字义来鉴赏诗词、理解文意;不懂逻辑推理知识,在分析文章时就讲不出文章的论证方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近似于杂家,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因此,为语文教师策划图书,除了要熟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基本知识,还要深入了解语文相关学术领域的成果,并根据这个范围划出一条底线。

在一开始策划《温儒敏谈读书》这个选题时,笔者预设的主要读者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他们工作案头的必备书:一是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语文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来龙去脉,二是改变他们过去只重视做题和读散篇文章的观念。但看完初稿后,笔者认为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成为此书的读者。首先,书中有很多篇文章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语文教改的动向,这样他们就不会盲目地去帮孩子报各类补习班,而是按照书中说的方法为孩子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呵护孩子的读书兴趣。其次,书中选了不少书单类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指导高中学生的阅读。

因为有了对读者的预设,在编辑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从读者角度出发编辑加工书稿。温老师的原稿并没有板块名称,只在书稿简介里说明了文章分类。笔者根据文章内容给每一个板块拟了标题,并适当调整了文章编排顺序,将全部书稿分为“语文教育与读书”“通识教育与读书”“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名家名作导读”四个部分。这种分类能令读者一目了然,图书的内容范围更加清晰,读者定位也从语文教师扩展到家长和学生。

综上所述,掌握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热点、难点,宏观层面上把握方向,微观层面上悉心观察、勤于思考,是激活选题策划创意的前提;建立自己的作者群,用心与作者沟通,做好编辑本职工作,熟悉作者研究动向,是选题策划落地实施的基础。只有心中替读者着想,不忘编辑出版的文化使命和担当,既要敏感判断市场需求,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受读者欢迎的好书。语文教学领域的出版如此,其他学科教学领域的出版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读书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本期策划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