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峰
在非洲,白人殖民者间流行着狩猎的文化,而被认为最难捕获且最危险的大型哺乳动物,就是“非洲五霸”,这五种动物分别为大象、黑犀牛、非洲水牛、非洲狮和花豹。在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尚浅的年代,白人认为狩猎大动物能展示他们的勇气、力量和智谋。他们会带走象牙、犀角、獸皮以及非洲水牛的牛角作为战利品和纪念物四处炫耀。
这些狩猎对象中对猎人杀伤性最强的是哪一种动物?是巨硕的非洲象?还是凶猛的雄狮?都不是,最棘手的居然是非洲水牛!虽然雄性非洲水牛约750公斤的体重和3米的体长在非洲象面前不值一提,但它们的攻守行为捉摸不定,而非洲水牛极其擅长的伏击和回旋侧击对猎人的伤害常是致命的!
曾为国家地理学会担任通讯记者的作家普赖斯这样描述非洲水牛:野牛不但性情暴躁,还十分聪明,如果从前边无法得手的话,它还会绕着你转来转去,找机会从后边给你来一下。所以很多猎手认为它是非洲大陆最危险的大型野兽。大象的个头比野牛大,但大象有时候很温和,而野牛从没有温和的时候。有一些大野兽,如犀牛,是近视眼;有一些耳朵不灵;另一些则嗅觉不灵。而野牛不但看得远,听得真,嗅觉也灵。对付某些野兽,你可以靠灵活躲闪,但对野牛不行,它的反应和动作都很快,你一转身,它即转身。如果被某些野兽扑倒了,你装死不动,它就会走开。但野牛不会,把你弄死它还不满意,还要把你踩平。它要用蹄子把牺牲品踏得跟法国馅饼一样薄才甘心。
由于生态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目前对“非洲五霸”的狩猎行为,正在逐渐转为游览观光节目。但商业化狩猎仍然存在,而且是多个非洲国家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如果狩猎个体的数量适当,经济收入能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去,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商业化狩猎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野生动物保护方式。但也有反对者说,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数量正日益缩减,狩猎产业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狩猎的经济收入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
非洲水牛是一种社会性意识很强的动物,它们数量无论多少,大都会结成群体。一般结群动物对捕食者的“反抗”,仅限于用体色轮廓和整齐划一的行动干扰捕食者,或者在捕食者出现时发出喊叫报警。但非洲水牛却大为不同,它们凭借紧密团结的群体,会主动对捕食者发起反击!
一般非洲水牛由高等级的母牛作为团队领袖,如果落单的个体遭到狮群的捕猎,就会竭尽全力发出呼喊(通常被猎杀对象是小牛),这时不仅是牛妈妈,整个牛群都会在“女酋长”的带领下,向捕食者发起进攻。如果狮群在群牛赶到时还未得手,总免不了被愤怒的牛群冲散搅乱,成功捕杀的机会极小。
但这还不是狮群的最大梦魇,如果狮群猎杀了小牛没有及时见好就收,在群牛大军赶到后还没有做到全身而退,非洲水牛会主动对狮子发起攻击。它们不仅用会“巨型号角”把狮子逼到树上避难,甚至还会攻击落单的幼狮!一群非洲水牛把狮子赶到树顶,在底下围成“铁桶阵”,但凡有狮子掉落,就有被牛蹄踩扁被牛角开膛破肚的风险,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这使得非洲水牛赢得了“草原暴徒”的名号,也算是一种夸耀吧。而为了捕杀这些横冲直撞的“暴徒”,连懒得要死的雄狮也会参与捕猎,这些在非洲草原都是不可多得的奇观。
非洲水牛是进食效率极高的大型食草动物,所到之处几乎被它们吃得“寸草不生”,所以非洲水牛不会在一地待很久,这既给草原带来了传播种子的绝佳契机,也给一些肉食动物带来了“移动饭票”。这其中自然有之前提到的狮群,也有比非洲狮更“无所不用其极”的斑点鬣狗,还有通过水中伏击,能一对一捕杀非洲水牛的尼罗鳄,对牛犊子“豹”视眈眈的花豹等。非洲水牛一路迁徙,一路供养着大地。
然而非洲水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其威胁最大的不是非洲的商业化狩猎,不是狮子、鬣狗的捕食,也不是被原住民当成丛林肉……而是人类饲养的牲畜带来的牛瘟、牛结核病等传染病,这给非洲野牛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在1999年的统计中,非洲水牛的数量大约在81.3万头左右,而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出的数据是40万头上下,换言之,在二十年里它们的数量足足缩减了一半。
愿大地母亲能保佑这些大家伙,让“恶霸”永远驰骋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