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熀先:努力付出,才有收获

2021-03-15 05:50
学苑创造·B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碳纤维论文

拼命、严谨、执着,是同行和学生给鞠熀先最多的评价。近30年来,鞠熀先在生物传感、分析化学、纳米材料等领域深耕,将纳米技术引入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提出疾病标志物高灵敏检测新原理与新方法,为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技术。在第14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上,鞠熀先捧起了“中国化学传感器首届雷磁杰出成就奖”的奖杯。

与化学结缘,潜心科研

鞠熀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的一户农家,少年时经常要背着篮子割猪草、在田里插秧,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家长干家务。1982年,他怀着对化学的痴迷考入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从此进入化学研究领域。

“做科研30多年,最艰难的就数读博那段日子。”鞠熀先回憶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鞠熀先所在的学院设备有限,只能几个人合用一台仪器做实验,白天晚上轮着做。做完实验,经常已是深夜两三点,实验室所在大楼的关门时间也因此而延后。

有段时间,鞠熀先从事微电极分析化学研究,这需要自己制备出“肉眼看不到”的精密传感器。“制备精密传感器时要用的碳纤维,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10。要将这么细的碳纤维做成碳纤维电极,我们必须拿出在头发丝上‘绣花的耐心。”鞠熀先说。

这段经历为鞠熀先后来的科研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纳米研究兴起。鞠熀先探索出纳米材料的奥秘后,逐渐将之应用到生命科学领域。“如果能在癌症发生的早期,用纳米技术识别出癌细胞,那将大大减少癌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鞠熀先说。

2007年,鞠熀先通过研究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揭示了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动态变化与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

成就和付出是密切相关的

从2012年到2013年,鞠熀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把荧光分子技术应用于癌症术后疗效的监测,解决了精准癌症治疗的关键问题。

在这项课题中,鞠熀先带领学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不断做实验,“仅在最后的论文中,我们就附了100多张图,这是从几百万份数据中提取出来的。”鞠熀先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团队里的很多学生都记忆犹新。“鞠老师对每个实验步骤都十分重视,要求十分严格,每幅图都凝聚了我们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鞠熀先的一名学生说。

鞠熀先严格要求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书柜放着各种论文、专著,他规定自己每周必须挤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学科最新文献。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原创性研究,引领国际前沿。”

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邹桂征是鞠熀先的学生,回忆起与鞠熀先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他说道:“那时他正在批改论文,见我来了便随手递给我一个梨,突然他的鼻子就流血了。”后来邹桂征才知道,鞠熀先流鼻血是因为多日批改论文过于劳累所致。

鞠熀先改完论文,常常已是深夜,化学楼旁的学校大门上了锁,出不去。每到这时,邹桂征就会帮鞠熀先把自行车放到大门的栏杆外,鞠熀先则从栏杆缝里侧着身子钻出去,再骑车回家。

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鞠熀先为了培养学生,为了公共事业,“没有假期、没有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工作,总是最后一个熄灯离开办公室。这样的言传身教自然是用心良苦的,鞠教授希望他的学生们都能明白:“成绩的取得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

(注:文章内容根据《南大青年》《科技日报》的相关文章整理,原文作者为金凤、陶欣园,图片来源于《南大青年》《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碳纤维论文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从国产碳纤维的处境谈碳纤维“全产业链”
“碳痴”张国良: 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碳痴”张国良: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豪赌碳纤维,宝马是认真的么?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关于申请“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