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疗效

2021-03-15 08:21林育珠萧锦联祝日华曾建华梁金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动脉格瑞洛脑血管

林育珠 萧锦联 祝日华 曾建华 梁金旺

(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内一科 东莞 523000)

颅内大动脉狭窄主要是因颅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致,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若不能予以有效干预,可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脑血管事件[1]。脑小血管病则是指颅内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微静脉等血管病变,可引发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等症[2]。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需及时行有效治疗,改善动脉供血情况。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机制主要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而用药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疗效,有研究发现,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优于单一用药[3]。基于此,本研究对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66例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患者,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3例。单一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0.37±2.67)岁;体重48~78kg,平均体重(63.57±1.63)kg。联合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0.61±2.88)岁;体重47~77kg,平均体重(63.57±1.63)kg。此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均属自愿参与。纳入标准:经CT、核磁共振等检查颅内大动脉狭窄>50%,存在3个及以上腔隙,Fazekas评分≥2分;患者近2周内未行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疾病、肿瘤、颅内出血等其他严重疾病者以及对研究用药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循环、调节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护脑等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331,规格:50mg×100s)治疗,用量为75mg/d。联合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1079,规格:90mg×14s)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单一组一致,替格瑞洛为口服给药,用量为90mg/d。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Ang-II);(2)观察3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脑梗死等。

疗效评估:若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度较治疗前改善80%以上则为显效;若患者症状改善,动脉血管狭窄度较治疗前减轻60%~80%,则为有效;若症状改善不明显,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度较前改善不足60%,则为无效[4]。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Ang-II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的Ang-II水平低于单一组,VEGF水平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单一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33例患者中共有2例(6.06%)出现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复发脑梗死1例。单一组33例患者中共8例(24.24%)出现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复发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联合组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危险性较高,合并脑小血管病,可引起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增加各类危险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由于两种疾病合并时病情更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在用药方案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在该疾病发展中,脑供血不足是引起症状、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因此,治疗时应扩张动脉血管,改善血循环。本研究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单一组(81.82%)(P<0.05),说明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李欣等[5]的研究中,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其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0.00%),其结果与本研究较相似,进一步证明了该用药方案的有效性。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均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常用药物,前者属于新型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P2Y12 受体,阻断该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其释放、黏附和聚集功能。该药物还可通过提高腺苷浓度、提升循环祖细胞CD34表达等方式间接地促进细胞内皮功能改善。此外,该药物本身具有活性,无需经肝脏激活,对肠胃影响小,且药效具有可逆性,药物代谢后,其抑制作用即消失,对患者正常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阿司匹林则是通过降低环氧化酶-1活性的方式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其抗氧化效果也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和修复,疗效良好,但长期用药易引起抵抗效应,使药效逐渐降低[6]。联合两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血栓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本研究结果中,联合组的Ang-II水平低于单一组,VEGF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可见该用药方案效果良好。Ang-II可促进血管紧张、收缩、痉挛,其水平增高,可加重血管狭窄,加重脑组织供血不足的情况。VEGF则对于血管的修复再生有促进作用,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改善颅脑供血情况。联合两种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减轻颅内动脉收缩痉挛,改善颅内供血,从而改善症状,降低患者发生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中,联合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06%)低于单一组(24.24%)(P<0.05),可见联合用药对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对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颅内供血情况,从而减轻症状,有效预防脑血管事件。

猜你喜欢
大动脉格瑞洛脑血管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汽车的大动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如何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