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魏春梅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对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各年文献量和文献类型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同时介绍一些被引次数较高的高影响力文献。通过分析得到结论:课程思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已经发展到从最初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内容到现在如何更好的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思政概念被首次提出,从此开启了中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之路。
为具体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借用CNKI庞大、完善的动态数据库,以及丰富的文献检索功能进行文献分析。检索条件限定为:“主题”=“课程思政”或者“主题”=“隐性教育”,时间为“不限”,来源类别限定为全部期刊、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匹配方式为“精确匹配”。共获得6619篇有效文献作为统计对象,经过对检索结果的查重和补充,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度相关性,在数据采集时进行了数据清洗,删除了重复性文献以及学术性不强文献,同时对会议信息和征稿通知等不相关的文献也进行了删除。检索时间至2020年5月7日,共获得199篇有效文献作为分析对象。本文利用CNKI在线文献分析工具,从各年文献量和文献类型方面对这19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期望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挖掘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为后续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对每年文献的发表数量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课程思政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高等教学的变革方向。本文将样本数据按照时间进行汇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993年~2016年共发表文章20篇,每年关于课程思政的文献不超过2篇,甚至有些年份(1994,1996,1997,1998,1999,2001,2002,2003,2004,2009年)出现空缺。在萌芽期,还没有文献明确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
1993年~1999年共发表文献2篇,主要研究了隐性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探讨了隐性教育的实施方式[1-2]。第1篇文献发表于1993年,这篇文献由孙恭伟撰写,并发表在江西教育上(关于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文献介绍了素质教育的定义,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认为数学教学并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以及健康体魂的造就[1]。2000年~2016年总共发表文献18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整体来看,1993年~2016年整个阶段可以看作是课程思政的萌芽期。
在萌芽期,被引最高的是2000年8月贾克水在教育研究中发表的“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被引频率达到了189次,下载2440次。文献指出隐性教育通过隐性课程为中介,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3]。这也预示着新一轮教学理念的发展[3-7]。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2017年之后,关于课程思政主题的文献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7年11篇,2018年47篇,2019年达到了103篇,2020年1月至今共18篇,总体来说文献量是连续稳定的。这179篇文献中被引用最高的是2017年1月3日高德毅在中国高等教育期刊发表的文献,“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被引频率达到了612次,下载率达到了18482次,说明这篇文献影响力非常大,倍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该文献首次明确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不能两张皮,要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正确认识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的关系[8]。2018年陆道坤在思想理论教育上发表的“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被引频率达到了234次,下载率达到了1987次,文章探讨了课程思政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如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指出我们需要统筹资源、科学的设计才能解决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核心、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9]。2019年胡洪彬在重庆高教研究上发表了“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被引频率达到了30次,下载率达到了4409次。文献主要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四大问题,提出以三大理论为基础,构建理念引导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协同配合制度、资源整合制度和动态评估制度五大制度体系,从而解决课程思政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四大问题[10]。
从整个文献的年代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2017年明确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开始,其研究内容由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的价值、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解决课程思政的问题到如何更好的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11-15]。
表1 年代文献量统计
根据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析出不同作者对这一主题关注的切入点,课程思政文献类型分布表如图2所示。
表2 文献类型分布表
会议收录文献达到27篇,占据总文献量的13.6%,其中国内会议20篇,主要集中在荆楚学术研讨会议上,该会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0届,在2020年发表了5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文献。20篇国内会议文献中,引用次数最高的是在2018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探索[16],该文献被引用2次,下载365次。发表时间最早的是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界学术年会上刘芳发表的文献,有效性视阈下思政课程“大思政”会通机制研究—基于上海西南片区高校的实证调查[17]。
国际会议共7篇,分别发表在7个不同的国际会议上。在7篇国际会议文献中,引用次数最高的是2018年第三届教育与创新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基于思维创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引用2次,下载357次[18]。发表时间最早的是2017年12月在第四次商务翻译和外语教学援救国际论坛上李丹发表的“体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19]。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这一议题在会议论文中的起步较晚,引用频率和发表数量都相对较低。
表3列出了论文文献来源期刊的分布情况。经统计,168篇相关论文占总文献量的84.4%,分布在62种学术期刊中,平均每一种期刊刊登2.64篇。其中,刊登10篇论文及以上的期刊有4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中国大学教学共刊载相关论文59篇,占总数的29.6%,刊登5篇论文以上的期刊有教育与职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理论与实践,刊载相关论文35篇,占总数的17.5%。具体如表3和表4所示,这说明一方面这9类期刊已经成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阵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构成了课程思政研究队伍的重要部分,占比75.2%。另一方面,说明工学类背景人员偏少,仅占比24.8%。
表3 期刊来源统计表
表4 学科分布统计
本文共检索到硕士论文4篇,授予学位年度均为2019年。分别是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4名作者的研究方向均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表4统计情况一致。课程思政研究人员的主要背景以社会科学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作者发表硕士论文题目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被引用频次最高为12次,下载8748次[20]。
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文献发表时间的分析,发现从1993年到2016年整个阶段可以看作是课程思政的萌芽期,从2017年至今是课程思政的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课程思政工作。
(2)通过文献类型的分析,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中,由此也可以看出该领域的75.2%研究者专业背景是社会科学,偏向课程思政理论的研究,24.8%研究者专业背景是工学,偏向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思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