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氅衣叙考

2021-03-15 08:15陶野张春明
服装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王朝服饰朝鲜

陶野,张春明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韩国学者在研究朝鲜王朝服饰时,认为氅衣沿袭中国明朝形制,相关书籍也有关于氅衣的汉字描述[1]。鹤氅衣作为朝鲜王朝氅衣的一种,在《林园十六志》中记载:“今人公服里,其领袪边整齐的黑色衣服为鹤氅衣。”[2]自高丽时代(918—1392年)起,鹤氅衣即为朝鲜半岛的男性便服之一。鹤氅衣从中国宋朝传入,由德高望重的道士或学者穿着。相传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鹤氅衣是用鹤的羽毛制成的,是神仙穿的衣服[2]。韩国学者考古发现,氅衣与其他服装相比,复制品数量较多,这为氅衣研究提供了众多参考;并整理分析得出,不同种类的氅衣穿着场景不同[3]。氅衣作为朝臣服装之一,一直是朝臣章服的里衣[4]。人们用鹤祈愿寿命长久,因此鹤被广泛用于服装上。由于学生喜欢穿以白色为底的衣服,并在袖子和领子上镶黑色带子,恰与鹤白色的身躯和黑色的头相似,因此鹤被韩国学者认为是书生的象征[5],书生所穿外衣被称为鹤氅衣。在朝鲜王朝,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也被用作政治指导思想。在一个具有明确认同秩序的社会中,服装是体现身份的象征之一。朝鲜王朝男性袍服中的氅衣按照开衩部位分为小氅衣、中致莫、大氅衣、鹤氅衣。氅衣的领型为直领,是道袍和长袍的中间形态,袖子很窄。韩国学者依据朝鲜王朝氅衣出土文物的样式,对氅衣进行现代化服装设计[6]。文中主要研究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下朝鲜王朝氅衣与明朝氅衣之间的关系。

1 历史渊源

朝鲜民族自古以来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是在与周围各民族的不断交涉和斗争中,维持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与朝鲜民族交涉最为频繁的是中华民族,且朝鲜半岛人民仰慕中国,经常输入、吸收中国文化[7],对中国持有“事大主义”思想,即侍奉大国,屈从大国,这种思想具有积极性与主动性。

朝鲜王朝是指1392—1910年朝鲜半岛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该王朝的君主姓李,又称李氏朝鲜。从统一新罗时代到高丽时代末期,朝鲜半岛一直以佛教作为文化艺术的源泉,而从朝鲜王朝开始,又开辟了以儒教为中心的文化先河,儒教不仅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更是教化的工具,一切社会生活均为其所控制,崇尚儒教的思想渗入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成为文化创作的源泉。

朝鲜王朝的身份以阶级划分,当时的阶级可分为两班、中人、常人与贱人4类,在同一阶级之内,亦有嫡庶差别。两班是东班(文官)与西班(武官)的合称,既指士大夫阶级(即士宦阶级),也是对其门阀(门族)贵族的称呼,是身份与地位很高的士族,不仅拥有大量土地与奴婢,还通过科举、荫叙、荐举等占据着国家的高位官职[8];中人一词源于其居住地——中央部,一般是担任会计、观象监、翻译的官员;常人阶级为以农、渔、商、工等为业的平民,大部分未受过教育,他们有纳税、贡赋、服军役的义务,负担最重;贱人阶级是处于社会最下层、最受贱待的阶级,凡公家奴隶、私人奴隶、走索艺人、巫者、屠夫等均属于这个阶层,奴隶如同一种财物,可以买卖、赠送[7]。

2 朝鲜王朝氅衣形制

《关东文化大辞典》记载,氅衣是朝鲜族传统男性外衣,有后摆,袖子宽大,并有大氅衣与小氅衣之分[9]。小氅衣为老百姓的礼服,大氅衣在旧社会只有特权阶层及官员才能穿。《中国民族志》记载,朝鲜族男装中氅衣是与长袍相似的外衣,按身份贵贱区别穿用[10]。氅衣多是官吏穿的,与长袍不同,前后摆互不相连,各自分开,袖宽,多用白色或五色苎麻布缝制成单衣,穿用不分四季,腰上系各种颜色的装饰腰带,腰带颜色因身份而异。

在古代,因朝廷限制,朝鲜民族多穿原色,故被称为“白衣民族”。李氏朝鲜时期,男子着装则在大致照搬中国明朝服饰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民族审美和特色,社会各阶层服饰的颜色、纹样、款式等有着严格的区分。在中国明朝时,李氏朝鲜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实现了全方位的汉化,而其服饰的个性发展始于明朝灭亡后,即李氏朝鲜中期。“囘军之二元帅,各为大臣,曹为左侍中,李为右侍中,恢复使用的洪武年号,着明衣,禁胡服。”[7]可以看出,李氏王朝开国之初就改为效仿中国明朝的服饰制度,将前朝效仿中国元朝服饰的制度废除。之后中国明朝被女真族所灭,建立清朝,朝鲜王朝的统治者依旧遵循中国明朝的制度。由此看来,朝鲜半岛的国家政策与中国朝代更替有一定关联。

朝鲜王朝的氅衣是从壬辰倭乱以后开始被广泛使用的,以衣袖宽度、有无衣缝、开衩的位置为特征,分为小氅衣、中致莫、大氅衣、鹤氅衣,具体见表1。朝鲜王朝中期由士大夫穿着氅衣,朝鲜王朝末期至近代,氅衣被禁止穿着。

图1、图2[11]是韩国考古学者根据实际考古绘制的大氅衣穿着背面图和氅衣形制图。

小氅衣是朝鲜王朝后期男人们的便服之一,穿在裤子、上衣外,其袖口窄,腋下开衩(见图3[12])。

中致莫是朝鲜王朝后期上流阶层便服的一种,穿在裤子、上衣外,其袖口宽,无褶皱,下开衩。

大氅衣交领、广袖,背部有缝合线,袖口宽,侧线有大三角,背缝处腰部下方有长开衩,后背开衩,袖子裂开后缝,日常多为白色(见图4[12])。

鹤氅衣是朝鲜王朝德高望重的学者所穿衣服,袖子宽,有额外的一块布缝制在腋下,呈无纹状,宽袖,侧线和后缝纫线与大氅衣相同,颜色为白色,衣领、袖口等部分有黑色线条(见图5[13])。

据史料记载,朝鲜王朝出口到中国的布匹有绸、苧布(用苎麻的茎皮纤维作为原料织成的布)、皮布,进口的有缎、细棉布。大氅衣的形制宽大,穿着广袖外衣是上层阶级经济富足、生活安逸的体现;而市民阶级穿着窄身紧袖的小氅衣,所用面料也多以苧布为主,反映出其需要劳作的生活状态。丝绸博物馆展出的韩国传统服饰复原品中,中致莫为缎面料,儿童服装中的大氅衣也由缎制成,外罩四揆衫(见图6[14])。

表1 朝鲜王朝族氅衣分类

图1 穿着大氅衣时的背影Fig.1 Back view of big chang clothing

图2 李益贞(1699—1786)墓中大氅衣背面结构Fig.2 Back structure of big chang clothing in LI Yizhen (1699—1786) tomb

图3 小氅衣Fig.3 Small chang clothing

图4 大氅衣Fig.4 Big chang clothing

图5 鹤氅衣Fig.5 Crane chang clothing

图6 四揆衫和氅衣Fig.6 Four-shirt and chang clothing

3 朝鲜王朝氅衣的演变

3.1 朝鲜王朝氅衣与中国明朝氅衣之间的关系

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4月,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削弱各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约20万名倭军登陆釜山,釜山沦陷后,倭军北上汉城(今首尔),同年6月攻占平壤和咸镜道。战争开始时,日本便宣称征服朝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明朝为了自卫而派兵援助朝鲜。该战争历时7年,随后,光海君继位。韩国考古人员发现,光海君的遗物中有缎青色云纹缎白绡氅衣。从光海君时期开始,氅衣出现。朝鲜王朝继承明朝服装的款式特点(见表2[1]),并用汉字记录相关服装的名称(见图7[19])。

李氏朝鲜全盘借鉴中国明朝制度,服饰制度也不例外。明朝氅衣是一种日常穿用的宽大外套,罩于衣服外,质地厚实,制为双层,中纳绵絮;富贵之家则用毛皮,可以遮风御寒。明朝氅衣样式为直领,对襟,大袖,衣襟用一对长带系结,两侧一般不开裾,敞开穿着,带给人翩翩潇洒之感;衣身用色及纹样无要求,但浅色较多见,领、袖、衣襟均缝以皂色或深色缘边(见图8[20])。朝鲜王朝的大氅衣袖子肥大,交领右衽,作为外套使用,有腰带系结,与明朝氅衣相似。

表2 朝鲜王朝服装与中国明朝服装的传承

图7 韩国古籍中出现的氅衣名称Fig.7 Name of the chang clothing appeared in Korean ancient book

图8 中国明朝氅衣形制Fig.8 Shape and structure of chang clothing in Ming Dynasty

图9[21]为1876年5月朝鲜通信史访问日本时的相片,所穿衣服就是鹤氅衣。朝鲜官员穿着氅衣出访日本,觐见日本天皇,足以看出氅衣在朝鲜王朝的重要地位。图9中的氅衣为白色,与朝鲜民族尚白的传统相符,袖口、领口、下摆有缘边,跟明朝氅衣形制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胸下系有细腰带,领口加宽,有两道缘边。

图9 朝鲜大使拜访日本时穿着氅衣的照片Fig.9 Photograph of the North Korea ambassador in a chang clothing during his visit to Japan

3.2 朝鲜王朝氅衣颜色之变

朝鲜王朝政府官员氅衣颜色经历了由白色变为青色的过程,而青色氅衣又带动了青色服装的发展,但这种变化只是短暂的。由于青氅衣需要更高的印染费用,而朝鲜社会阶级分明,贫富差距很大,贫苦阶层无力购买青色氅衣,因而即使统治者下令禁止穿白色,也无法阻挡大众穿着白色服装的大势。儒学将自然中的5种颜色视为“正色”,即青、赤、黄、白、黑,除此之外皆为间色,且在五色中,青色常被排在首位。由于朝鲜位于中国东部,《说文解字》中提到:“青,东方色也。”[22]青色在此与日升的东方“同构”,同样含有“生”之意。古人认为丹、青为信然之色,即标准之色,可以看出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已经上升到价值崇拜的高度,所以统治阶级认为,必须崇尚青色,禁止穿白衣。

《古芸堂笔记》中记载:“自备局,知委诸衙门诸军门及汉城府,凡文荫武朝士,正杂科出身,内侍医译,军校禁旅杂技,堂上人无论,赴公杜家,皆着青氅衣,吏胥当服团领直领者,其里衣亦用青。”[23]图10[2]为穿着青色氅衣的士大夫。“旧时士大夫平服,浅淡服,皆着白靴。”“我东人自来喜着白衣,甚无义,且易污,数数澣濯糊碪炭熨,工费甚烦,较之染靛当倍簁。”[23]正祖十七年(1793年),官吏们的白色氅衣穿用问题在朝廷被提及[24],统治者颁布法令禁止穿着白色氅衣,但因为染料昂贵等原因无法将青氅衣延续下去。

图10 穿着青色氅衣的士大夫Fig.10 A scholar bureaucrat in a cyan chang clothing

3.3 朝鲜王朝氅衣的废止

1894年,开化派推行“甲午改革”,彻底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因此,体现身份等级差别的服饰制度,再次被放到改革的刀俎上。“甲午改革”期间实施的服饰制度改革包括:在需要穿私服的场合,人们也不再穿道袍、氅衣等宽袖衣服,改穿窄袖衣服。这一内容遭到儒生与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改革中,以统治阶级平时穿的窄袖衣服取代只有两班阶级才有资格穿的宽袖衣服,这意味着把服装的袖子作为突破口,迫使统治阶级放弃既得利益。所以,对于从中世纪起就开始固守身份等级秩序的统治阶级而言,“甲午衣制改革”是无法容忍的。

“甲午衣制改革”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同时也为彻底废除复杂服饰制度提供了契机。1895年,朝鲜王朝政府正式允许民众穿西装,朝鲜王朝开始出现黑色的西式服饰,此举遭到儒生们的强烈反对。自古以来,朝鲜人都忌讳黑色,认为黑色体现的是北方蛮夷民族的凶悍气息,且朝鲜人受中国文化影响,也把西方国家看作外夷。所以这些儒生认为,朝鲜王朝政府把官服改成黑色,就是想让西洋文化渗透到朝鲜王朝,这将导致朝鲜文化体制变质,更被朝鲜人认为是他们鄙视的“洋夷狗腿子”(日本)侵吞朝鲜王朝的一个阴谋。也就是说,保守官僚和儒生反对近代服饰改革的理由并不仅是废除身份等级制度而带来的既得利益丧失,更主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维护[25]。“甲午衣制改革”体现了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社会思想及社会服饰变革的影响,氅衣的废止也是朝鲜王朝迈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

4 结语

朝鲜王朝氅衣的历史演变及分类与当时朝鲜王朝社会环境相关。朝鲜王朝氅衣颜色的变化及氅衣衣袖由宽变窄的制度改革均借鉴了中国明朝服饰制度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朝鲜王朝氅衣的宽身广袖和紧身窄袖源于不同阶层的生活环境需要。服饰作为维护阶级身份的有效工具,在近代化改革中受到上层社会的极力阻挠。“事大主义”作为官方思想,主张学习中国明朝的统治制度、服饰制度,而从“氅衣”二字的中文书写及氅衣形制等,都可以看出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服饰制度的借鉴,即使在后来金人入主中原后,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依然维系着中国明朝制度。朝鲜王朝氅衣直接采用中国明朝的氅衣名称,又将其写进历史书籍中,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作为其形制改变的思想文化依据。朝鲜王朝氅衣只是朝鲜半岛学习中国服饰的一个缩影,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长久,影响深远。对朝鲜王朝氅衣的研究不仅能对朝鲜王朝的服饰形成初步认识,还能加深对中国明朝服饰的了解,提高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王朝服饰朝鲜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