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城,王 伟,王 兴
(安徽三联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钢框架在当代建筑物中应用广泛[1],但在抗火方面较差。专家们[2-6]也意识到钢框架在抗火研究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对钢框架进行研究,不仅分析了单一因素下的钢框架的力学特性,也分析了多因素耦合下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李国强、徐蕾在钢框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研究[7,8]。至今,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钢框架挠曲变形研究相对较少[9]。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对H型截面钢框架进行分析,介绍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钢框架结构挠曲变形的破坏模式、对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结构的变形与位移的模拟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结构各梁柱在不同温度场、结构场、耦合场下的挠曲效应,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梁柱的挠度与轴向变形重新分配与变化,在不同受火位置下的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的挠曲效应的对比分析,将为热力耦合作用下钢框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钢框架结构的挠曲变性破坏,有梁柱构件带来的局部破坏与结构的整体破坏。
对钢框架梁柱构件达到挠曲变形破坏有三个模式:梁柱构件失稳导致破坏、梁柱构件变形速率导致破坏、梁柱构件变形达到限值导致破坏。
梁柱构件变形速率导致破坏
梁柱构件变形达到限值导致破坏
钢框架梁挠度
挠度的变形速率
钢框架柱轴向变形
轴向变形速率
钢框架结构挠曲变形达到限值
式中:δ-挠度,mm;l-跨度,mm;h-截面高度,mm;t-时间,min;H-试件的高度,mm。
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如式(8)所示。
式中:Tg(t)-对应于t时刻的室内平均空气温度;Tg(0)-取20℃;t-受火时间。
采用标准升温曲线来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挠曲变形效应。
两层两跨钢框架结构框架梁长12 m,每层柱高8 m。钢框架选用钢材为Q235,梁截面采用HN400×150,柱截面采用HW200×200(图13)。在钢框架梁上施加均布荷载。计算过程为:
图1 两层两跨钢框架计算模型
工况1:在两层两跨钢框架一层左侧的框架中受火,对钢框架整体进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得出钢框架的挠曲变形效应(图2)。
图2 局部受火工况钢框架计算模型
工况2:对两层两跨钢框架的全截面受火,对钢框架整体进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得出钢框架的挠曲变形效应(图3)。
图3 全截面受火钢框架计算模型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两层两跨钢框架在工况1与工况2的情况下,在不同温度时刻下的挠度云图如图4-图7所示。
图5 工况2两层两跨钢框架结构位移云图
图6 工况1钢框架梁挠度云图
图7 工况2钢框架梁挠度云图
从图4、图5、图6、图7可以看出,框架梁1,框架梁2,框架梁3,框架梁4,随着温度的升高,挠度呈现整体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期100度至500度,变化幅度较小,500度以后变化幅度较大,因为钢框架整体出现挠曲变形破坏,全截面受火比局部受火的变化幅度小,说明工况2的两层两跨钢框架耐火性能较好。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两层两跨钢框架在工况1与工况2的情况下,在不同温度时刻下的轴向变形云图(图8和图9):
图8 工况1钢框架梁轴向变形云图
图9 工况2钢框架梁轴向变形云图
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两层两跨钢框架在工况1或工况2的情况下,钢框架梁轴向变形云图整体上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轴向变形整体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工况1与工况2结果保持一致,说明在不同受火位置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梁轴向变形均保持一致。
各钢框架柱的挠度与轴向变形在不同工况下,随着温度的上涨,挠度与轴向变形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工况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本文通过对热力耦合作用下的H形截面两层两跨钢框架挠曲变形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分析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钢框架结构挠曲变形的破坏模式,在不同受火位置下的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的挠曲效应的对比分析,并且对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全截面受火时,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耐火性能较好。
对热力耦合作用下的两层两跨H形截面钢框架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随着温度不断上涨,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各框架梁的挠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构轴向变形不断增大,各框架柱的挠度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结构轴向变形不断增大。
各梁柱挠度与轴向变形重新分配明显,工况1比工况2的挠曲效应变化大,说明两层两跨H型截面钢框架在全截面受火情况下挠曲效应更好。
通过对不同受火位置情况下H型截面两层两跨钢框架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热力耦合分析下的钢框架挠曲变形效应,对以后热力耦合作用下的钢框架加固修复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