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恒 许鸿宇]
疫情初期,突发性高是其明显特征:我国病例数日均增长数千个,10天内病例数超非典。随着时间推移,疫情扩散性广的特征随之凸显:疫情已从初期少数国家迅速扩散至全球。同时,疫情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如图1所示。
图1 疫情已从初期少数国家迅速扩散至全球
疫情的冲击,凸显了我国“智慧化城市治理之路任重道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层需求“硬核”支撑不足。顶层设计与公众需求脱节,应用支撑大多偏向上层管理需求。城市数据“只上不下”,采集过多依赖人工填报,基层治理服务缺乏数据及信息化支撑;如“表格抗疫”成为典型反面教材。
(2)侧重框架和展示,缺乏实战应用。目前智慧城市大都处于发展阶段,侧重于搭建框架和平时应用,以城市运行展示为主,深度学习和模拟预测能力等战时、多场景、协同化应用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实用性价值。
(3)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足。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均不同程度汇聚了政府各部门数据,但仍存在“静态数据为主、动态数据缺乏;政府数据为主、社会数据缺乏”等问题。同时,基层数据与政府决策难以融合,紧急状态下未能对政府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有效支撑。如缺乏运营商的位置信令数据,政府决策支撑受限。
(4)先进技术与需求导向不紧密。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成为“花瓶”,而非遵循实际热点业务导向。焦点应用与落地价值匹配度不高,迫切需要从“好看”向“实用”转变。
在抗“疫”战斗中,虽有不足,智慧城市仍是疫情防控的一把利器。5G/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基建领域的新技术与疫情防控日趋结合,满足各类场景式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5G+融合应用小试牛刀。如图2所示,5G+远程诊断得到进一步推广,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探视,全国顶尖专家即使身在天南海北,也能对典型病例的发展进程开展集中讨论和诊断分析,加快了最新治疗经验的发现和推广。央视与中国电信合作上线了“疫情24小时”,并对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进行全程5G高清直播,得到数以亿计网友的共同见证。
图2 5G+远程诊断运用于本次疫情专家会诊
(2)物联网打造安全高效的技防百宝箱。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非接触式疫情识别、定位溯源、自动采集和远程监控方面的应用开发,贯穿于疫情排查、监测、预警、防控、救治、管理等环节,推动自动化、智慧化的“技防”来替代“人防”。如图3所示,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已广泛运用于全国各人流密集场所,助力公共区域快速排查的“无感检测”服务。
图3 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应用于人流密集场所
(3)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基座”,在疫情精准管控、政企合力防控、政企制定决策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图4所示,卫健委共享确诊疑似人员信息,交通部查找同行人员信息,工信部基于信令位置数据分析同行人员轨迹,快速锁定危险人员并采取隔离措施,有效阻止疫情蔓延。
图4 基于信令位置查找同行人员轨迹示意图
(4)“AI+”提升战“疫”防控效能。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热点技术之一,广泛赋能社会治理、医疗、政务等疫情相关行业。如根据人口迁移、热力图等可以进行疫情的智能预测、及时发现;利用算力进行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成功率;人工智能客服还可以实现线上政务智能化,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就利用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线上政务服务,减少不必要的见面环节。
国内疫情的硝烟正渐渐消散,复工复产、发展经济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课题。后疫情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最佳选项。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短期来看,这是重新启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从长期来看,是大力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需要,如图5所示。
图5 “新基建”关键词示意图
(1)5G网络建设逐步加大,对冲经济下行风险。预计年底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55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2)5G+融合应用向重点行业加快渗透。网络建设需以支撑行业应用为“锚”。以疫情应对为契机,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行业应用将全面带动5G重点场景建设,如图6所示。
图6 5G+智慧城市应用总体视图
(1)因地制宜,数据中心产业有序合理发展。经过一轮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后,数据中心建设将迎来有序发展。一线城市供需缺口有扩大的趋势,将聚焦于提升能效;而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上架率普遍偏低,如何利用好存量数据中心,并适度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是西部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2)边缘数据中心将会被推上风口。5G时代的计算存储将采用“云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的方式。物联网需要就近处理的海量数据,对边缘数据中心将带来巨大的需求。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将处理更多接近最终用户的流量,1/3流量需要在边缘被处理,如图7所示。
图7 边缘数据中心微型化解决方案
(3)城市级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我国在SARS之后,建设国家传染病预警系统,但因采集数据不足,在此次疫情所起的作用有限。未来,国家将自上而下推动各级政府,打通医疗、电信、交通、人口、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数据,建立更精准的分析模型,打造更加智能、立体、主动式的传染疾病防控预警体系。
(1)疫情创造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抗疫防护产品的升级换代为AI+技术深度开发提供广阔舞台。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及商品化程度加深,AI应用赋能的深度广度
不断加强,开始呈现应用深度融合泛化的态势。
图8 AI+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2)AI正式进入算力定制化时代。随着AI融合赋能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不同场景应用提出不同算力需求。以物联网、移动终端、安防和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应用,推动芯片百花齐放。
(1)平台级应用得以逐步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得以逐步应用推广,使其成为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服务可像云服务一样,即开即用。中小双创者可借此实现轻资产运营,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对人的依赖,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2)区块链将驱动工业互联网发挥更大效能。中国信通院正在以承建的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为基础,通过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构建国家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并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其中,基于自主开发的BIT区块链2020年将在全球部署不少于12个节点,并重点协同工业互联网标识和工业互联网数据相关的应用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新基建也不是一日之功。在传统基建领域,中国已成为让全球惊叹的“基建狂魔”。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成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抓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并将掀起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