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硕
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多种因素造成的外周血的Hb 含量、血细胞压积与RBC 减少的综合症状,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包含巨幼细胞性、再生障碍性与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头昏、失眠与面色惨白等[1]。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前者主要是因患者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出现障碍所致,与患者机体内维生素B12和叶酸缺失、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 合成障碍等因素有关;后者是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缺铁,促使红细胞内缺铁、红细胞生成与Hb 合成减少,导致患者病发贫血[2]。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饮食变化,该病症的病发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因此针对患者病情尽早鉴别诊断,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目前临床血液检验于临床普遍应用,是诊断贫血病症的有效措施,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故本研究旨在分析在贫血患者诊断中实施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贫血患者54 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有头晕、乏力与面色惨白等症状;②女性Hb<110 g/L,男性Hb<120 g/L;③均知晓实验探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齐全,可遵医嘱积极配合实验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全身传染性疾病者;④患有恶性肿瘤或癌细胞扩散、血液疾病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语言障碍者;⑥临床资料不全,对本次实验较抗拒或排斥者。其中男28 例,女26 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6 岁,平均年龄(41.23±8.26)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文化20 例,初中与高中文化18 例,高中以上文化16 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 例作为参照组,纳入标准:均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可与医师正常沟通交流者;临床资料完善者;依从性良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与观察组一致。其中男27 例,女27 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64 岁,平均年龄(40.26±7.92)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文化19 例,初中与高中文化19 例,高中以上文化16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05 第2401751 号]进行血液检验。具体操作:嘱咐患者禁食禁水10 h,于晨起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2 ml,采血后统一将血检标本送至检验科。检验师将需检测的血液样本与抗凝剂均匀混合,经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遵循相关制度进行检验。以固相抗体和血清铁蛋白的反应结合酶标抗体方法,从而洗掉没有结合的酶标抗体,然后将标记酶活性的抗体进行对应测定,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蛋白,其浓度与标记酶活性呈正相关。以菲洛嗪比色法测定血清铁转蛋白受体,制定三氯醋酸+盐酸溶液混合液,促使血清中的铁与沉淀蛋白充分释放,然后经过硫代乙醇酸的还原氧化反应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使二价铁与菲洛嗪结合,然后测量吸收峰为563 nm。
1.3 观察指标 ①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并计算其诊断准确率。②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参照组、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各项红细胞参数,包括Hb(正常范围110~160 g/L)、MCV(正常范围80~100 fl)、RDW(正常范围10%~16%)、RBC(正常范围4×1012~6×1012/L)、MCH(正常范围25.5~35.5 p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分析 经临床诊断,观察组54 例患者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4 例。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诊断结果显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7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7 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误诊3 例,诊断准确率为94.44%(51/54)。
2.2 观察组和参照组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观察组RDW(19.56±2.11)%高于参照组的(10.26±1.32)%,Hb(73.26±3.62)g/L、MCV(65.19±3.42)fl、RBC(2.53±0.41)×1012/L、MCH(22.34±1.65)pg/L 均低于参照组的(134.26±3.26)g/L、(83.26±3.22)fl、(4.53±0.55)×1012/L、(31.26±1.52)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BC 和Hb 水平均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RDW、MCV、MCH 水平均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参照组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表1 观察组和参照组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表2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表2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
注:与缺铁性贫血比较,aP<0.05
贫血是大部分人群存在的普遍症状,属于血液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外周血RBC低于正常标准的临床综合征,以外周血RBC 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有明显的疲劳、晕厥、注意力下降与寒冷感等,且该病症的病发率较高,常见病症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4]。而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供给关系失衡,从而造成体内的铁耗尽,导致红细胞内铁缺乏,继而诱发缺铁性贫血[5]。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患者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出现障碍所致,以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为主要特征,甚至出现增殖性体细胞[6]。若患者长期为缺血状态,其Hb 合成会发生功能障碍,继而使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且红细胞充盈状态与体积亦会发生变化,对患者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7]。而临床有数据表明,贫血的主要诱因为营养不良、营养吸收障碍、过度劳累等。因此针对贫血患者积极开展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是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8]。
铁元素是人们机体造血的重要元素,大部分患者均有铁代谢问题,但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病发机制亦不相同[9]。故开展红细胞参数检测,对及时确诊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检测中,往往只重视细胞计数片面情况,从而忽略了对检测参数的综合分析,造成临床检测信息不全面,无法准确判断患者贫血类型,从而影响患者救治时间,为积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积极推广红细胞参数指标的作用意义重大[10]。
在本文实验中,针对贫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红细胞参数检验,观察组RDW 高于参照组,而Hb、MCV、RBC、MCH 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液检验红细胞各项参数,可准确掌握患者各项参数含量,对诊断患者贫血病情有重要作用,可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实验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BC 和Hb 水平均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RDW、MCV、MCH 水平均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红细胞参数对诊断贫血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且可准确分析患者血液红细胞参数含量,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安全性较高,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准确鉴别有重要作用,而具体的贫血症状与患者血液红细胞参数有密切关系,其红细胞参数也不同,故于临床检验患者血液指标,对确诊贫血与具体病症类型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但在实施血液红细胞参数检查时,需注意收集血液的位置与采集时间,并保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运转正常,日常做好红细胞参数检查仪器维护工作,从而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进行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