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分析

2021-03-13 13:35:18唐鑫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髋关节

唐鑫

(商丘市中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低能量损伤,且以女性多发,以髋部发生比例较高,其约占总发生率31%~51%。骨折患者通常骨质情况表现较差,采用保守治疗较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大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即帮助患者恢复其生物学力线,使其可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促进愈合[1-2]。

随着现阶段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所选择的内固定材料也依照人体生物学结构和骨折特点不断改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均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治疗中[3-4]。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8 月至2019 年10 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00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和置换术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5],并通过X 射线片等确诊;②于本院手术治疗;③无手术禁忌,治疗期间定期至本院复查,且资料完整;④骨折前髋与膝关节功能良好,无活动障碍、能独立行走;⑤患者术区皮肤状态状况较好,无窦道、压疮、感染和瘘管等状态。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严重的髋部疾病,如骨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关节炎等;②合并全身急性感染;③下肢深静脉血栓;④因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经受手术治疗;⑤合并其他骨折疾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性别、年龄及Evans 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n=50)

1.2 治疗方法

1.2.1 PFNA 组 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根据具体情况留置导尿,皮膜覆盖住其会阴部,并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患者健肢屈曲并向外伸展,患侧臀部垫高,并保持患肢和躯干约10°~15°向内收;在C 型臂的透视下闭合进行复位,行纵行切口,长约3~5 cm,将皮肤及皮下筋膜切开,采用电刀进行止血,于大粗隆顶点前约1/3 处采用三棱锥开口器钻通患者髓腔,将导针插入,保持良好的骨折位置。将主钉旋进近端,位置需较粗隆顶点低,于导向器定位点位置作纵行切口,约2.0 cm,并通过瞄准臂进行定位,以套筒在距离股骨头软骨下方约0.5~1.0 cm 处插入导针;在C 形臂的透视下监测导针位置,导针扩孔后,采用打入适宜的螺旋刀片并锁定。器械清点完毕,止血冲洗,导管引流,缝合包扎。

1.2.2 FHR 组 患者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在双腿间夹软垫,常规消毒后,以患者大粗隆作为中心点,上段指着患者髂后上嵴下8 cm 位置处,下段则沿着股骨长轴进行延伸,沿患者体表的投影逐步将皮肤切开,向后拉开臀大肌,切断患者外旋肌群、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并清理干净碎骨块和软组织;紧贴患者大粗隆的开口,扩髓安装试模,适当调整假体大小,屈曲90°状态下向内旋转45°,观察是否存在脱位现象,选择适宜股骨头,清理患者髓腔并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安装假体,进行屈曲内旋试验,冲洗和缝合,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②对所有研究对象术后第1、3、6 及12 个月随访;Harris 评分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该评分量表分为功能、疼痛及活动范围等3 个维度,总分为100 分。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FNA 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FHR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FHR 组,且术后负重时间长于FH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

FHR 组术后第1、3、6 及12 个月随访Harris评分高于PFN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n=50,)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n=50,)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n=50,,分)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n=50,,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50)

3 讨论

人体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骼的细微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骨质疏松程度会慢慢加深,骨量逐步丢失,且骨强度低,容易发生骨折。因骨折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因此在治疗上难度也会相对较大。如何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6-7]。

FHR 术是通过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体进行固定,可牢固固定住骨折端,并强调小粗隆的复位,能够有效保证关节稳定性,加快患者愈合,保障其关节功能,确保关节稳定,加快骨折愈合,保障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说,机体对该手术的耐受较好,无绝对的禁忌症,手术操作简单,患者可早期进行床下活动[8-9]。PFNA 术是依照人体的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设计,操作简单方便,符合人体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且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扩髓置入和骨膜剥离,最大程度保证了对周围骨质的填压,加强了锚合力,有利于减少股骨头骨量的丢失,其抗旋转、抗切出和抗内翻的能力均较优,保证了患者粗隆周围部位的血液供应,手术损伤较小[10-12]。

本研究发现,采用PFNA 术有利于患者患肢恢复,操作较为简便且手术创伤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中保护了患者粗隆周围的血液供应,加快了患者骨折的愈合,优于其他的髓内或髓外的固定器械。FHR 术患者术后恢复慢,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骨质脆性高,骨折发生较为严重,内固定手术达不到将断骨完全解剖复位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髋关节功能变化,FHR 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高于PFNA,表明FHR 手术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刘彦旬等[13]研究发现,置换术患者早期能够进行一定的负重活动,有利于减少术后长期卧床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有关。

综上所述,FHR 术更适用于术前预计评估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可能性较大、骨折预后较为困难患者,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PFNA术更好。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1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3:48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