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

2021-03-12 08:47王竹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公民分类

公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在我园的园本研究中,我们将公民素养作为幼儿培养的一部分,致力将幼儿培养成会思考、敢表达、能自主、擅运动为内容的现代“小公民”。幼儿期是环境保护意识萌芽和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就能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正确意识,让幼儿成为一名具有环保意识的现代小公民。

垃圾分类是人们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处理和回收利用,在国外实行已久,目前垃圾分类在我国也开始提倡。孩子在幼兒园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首先可以从他们自己做起,知道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监督,监督成年人进行垃圾分类。

一、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意义

上海作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行者积极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质性意见。

在近几年里,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已经慢慢植入每个家庭中。父母是幼儿重要的模仿对象,家长应当让幼儿了解环保教育的必要性。为此,不仅应该对幼儿讲清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更应在实际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和影响孩子实行垃圾分类,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作用。

二、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实施

1.走入小社会,参与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

曾经我们重视生活中的减排和节约,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垃圾分类成了最紧迫需要的环保理念,并且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垃圾分类方式,正确辨认与投放垃圾,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合理的转化成实用资源。在幼儿的一日活动期间,我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

如:园级活动——“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在此期间,我们班级围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类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垃圾分类班级宣教活动、环保小能手评选等活动。

活动中,全体家长和幼儿都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认一认、分一分,做一做,让环保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从而变成一种习惯。同时,此次活动还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如在征集童谣创编和亲子童谣表演中,家长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带着孩子共同走进“从自己做起”的美好世界中,也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到了社区家庭中。

在“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开展了各种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从而达到让环保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的目的。

如:班级活动——“变废为宝——变变变”

在班级教室内,有一个模拟的垃圾分类场景,孩子们平时经常会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玩这个游戏。游戏开始了,乐乐和天天拿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卡片开始进行了垃圾分类游戏。乐乐拿到了牛奶盒的卡片扔到了可回收垃圾桶内,天天阻止了乐乐嘟囔道:“家里的牛奶盒其实不用扔,我们可以带到幼儿园,放在材料仓库里。”在旁观察的我不由得想到,我们是否能够开展一次“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孩子们将这些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在活动前期,老师们发动家长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瓦片、砖头、纸箱、瓶罐、旧衣服)亲子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与精美艺术品,并利用家长带来的作品将门厅布置成了以“变废为宝——变变变”为主题的亲子创意展厅。通过展示成功而让幼儿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的“垃圾”都是宝贝,很多的“垃圾”都能变废为宝,回收再利用!

在“变废为宝——变变变”活动中,教师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巧妙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将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废物,有效的创作成了有趣的手工制作品,从而帮助幼儿在平时养成废物在利用的良好生活习惯!

2.走入大社会,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儿童很多习惯养成的最佳期。不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环保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应该走出校园,把环保教育切实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我认为孩子应该多到社区活动,鼓励幼儿把在园内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人;鼓励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社区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行为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这必将对孩子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社区活动——“垃圾分类,美丽家园”

家长志愿者们联合金杨路第四居委的社区工作者们,给孩子们开展了宣教的讲座。“垃圾可以分为哪四类?”“垃圾不分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给小朋友们讲解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好处。“矿泉水瓶放到可回收垃圾桶!”“菜叶是厨余垃圾,破布是其它垃圾……”孩子们对自己学习掌握的垃圾分类的知识津津乐道,感到无比自豪。

在宣教讲座结束后,大班的小朋友们现学现用。随即便“化身”成为了环保宣传员,只见孩子来到了社区中将事先准备的好的宣传单发给路过的小区居民。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不但增强了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也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全方位培养,使幼儿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垃圾分类环保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成年家庭及周边亲人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注意点

1.目标性

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在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前必须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目标。活动目标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一个活动进行中最重要、本质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或错误的反而是无意义和有害的,要努力寻找幼儿已有经验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有意识地拓展整理而不是传授,体现过程目标。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认真想想“怎样才能把目标与活动环节把握地更适合孩子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活动的有效性。

2.趣味性

在幼儿各类活动中,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目的,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有针对性地调动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中,通过各种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巩固了许多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3.创造性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艺术创造性。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环保内容的有机渗透教育,由浅入深地渗透环保知识,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专题活动使幼儿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垃圾分类环保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成年家庭及周边亲人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童幼儿园 王竹青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公民分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给塑料分分类吧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