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与和谐家庭教育研究

2021-03-12 03:38王乾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孩子

王乾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刚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项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但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构建和谐家庭-实现和谐家庭教育的推进剂

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可谓不乏其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得到的却往往是失望。于是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可孩子就是没出息。那么问题真的都是出在孩子身上吗?不是。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3的家长不合格。“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在青少年教育领域,这已经成为共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曹萍表示,因为生活压力,很多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甚至不懂得如何做父母,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耐着性子讲道理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不由地大声呵斥、责骂或者一巴掌拍下….看到小家伙的不良行为顷刻间销声匿迹,可不久后自以为得计的父母却发现,这样做的效果难以维持,被“打皮”的小家伙的不良行为不仅没有如想象中彻底消失反而变本加厉频频上演,许多父母只得加重惩罚力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早教专家指出,惩罚不当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和伤害,一些资 深心理学家也表示,惩罚是最无效的改变孩子行为的方式,奖励能给孩子鼓励,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而惩罚是为了削弱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错则必须惩罚,做了好事也应该奖励,这是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行为遵循正确的原则。与此同时,探讨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先行者们认识到,“和谐家庭教育”迫在眉睫,这样无论对孩子、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

1.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曾提出:”人类应将其最宝贵的赋予儿童!”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辦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壞。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

3.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凡是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也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优秀。凡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双差的學生,绝大多数家庭环境恶劣,如父母离异、分居、丧偶或父母工作不稳定、父母兴趣过份广泛无暇顾及孩子等。可以说,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家庭文化水平相近、孩子年龄相仿但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法不同,其教育结果却大不一样。

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一些父母打着“孩子只听老师话”的幌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学校,休息日把孩子交给家庭教师,自己置身事外,殊不知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古人就把父母同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作用相提并论。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实现和谐家庭教育,家长是关键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当家长谁不会?!可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诊所对近千例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家长被孩子认定为“不合格家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训中心主任曹萍分析指出,不合格家长的主要表现为,由于教养方式欠缺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曹萍指出,根据调查結果看,不合格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过分保护型,家长包办代替太多。有这种倾向的家长的比例占到总数的30%左右,其中父亲的比例是34%,要高于做母亲的比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依赖性太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脆弱;缺乏创新意识。

二是过分干涉型,其表现是喜欢画框框、定调调,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种家长也占到总数的30%左右。这种教养方式的弊端是造成孩子没有主见,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心理问题多表现为心情抑郁和焦躁。

三是严厉惩罚型,占总数的7%到10%,其中父亲的比例高于母亲。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多为打骂、讽刺和挖苦。这种教养方式也造成孩子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 -种是退缩、胆怯、自卑和心理失调;另一种是暴躁、敌对、说谎和蛮横不讲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奧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四、提高父母的个人素质成就和谐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家长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了解并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家长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这是家庭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和谐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要用心、专心、爱心。首先父母亲要用心去了解孩子,把握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每天计划出两到三个小时专心地和孩子在一起,通过语言交流、身体的爱抚、以及共同完成一件小事等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将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教给孩子。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爱心作为根基,用爱去接纳、欣赏、鼓励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不是-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和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具体说来,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教育能力:

1.读书自学,掌握家庭教育规律

可以先选择--些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与教育方面的通俗读物,包括教育方面的报刊或杂志,进行入门学习,然后选择一些程度较深--点的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人才学之类的教材或专著阅读,其中尤其以多读家庭教育杂志、报刊为好。

2.参加培训

可以参加家长学校或学习班或家长刊授函授学校学习,或系统地收听家教广播和电视讲座。通过读书学习,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一般特性、基本原则及其方法、途径等会逐步增加了解与认识。

3.参加活动,借鉴他人的家教经验

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会一学校一家庭“三位一-体”的协调教育活动,特别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利用邻里、亲友、同事的互访,有意识地相互交流家教经验,讨论某些具体问题或特殊问题,探索教育艺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关教育活动,借鉴他人在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实践积累,探索家教规律

教子成才是家长所面临的终身课题,家教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实践的机会不缺少。家长应该在家教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有意识地反思教育过程,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规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育能力。

家长应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根据实际情沉设计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并做好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记录,然后定期反思,分析因.果关系,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经验。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必然有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5.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用自己正确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语言行为为孩子作出表率。

6.树立良好的家风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美满的家庭,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7.学习家庭教育理论

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

五、小结——和谐家庭教育新理念

1.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进取,争取更好的成绩

家长可通过下列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真诚地赞扬和鼓励。赞扬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要注意得当、得法。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受到不真诚、期望过低,使孩子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已经学会分数的加减了”“你的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等,这样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

2.激发自主意识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就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

3.让孩子感到自己有用

除了采纳孩子的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他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需要和依存关系,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教孩子积极面对挑战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结果,完成某项任务、学会某项技能、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列。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最好以自尊心、荣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密切学校、社会关系,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北京路幼儿园幸福校区 王 乾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