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三五”时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取得了诸多成就,始终保持快速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实力提高,从建筑业大国逐渐走向建筑业强国。
“十三五”时期,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年均增长55%,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63947 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5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为负,随着疫情形势逐渐见好,下半年建筑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面对国内外异常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建筑行业充分发挥着托底作用,在稳定国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其发展方式和路径,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度,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造能力不断增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在超高层、深基坑、大空间、大跨度的高难度建筑工程以及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速铁路等专业工程方面,设计施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建筑业开始从内部信息化向基于互联网的多方协同转变,从管理信息化向建造信息化转变,在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诸如BIM 技术、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更多的软硬件技术被集成应用在施工现场,与传统信息化平台集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利用物联网可以使施工现场数据的获取更加智能、准确和及时,并可以将有效信息整合到信息系统中,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利用移动应用,可以提升管理人员在现场的安全监控、质量监管、物资管理、设备检修维护等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能有效实现工程项目资源整合和集中化管理,实现工程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提高工程参建各方的协同效率。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出管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为科学决策和准确预测提供技术基础。特别是BIM 技术在全过程的深度应用,有效降低了设计错误、减少返工,提高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说,针对现场管理业务的不同信息化应用百花齐放。这些应用都充分集成了诸如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大数据和移动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并与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使得行业建造能力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和可视化迈进。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从投资拉动向质量发展转变,对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建筑能耗等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因素的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核心,装配式建筑逐步进入全面发展期。国家层面和各个地方纷纷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培育了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建设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逐年稳步增长,一些地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加快“走出去”,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推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开始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基建市场增长乏力、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了铁路、公路、电力等项目快速发展,不仅弥补了当地产业空白,还带动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工程机械等越来越多的行业“走出去”。
“十三五”时期,建筑业监管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设了一批国家层面信息系统平台,如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及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利用信息化手段,从监管源头打破原有监管壁垒,推动政企互动方式创新,推动建筑行业监管与服务实现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安全生产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全参与方的数字化监管覆盖,推动实现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违法线索互联、部门区域及中央地方多方网络协同,促进行业共生合作,推动行业治理理念从 “单向监管”向 “共生治理”转变。
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建筑业大而不强、细而不专,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建筑市场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并未健全。三是建造方式粗放,建筑企业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机械化不高,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四是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偏低,工人队伍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
建筑业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十四五”时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所有行业的发展都要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仍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建筑行业来说,尤其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中国建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深入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建筑业在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投资空间。因此,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