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爽,窦会明
(1.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陕西 西安 710082;2.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陕西 西安 710402)
自然教育的实施需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展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在自然特征的充分彰显下,激发青少年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从而强化青少年的综合素养。自然保护区是保障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遗迹保护的区域,具备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此场景下开展自然教育,可提升自然教育活动的丰富性,有助于强化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也能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有效驱动。
自然教育可基于多种模式开展,既可解说自然要素,也可观察生态系统,还可采用科学研究体验方式开展。这三种自然教育形式内容各异,但均可取得良好的自然教育成效。
自然教育的基本设施包含多个类别,需要建立游客中心、设立解说牌、竖立指示牌,还需设置自然教育游径或增设其他必要服务设施。自然教育基础设施的类别及功能详见表1。
表1 自然教育基础设施的类别及功能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段地区,地势南北略高中部偏低,地貌结构涵盖高原、山地、盆地以及平原多种类别。陕西省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物种极其多样,秦岭巴山享有“生物基因库”之美誉。目前,陕西省境内共有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00km2,保护区90%为森林所覆盖,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2.2.1 自然教育实施优势(S)
(1)自然资源丰富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是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雨热同季地带,气候温润、降雨量大,具备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及小气候差异,此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的聚集地,除此之外还有朱鹮、羚牛、金丝猴几类珍稀动物,涵盖多达311种的脊椎动物品种(详见表2),其中国家一级及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分别有10种与52种。保护区内植被类别丰富,既有原始森林也有天然次生林,拥有2100余种高等植物。
表2 长青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脊椎动物品种数量
(2)设施完善、自然教育平台众多
自2010年开始,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便成为了重点科普教育基地,配置了自然教育开展所需的多项基础设施。保护区内建设了自然宣教中心,还设有户外实习基地,可同时为50人左右的研学团队提供食宿服务。保护区的自然教育机构,配有专兼职人员,专职人员野外经验较为丰富,掌握充足的动植物知识,可确保自然教育活动开展素材充足。同时,此保护区还设立了多个自然教育平台,建立了门户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发行了《长青》生态期刊以及各种科普读物,还通过录制专题宣传片的方式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持的价值展开宣传。
(3)自然教育经验丰富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开展采用的是“1+4+N”的教育规划框架,除有一条用于自然教育的生态主线之外,还划分了生态休闲区、科考区、森林探险区、宗教文化区四大功能区,并且涵盖多个主题单元的景区。本保护区与多家院校展开合作,是指定的自然教育基地,可依托于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特色设置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课程,定期化展开内容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据统计,每年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所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参与人次已超过了三千人,在多频次的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及管理经验,为自然教育的优质开展奠定了基础。
2.2.2 自然教育实施劣势(W)
(1)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完善性不足
长青自然保护区所在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够便利,并且内部基础设施虽有建设但仍不够完善,与自然教育相关的配套服务设置也不完全,因而与当前的自然教育活动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此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资源来源渠道较窄,因而资金量并不充足,导致保护区内基础服务设施未能及时更新与完善。
(2)人才、制度等保障措施不完善
现阶段,自然教育开展中普遍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自然教育管理方面,现有人才的专业能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升。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现有的自然教育专业性人才数量较少,存在讲解技巧性不强、带队经验不充足的问题。同时,由于人才缺失导致自然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未能完善建立,不仅宣传工作制度不完善,并且人员分配、资金配置、食宿安排、路线设计、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均因人才专业性不足而存在不合理或不完善之处。
(3)品牌效应不高、课程体系不健全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虽建立了“生命长青”品牌,然而在保护区形象展示方面存在不够凸显的问题,同时保护区的宣传深度及广度有所不足,需要针对自然教育活动展开更大力度的品牌效应强化。同时,自然教育属于长时间工作且工作任务量高的工作内容,因而需要针对从业者展开工作积极性强化提升管理。
2.2.3 自然教育实施的机遇(O)
(1)社会环境良好
得益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为自然教育发展带来了契机,在物质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对大自然亲近与体验的欲望更强,走近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共识,社会上诞生了大量以自然教育为主营业务的机构,为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自然保护区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为契合,同时也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更加相符。
(2)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
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范畴,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自然保护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与优化,相关配套设施也逐渐更新。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九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自然教育开展条件更加充足。
(3)周边区域资源丰厚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傥骆古道,具备完善的旅游设施,周边建设有水产养殖基地,还设有熊猫馆、金丝猴观赏区等秦岭四宝保护园区,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浓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等优势的有机整合之下,可使自然教育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可吸纳更多青少年学生或中青年团体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2.2.4 自然教育实施的挑战(T)
(1)生态安全存在威胁
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应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为重点,具备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在外界干扰之下会对生物生息繁衍带来一定影响,且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恢复将十分困难。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中,必不可少会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服务设施受损、生态环境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影响,游人所留下的生活垃圾会对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
(2)户外活动具有风险隐患
自然教育开展主要是以户外活动形式而展开的,因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必将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既会为受害者家属带来痛苦,也会使活动组织方承受巨大压力。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等级,通过有效防护措施实施避免安全问题发生。
2.3.1 加强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
自然保护区应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自然教育资金充足,拓展社会资金赞助渠道,及时更新与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交通便利性,改善食宿条件。同时,应构建科普宣教系统,加强自然教育中心、野外标识系统的建立,做好特色自然资源的有效展示。应建设科普展厅,打造生态步道,设置功能性解说牌,保障应景教育有效实施。
2.3.2 引进人才、加强交流合作
依托于专业化的自然教育人才,开展多频次的行业交流培训活动,对自然教育从业者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在专业人才支持下建立完善的制度及规范、制定科学全面的活动方案,合理设置活动路线、加强活动区的管理控制,同时还要控制好自然教育活动参与人数,选择适合的活动时间。同时还应与科研院所、自然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将最先进的理念、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到自然保护区中,融合于自然教育环节,从而彰显品牌特色,驱动自然教育的良性运转。
2.3.3 开发特色课程、塑造品牌形象
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从顶层设计优化入手,拓展教育内容、引入新型教育形式,以趣味性元素吸引更多参与者,致力于塑造具有特色的精品自然教育课程。应在长青自然保护区自身资源优势的充分挖掘下,举办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特色自然教育课程。可开展动植物博物学主题的自然探寻活动,将生态学理念融合于自然教育实践中,引领参与者共同发现与探索自然之美。
2.3.4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活动开展,应以生态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为基础,因而教育活动开展前,保护区应安排专业人员基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展开全面调查与科学分析,需要结合保护区内环境及地形合理设置自然教育设施,要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水平纳入考虑范畴,以此减少自然教育活动开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2.3.5 加强策划、提升活动安全性
制定科学的自然教育活动方案,通过详细分析、科学论证,确保教育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得到细化,做好活动开展过程的安全部署。在自然教育活动开展前全面勘察现场,对活动场地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针对不可消除的安全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预案。与活动参与者签订安全保险协议,为每一位参与者投缴保险,以降低安全风险隐患,将风险产生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立足实际详细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加强交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塑造品牌形象、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策划、提升活动安全性几项措施消除自身劣势、将挑战变为机遇,从而通过自然教育的高质量开展驱动自然保护区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