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
GDP突破100万亿人民币意味着什么?这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我们从五个层面分析。
第一,从全球看,2020年中国经济逆势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相较之下,中国经济保持2%左右的增长,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约6个百分点,这表明了中国经济具有良好的韧性。
第二,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剔除通胀因素,中国GDP实际增长约40倍,这是很罕见的。
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是3679亿人民币,当前中国的GDP较改革开放之初实际增长约40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40余年时间里,有大约70个国家人均GDP增长速度处在1-2%之间;处在2-3%的增长速度的国家有20-30个,美国属于2-3%之间;处在3-5%的国家有20个。超过5%的国家则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在8.0%左右。
第三,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有一定相关的:人均GDP越高,通常意味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人均GDP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202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1000美元,按照可比口径来推算,相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约27倍,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平均上涨了27倍。
从消费端看,居民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幸福感也就更强。从生产端看,生产方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往往还使得这些新产品新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从支出维度再理解GDP,除了消费外,还有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这些看似与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长远看它们增加了国家未来生产能力和工作机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
中国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面,差不多每7-10年可比的人均真实收入会翻一番,因此中国每7-10年需求结构就会发生巨大变化,而美国差不多每30年人均真实收入才会翻一番。因此说美国每30年需求结构才会发生中国7-10年即会发生的事情。
第四,近些年来不仅人均收入在增長,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悄然改善。
我们把最近7年来中国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分为5个等分组,分别是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每等份各占20%。研究发现,高收入组的年均收入增长速度约为7.9%,低收入组的年均收入增长速度为8.4%,也就是说从年均收入增速来看,低收入组比高收入组还快了0.5个百分点,虽然只快0.5个百分点,却是难能可贵的。
过去几十年,世界很多国家的贫富差距都在迅速扩大。包括美国在内,它的所谓的“中产阶级”的收入在过去几十年是没有任何增长的。这也表明中国的发展模式让这5个收入组都能以较为均衡的速度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
最后,虽然中国交出的这份GDP成绩单很亮眼,但是仍不能忽视我们和发达国家之家的差距。目前我国人均GDP约1.1万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汇率换算约为1.5万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1/4,表明现阶段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