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高校推动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11 01:04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文化发展

(凯里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非遗传承视角下推动黔东南州北部侗族地区侗歌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北部侗歌进校园的优势。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北部侗歌进高校校园为核心展开。

一、利用北部侗歌进校园的优势,为北部侗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北侗地区传唱北部侗歌的人正在逐年减少,而很多著名北部侗歌歌手、歌师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甚至年过古稀,使得北部侗歌在北侗地区面临后继无人和失传的窘境。将北部侗歌引入高校校园,发挥地方高校在非遗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对于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得益于地方高校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地方高校本地化生源。通过开展非遗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地方文化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北部侗歌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保护非遗的责任感、使命感,尤其是能从中了解和掌握北侗的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理论基础扎实。地方高校聚集了不少潜心研究民族音乐的教师,其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着全面深刻的体验。本地高校教师在北侗地方风俗文化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北部侗歌核心要义、内在灵魂把握得更加精准。

三是具有人才培养优势。地方高校中不少是本地的学生和教师,生于斯长于斯,长期受到侗歌传唱的影响,耳濡目染,有着深厚的感情。借助大学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能让北部侗歌得到传承和发展,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四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而留存下来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铸就的精神财富,还是汉族与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结晶,所以,为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采用现代方式强化对其的呈现,从而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彰显出来。比如针对北部侗歌,高校可以采取现代学徒制,邀请北部侗歌传承人对大学生实施专业培养,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二、多元的北部侗歌进高校方式,为北部侗歌的传承和发展凝聚活力

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在校园开展北部侗歌传唱活动,将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创新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比如把北部侗歌传承人请进学校开展现身说法教学,传授演唱技艺的同时,传承古老侗族文化与艺术瑰宝。所以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进校方式,助力北部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体方式如下:

(一)开设专业课程

将北部侗歌引进课堂,在高校开设北部侗歌与其他民歌相结合的选修课,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参与学习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而且还要对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兴趣,秉持认真、踏实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之中。采用北部侗歌传承人进行授课,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利用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北部侗歌的历史和影响,通过学习北部侗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结合现代时尚流行元素,拓展北部侗歌的创新方法和途径,达到传承与推广的目的,使北部侗歌走出深闺,面向全社会、全世界。

(二)理实一体模式

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邀请北部侗歌传承人和歌师讲述有关北部侗歌的起源和发展现状;二是邀请北部侗歌传承人进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北部侗歌实践科研活动;三是开展北部侗歌精品演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学习激情;四是采用主题设计和创作的方式,完成北部侗歌的创新应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加深对北部侗歌的了解,掌握北部侗歌的基本技法,具备创新能力。

(三)传承应用创新

一是了解北部侗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影响。通过讲座和资料了解北部侗歌的发展史;了解北部侗歌对于中国传统民歌的影响;了解北部侗歌在全国范围内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寻求新的传承和应用途径。

二是了解并掌握北部侗歌独到的演唱技法。通过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对北部侗歌的学习和应用。比如,北侗大歌《嘎老》是采用一人领唱,多人伴随吟咏唱的形式,一客一主在一问一答中进行对唱。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北侗大歌组织结构的掌握,一般而言,一首侗歌里面包含了四句歌词,每句歌词采取七言的方式,每首侗歌的前两句属于上半阕,而后两句属于下半阕。其中,第一和第三句的句末以仄声为主,为引韵句,而第二和第四句的句末以平声为主,为押韵句。在演唱过程中,每句由两步停顿的领唱与伴随吟咏唱共同完成,当领唱者将每句七言演唱完毕之后,伴随吟咏唱者则需要采用另外的腔调跟随并附和出四字,此时领唱者会重复吟唱原句内的后三个字,伴随吟咏唱者也要跟随着唱后面三个字。但是每首歌的第一和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都需要伴随吟咏唱者将声律拉长,将音调提高,长处“哦哩”的韵调声才结束。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主还是客,唱完一首之后,对方都需要紧接着以小歌来呼应和随和。而本唱者同时吟咏出小歌来回答,意味着已经唱完并交给了对方,由此一往一来和一唱一和,互相之间轮换对唱,并通过强化训练来掌握北部侗歌的艺术表现技法。

三是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北部侗歌与现代技艺的合理结合,寻求北部侗歌传承和推广的途径,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宝贵资源。

三、完善北部侗歌进高校措施,为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增添活力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为了促进北部侗歌产业化发展,还要在产业开发人才方面加大培养力度,既要注重现有传承人、带头人的培养,又要在高校中定点培养有关艺术人才,同时注重市场化人才的引进,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北部侗歌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完善课程体系,加大重视力度

切实注重高校北侗大歌课程体系的完善,以传承非遗的高度,加大对北侗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力度,并且严禁形式化,需要注重实效性。以天柱县的《玩山歌》为例,其课程体系的核心详见图1:

(二)组建社团,强化宣传

图1:《玩山歌》课程体系

积极组建北侗大歌社团,定期开展北侗大歌社团活动,以强化北侗大歌的宣传和发展。定期深入北侗地区加强与北侗大歌歌师和歌手的沟通,采取视频的方式,将其经典瞬间保留下来,在校园论坛、贴吧和社交App 等上强化对其的宣传,以增强北侗大歌的影响力。

(三)提升实效,增强活力

第一,始终以非遗理论为指导,加强非遗课程的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在构建基于北侗大歌的非遗课程时,应结合非遗学科理论,尊重非遗传承保护规律,对北侗大歌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完善,但是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技术等形式进入课程,还要深刻地了解北侗文化,与北侗地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侗族的社会文化与习俗,从中挖掘教育元素,从而提升北侗大歌在高校中传承的实效性。

第二,在开设北侗大歌课程时,应始终以本土文化为指导,将本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等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生活经验、本土知识以及现实需求四个方面出发,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确保其开放性与完善性,把多元文化内容与地方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北侗音乐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理解与尊重。

第三,在选择和确定教学资源时,应以本地的优秀文化与优秀人才为核心,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知识与技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北侗人民发展的需求,并利用外部力量增强高校传承的动力,通过合理的教学关系推动北侗大歌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切实做好与常规课程的结合,尤其是做好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结合,在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将历史传统融入学生的主流社会价值体系中进行传承。比如为实现北侗大歌与音乐教学的结合,实现对北侗大歌的活态性传承,就需要始终把北侗大歌置于北侗人民的生存背景下,并且把生活中的侗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此基础上,需要注重北侗大歌的创编,并将创编技巧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将依字行腔、即兴创编等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将校外实践作为传承的第二课堂,通过歌师现场对学生进行校外指导,从活态性传承上升到原真性传承的高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视角下高校推动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利用北部侗歌进校园的优势,为北部侗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采取多元化的北部侗歌进高校方式,为北部侗歌的传承和发展凝聚活力;完善北部侗歌进高校措施,为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增添活力,释放北部侗歌自身潜在的教育价值。要以普及非遗知识、传承北部侗歌为宗旨,以文化传民俗之神,以技艺显民俗之情,汇聚北侗民俗文化,展示非遗保护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