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博文
疫情带来的变化给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技进步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基建加持和大力发展5G的背景下,全社会都面临一次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让行业看到了机会,大量公司走上舞台,也许他们并不是行业中的翘楚与巨星,但要想实现5G产业的良性发展,除了在行业龙头的带动引领外,更需要全产业链的群策群力。5G不是头部领域的一场“闭门宴”,而是全产业链的一次“百花齐放”。为此,在2021 MWC上海展举行期间,《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特别评出《2021年度5G新势力榜TOP30》,带你发现5G领域的“隐形冠军”。
本届5G新势力榜重点面向基站、通信射频、模组与解决方案等5G四大细分领域进行评选,考评的对象均聚焦在5G时代达成关键技术突破或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经厂商提交材料与《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编辑的提名,并参考赛迪顾问、赛迪智库等专业机构与产业链专家的指导意见,围绕技术创新力、市场商用度、发展潜力、品牌影响力四大维度指标进行评判,最终遴选出《2021年度5G新势力榜TOP30》。
与4G不同,行业市场成为了5G应用的重点,经过一年的探索,5G应用边界不断扩展,诸多行业应用正从样板房走向商品房,初步具备了规模复制的能力,与个人用户着重速率体验不同,面向行业客户,孵化新能力是最大化网络价值的关键,对于解决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在记者看来,提供5G整体解决方案除了考验厂商的整合能力,对企业的“洞察力”与“想象力”也是一种考验。以入围榜首的浪潮为例,作为新一代云网融合5G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浪潮致力于大幅度降低行业客户使用5G的成本,加速推动行业与5G的融合,其中,浪潮的5G全栈产品在云网融合的开放架构理念下,可提供5G端到端的全套产品能力,发挥5G最大价值。
相似的还有亚信科技,凭借强劲的软件开发能力,在5G业务支撑方面,亚信科技先后推进了5G NSA/SA双模式多量纲融合计费、智慧网格、业务中台等5G BSS战略项目落地,在IT系统转型升级方面,帮助客户完成IT架构的升级优化,助力电信行业5G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因此位于榜单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5G网络迎来云化、虚化、软件化、智能化变革。如何做好云网一体化运营,支撑ICT融合,赋能行业发展,成为运营商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之一。由科大国创推出的5G大圣云网智能运营解决方案,构建了数智驱动的新一代5G云网运营支撑系统,成为运营商数智供应的长期合作伙伴,因此在榜单位列第11名。
需要指出的是,5G应用快速落地的同时也带动了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为行业发展赋能增智,落实5G+AIoT的战略目标成为无数物联网模组商的愿景。
以日海智能为例,其专注于5G模组、AI边缘计算终端、物联网感知等AIoT前沿技术开发,在2017年完成多次基于物联网行业的横向产业并购,率先成为推出5G模组与全球首家的AIoT创新企业。目前,日海智能围绕AIoT核心,能够为客戶提供5G云模组应用生态、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生态与智能物联网设备应用生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链,因此在榜单位列第三。
深耕5G模组的还有移远通信,作为一家专注于物联网模组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企业,移远已经支持了全球1000多家5G客户开发各类终端产品,5G模组已达十几款,尤其是在R16标准冻结不久,移远通信就率先推出支持R16的第二代5G NR通信模组,因此在榜单排名第七。
基站作为5G中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随着5G新基建概念的不断深入,具备高度集成与高性能的5G基站将逐步替换3G/4G基站,相关基站射频产品也随之进行技术升级。可以预见,5G基站的市场与产业规模相比4G也将有大幅提升,对于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来说,5G也将孕育出一批新的企业。
以京信通信为例,虽没有华为、中兴诸多的5G专利与核心技术,但凭借多年来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优势,开发了多种适应不同场景的5G基站天线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推进5G网络的建设,并且在5G中高频基站介质滤波器方面,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有助于扩大5G Massive MIMO产品市场占有率,巩固在基站天线市场的领先优势,因此位于榜单第五。
中国射频器件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的半导体和材料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对射频器件小型化、半导体化及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支撑不足,毋庸置疑,5G通信将极大地推动射频器件的技术进步与市场规模。
以康普为例,康普主要生产射频同轴电缆、泄漏电缆、基站天线、接头、电缆组件、滤波器等,在全球拥有约3,000项专利和专利应用,过去10年中公司的研发投资超过10亿美元,而随着5G网络不断迈向纵深发展,康普也正不断在场馆、商圈等特殊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覆盖,因此位于榜单第6位。
毋庸置疑,疫情的出现给每个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但以5G为首的新兴ICT的出现增强了企业与社会的韧性。疫情终将过去,后疫情时代,企业更应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推动等方面不断深耕推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5G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