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华观察:大国博弈,中国企业能否清醒应对“双刃”局

2021-03-10 08:58吴昌华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稀土企业

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碳中和大潮正在形成。继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最近数月,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也纷纷跟进,相继公布了本国的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迷途知返”的美国也于2月19日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机遇与困难并存,这一趋势加速各行各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同时对中国企业提出更高的责任标准。

在绿色低碳领域,里夫金办公室中国主任、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吴昌华长期专注于国内和国际的环境与发展策略分析,供职多个国际气候组织,拥有丰富的策略发展和管理运作经验。为此,本刊开设“昌华观察”专栏,从国际视野、前沿趋势、行业观察等角度带来碳中和动态解读。

拜登总统上台伊始,便承诺联邦政府通过公共采购电动汽车,加速电动交通的发展,一方面破解交通作为美国温室气体最大排放源的难题,另一方面创造就业,提振美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新一轮“激辩”也随之而来。1月25日,拜登总统签署“购买美国货”的“行政令”,该“行政令”要确保联邦政府投资美国企业,创造本土就业,支持加强本土制造能力和科技能力,“建立一个清洁能源未来,加强国家安全”。新总统的举措意味着联邦政府的电动车采购必须是“美国制造”。

这是一场不断螺旋攀升的博弈。站在中国的角度,在这个领跑零碳和生态红线约束的时代,身在日益复杂的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的动荡中,中国企业有许多新的问题要思考和回答,准确判断这个“双刃剑”局势,在战略和策略上,一是要与时俱进,二是要游刃有余。

中国主导全球电动车市场

全球电动车企业在推动自己的新发展计划时有一句俗话,“条条大路通北京”。中国是全球最大车辆市场,占全球销售的三分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销售市场,占到全球的一半。据中国汽车制造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销售量为130万辆,高于2019年的110万辆,预计今年将达到180万辆。三个月前,中国政府宣布,到2035年,中国市场车辆销售全部要电动化,进一步提升全球加速清洁交通转型的步伐。

众所周知,离开稀土和贵金属材料,国际社会今天描绘的可持续蓝图将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iPhone、芯片、特斯拉汽车、战斗机等的基础材料都需要稀土。目前,全球十大稀土公司中,有一家美国公司,三家澳大利亚公司,六家中国公司。

中国控制着刚果民主共和国钴出口市场的86.5%,刚果的钴开采量占到世界的60%,至少有12个成规模的钴矿,全部由中国公司投资和拥有。截至2018年,中国提供美国市场稀土需求量的80%。路透社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口稀土元素量五年来最低,比2019年下降超过25%,主要是中国要满足自己国内日益强劲的芯片制造和电池制造需求。这个趋势暴露出诸多现实挑战,全球获取稀土渠道有限,价格攀升。短期内,也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继续主导全球市场的地位。

2020年12月1日,中国新出台的《出口管制法》正式生效,填补了中国战略性商品出口有关法律的空白,也为自己在控制稀土和贵金属等关键材料的出口主动权上建立法律基础和依据。从WTO体系的国际贸易法体系来看,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减少出口不算违反WTO国际贸易法的行为,更何況,现在又有了一层国家安全的考量。

交通电气化发展的“双刃”局

实现《巴黎协定》2050年碳中和的承诺,可再生能源科技、电动汽车、电池蓄能等科技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一方面,这些新兴科技的规模经济发展具有潜力。最近一两年,全球投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资金量比投资新产能的化石能源和核能多出两倍;特斯拉股票过去一年涨了9倍。另一方面,稀土和其他贵金属材料的开采和加工往往都是环境和社会影响高度“敏感”的领域。再加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荒漠化治理公约》等联合国原有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的新近发展,全球对生态红线的界定更加清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紧迫感愈加鲜明,构成一个典型的“双刃剑”情景。

从需求端看,加速的交通系统电气化和电池蓄能的大幅扩张势头最近两年已经凸显,从而加大对钴、锂和稀土需求的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到2022年,电动汽车和蓄能对锂电池的需求暴增而引发的锂和稀土的需求将大大超过目前的产能,到2030年,对钴和镍的需求将超过目前的产能。

从供给端看,稀土和贵金属采掘和加工行业一直存在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围绕刚果钴矿开采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以及矿工和当地百姓的健康的影响,一直是西方媒体和NGOs关注的焦点。

投资和贸易协议,无论是多边还是双边,会让这把“双刃剑”更加犀利。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议》的原则文件。

欧方认为,最大的突破点在于明确了“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的重要性。文件的第四部分“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锁定了可持续发展为双方未来签署协议的“总体原则”,尤其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明确要不断加强企业投资在可持续增长中的“积极角色”,强调企业遵守国际上得到认可的一些导则和原则,如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商业和人权指导原则”,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原则宣言》中有关跨国企业和社会政策的内容,还有经合组织《跨国企业导则》等。原则文件还强调了双方及时评审、监控和评估执行《协议》有关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重要性。

原则文件明确了四个关键点:一是“价值为基础的投资关系”,即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二是“劳工、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尤其强调“中国承诺不能为吸引投资而降低保护标准”“不能用劳工和环境保护标准来实现保护主义的目的”“中国要遵守相关公约的国际责任”,还要“支持中国企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三是“环境与气候(《巴黎协定》)”,协定将涵盖各自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四是“强迫劳工(国际劳工组织)”,中国要“承诺朝着签署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公约方向迈进”。

这是国际博弈不断螺旋上升的一个典型例子,其重要性不仅局限在中欧双边,也为其他双边投资贸易协议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奠定基础和提供“范例”。可以想像出,稀土和贵金属等关键材料未来市场投资和贸易格局的跌宕起伏,在这个“双刃剑”愈加犀利的时代,中国企业如何不断夯实自己的竞争力和领导力,成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中国企业需要“置身其中”的三大趋势

在这个时代,企业的责任担当被赋予了厚重的内涵。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减缓生物多样性灭绝,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和恢复生态功能,包括土地、森林、水域等的保护和修复;包容增长和社会平等进步,要求企业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关键利益相关方利益最大化。

与此相呼应,全球市场、投资、贸易规则在重构;政府的政策、法规、标准在修订;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发展挑战的认知和变革意识在提高。所有力量,驱动重构一个时代,一个新经济模式,一个不同但更好的未来。

位于这场博弈舞台中央的中国企业需要担负责任,勇于创新;需要准确“号脉”,借鉴“他山之石”;需要善于动员各方力量携手合作,勇于领跑这个时代。三大趋势不但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还要“身置其中”。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创新已经成为主导企业谋求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交通系统电动化产业链引领者的行列中,大型企业都纷纷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明确了时间点和目标承诺,既包括了净零碳排放的中长期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量化指标,也承诺守护社会红线,关注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尤其是本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有阶段性目标支撑,定期的报告和披露已经成为“常态”。这既是政府、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要求,也是消费者和广大社会的诉求。披露也不再停留在企业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而是跨越价值链的透明。一方面,不断夯实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商业业绩;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社会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201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确立了《理想2039》的目标与战略,承诺通过20年的时间,实现所有新乘用车实现净零碳排放。同时,与“碳披露项目”(CDP)密切合作,评估企业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尤其是围绕钴的供应链挑战。

循环经济成为常识和常规,“闭环”成为激发创新的愿景和动力。清洁能源和气候韧性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新科技材料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循环经济,为确保关键金属材料的长期供给,促进维持价格稳定,创造更大的可行性。欧盟的 “绿色政纲”中,“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是核心组成部分,聚焦“设计和生产”,目的是“确保資源在欧盟经济中循环的时间尽量延长”。今天,欧盟经济体系中只有12%的二手材料和资源回收,电池和汽车被认为具有高回收潜力和价值,欧盟计划通过新的电池立法来强化可持续性和推动电池的循环潜力。

日本一直是公认的循环经济实践领导者。2010年,中国曾由于南海争端而切断向日本出口稀土,激发了日本将循环经济做到极致的决心。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和稀有金属;加大投资开发不需要稀土的新技术;加大投资外国采矿项目。据说,日本已经通过循环再生做到了未来50年稀土和贵金属需求的战略储备。

从企业领跑者看,2017年,苹果公司宣布,未来所有苹果公司的产品将100%使用再生循环材料,减少对开采原始材料的依赖,甚至有要“终结矿产开采”的势头和决心,开启这个行业的“闭环”革命。2020年夏天,苹果公司宣布,到2030年所有产品和供应链实现100%碳中和目标。目前,苹果公司自身全球运营已经实现净零碳排放,新承诺将加速所有出售的产品和设备实现净零排放。

拥抱“负责任采购”,激发全产业链联动。缺乏透明度,一直是稀土和贵金属等材料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现实挑战。破解挑战的一个趋势是,电动汽车公司开始参与到“负责任采购”的行列,而且开始用认证和证书的手段确保行动的可信赖度。行业专家们也认为,车企公开承诺负责任采购,将激励更多的矿产企业参与其中,既增加矿产企业的采购合同,又保障车企的材料供应安全,实现双赢。同时,也会吸引金融资本市场的投资兴趣,大大减少潜在法律诉讼的成本。虽然这类行动目前大多还都是自发和自愿,而且是由行业主导,但这种自律和透明一定会带动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觉醒,这场产业价值链的革命已经开始如火如荼。

列举几个目前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实践的“负责任采购”的一些项目。

1. 2018年,“负责任采矿保障行动”机构发布“负责任采矿标准”和认证计划,从商业诚信、正向影响规划、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四个维度,推动行业范围的矿区认证;

2. 经合组织“尽职调查导则”,在“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运营或采购矿产这个点上被“最广泛接受”的框架,也是被广泛公认的负责任矿产供应链标准;

3. “负责任矿石项目”目前有超过350家企业成员,专注给企业提供能够做到按照经合组织的“尽职调查导则”行动的相关资源和支持;

4. 围绕钴的相关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推出各种具体的行动和计划,比如,“金属、矿石和化学品进出口中国商会”推出的“负责任供应链中国尽职调查导则”,适用于钴供应链上下游的所有中国企业;这个平台2016年11月专门推出一个“负责任钴计划”,支持16个成员公司的尽职调查。另外活跃的还有专注建立行业范围导则的“钴研究院”,欧洲车企为了协调负责任采购行动的“驱使可持续性”计划,等等。

中国企业领跑零碳时代的机遇

在这个领跑零碳的时代,我看好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引领未来的机遇,尤其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科技能力、产业转型和系统变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新市场机遇。

从科技革命维度看,物理、生物和数字化科技颠覆化石能源时代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重塑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描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三个互通互融、相互赋能的支柱中,清洁交通和物流维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流动”和“活力”,也是中国新基建计划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更是领跑零碳的一个主力军。清洁交通与数字化科技和新能源科技一道,支撑起这个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技术平台”,像一个庞大无比、无所不容的“插座”,一方面通过这个系统设定新标准和新规制,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另一方面,在充分提升系统效率过程中,重构新经济模式和支撑新基础设施的运营。

这是一个系统变革的机遇,体现在各个层次,其中,城市毫无疑问成为交通电气化的最大系统机遇,也成为中国企业弄潮时代最大的舞台。在这里,企业加强自律和透明度,不断投资创新,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打通产业链条的终端环节,彰显这个行业产业链条整体的责任担当,兑现责任担当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期待更多中国企业的奋起。

猜你喜欢
稀土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王牌稀 土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20年我国稀土年度开采量将控制在14万吨以内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