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临沧样本”

2021-03-10 08:58王秋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临沧建设发展

王秋蓉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国家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具有突出的区位、资源、开放优势,但长期以来面临着“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优质农产品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9年5月,临沧迎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复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一年多来,临沧抓住机遇,通过实施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五大重点行动,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临沧故事”。在“十四五”开启之年,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临沧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熙,深入了解临沧示范区面临的挑战、做出的改变、找到的路径以及未来的蓝图。

对话: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沈熙

创造“临沧速度”,展现“临沧精彩”

Q:在您看来,示范区建设带给临沧的主要变化是哪些?是否如期实现了计划目标?

A:一年多来,临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示范区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主题,于变局中开新局,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好事,创造了“临沧速度”,展现了“临沧精彩”。

一是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多措并举对冲新冠疫情影响,在边境防疫工作负担繁重的情况下,全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相比2019年仍增长4%左右;城镇和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分别增长8%和10%。综合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的“四梁八柱”搭建成型,2020年12月30日大理至临沧铁路正式通车,260万各族人民百年铁路梦想成为现实;2021年1月13日墨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临沧迈入高速公路时代,我们如期实现“第一次跨越”。

二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以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推动对外开放“五通”,积极推进口岸持护照通行,设立4个驻外商务代表处。推进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医疗卫生等跨国合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跨国边境交易会。

三是创新型临沧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首个国家级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澳洲坚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国家985大学创新研究院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45个,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77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61项,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临翔区、耿马自治县、凤庆县被列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临沧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强化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Q:面临边疆、多民族、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临沧市是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寻找相应解决方案的?

A:临沧市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强化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实际,让“绿色”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靓丽底色,让“开放”成为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支撑,让“民族文化”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鲜明亮点。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决胜脱贫攻坚。运用沪滇协作和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项举措和创新“农特产品+旅游业”发展模式,結合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开展休闲和观光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打造“造血扶贫”新机制和新模式。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加强对35项非遗项目、50个传承人和268个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开发。采取修旧如旧、异地搬迁、集中安置方式,完整保留沧源自治县翁丁老寨原有民族建筑和全套历史文化产物,以老房入股、以景区维护为业、以保护传统特色为己任、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目标,打造4A级景区,形成民族文化保护、居民收入提升、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经典模式。

三是创新组织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开启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围绕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摸清底数,以组织2.64万名公职人员回到家乡编制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破局开篇,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示范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等500个示范村,在7574个自然村(组)深入开展垃圾、污水、厕所、绿化、不良风气“五个整治”。

四是创新机制模式,提升沿边村寨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的创新模式。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综治网格员+党员+群众”、国门党工委和村(社区)联合党组织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产业支撑、文旅融合、人口聚集、口岸和边境贸易、睦邻友好“五种形态”村庄,把边境村寨建设成为小康村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

Q:针对临沧市长期以来面临着“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临沧市领导班子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在资源优势转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A:针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优质农产品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问题,临沧市主要采取以下3项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着力打造一流“绿色三张牌”。1.打造“绿色能源牌”,推进中小水电提质增效,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和增量配电改革,科学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天然气利用,全市电力总装机达890万千瓦,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3.7万千瓦,开启绿色能源发展新局面。2.打造“绿色食品牌”,打造以甘蔗、茶叶、核桃、临沧坚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做优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完成88万亩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3.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塑造“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旅游品牌,拓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动能,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成运营一批有特色的半山酒店,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和创建高A级景区,建成18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1825个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医疗养老产业,临沧市中医医院(佤医医院)开诊,100%的社区、88%的村可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美丽临沧建设目标,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坚持常态化财政资金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澜沧江流域(临沧段)保护与开发,着力建设以澜沧江流域临沧段为发展主轴,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走廊、对外开发经济建设走廊和边疆生态人文旅游走廊。着力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优先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7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三是全力建设沿边对外开放新高地。以辐射中心建设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辐射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一核一轴两带多点”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建成临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开放和融入双循环的龙头;打通铁路、高速公路对外通道主轴;构建沧源耿马镇康永德沿边城镇带和凤庆云县临翔双江一体化城镇带,推动两个城镇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和辐射中心的自身动力。加快推进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援建缅甸滚弄大桥项目顺利开工。

大胆创新,初步探索一批模式

Q:临沧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目前有哪些经验和模式可以分享和推广至全国?

A:围绕发展绿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初步探索出一批模式。

打造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例如,在蔗糖产业发展中,贯彻“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全产业发展模式,种植方面,推广新技术,亩产提高25%以上;加工方面,开展蔗糖精深加工和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产品方面,开发出“糖、酒、纸、饲、肥、药、化妆品”7大门类34个产品。

建立脱贫攻坚“1+5”机制模式。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五带动五破解”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基地带动”,破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小散弱问题;“资金带动”,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缺投入问题;“龙头带动”,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创新带动”,破解贫困地区产业转型难问题;“培训带动”,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问题。

形成沿边小康村“335”模式。沿边乡村振兴“三步走”:“四张清单”摸清底数,“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破局开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构建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建成产业支撑、文旅融合、人口聚集、口岸和边境贸易、睦邻友好“五种形态”村庄,闯出一条用系统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形成“四个先行”对外开放工作模式。以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四个先行”,推进对缅开放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

当好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

Q:临沧示范区要建设成为贡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还面临哪些挑战?

A:临沧示范区建设在向纵深推进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和难题。

一是沿边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做好边疆这篇文章任重道远。临沧目标是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但目前对外开放还有很多障碍没有破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仍然突出,如开放合作机制尚未健全,对外通道建设瓶颈还没有完全打通,土地、电力、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明显,交通、教育、卫生、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

二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做好多民族这篇文章仍需努力。多民族是临沧的特色和优势,但目前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力度不够,文化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还不完善,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文旅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还没有充分显现。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和活力不足,做好创新这篇文章任务艰巨。临沧示范区发展路径是创新驱动,但目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企业量小质弱、人才匮乏、投入较少、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滞后,破解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科技支撑不够。

Q:如今进入“十四五”,面对挑战,临沧市政府下一步有哪些新计划和新思路?

A:为把临沧“十四五”规划开好篇、布好局、起好步,针对这些难题,我们将全力推进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等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可持续创新驱动、现代化发展进程,当好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重点抓实以下5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全面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依托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团队和创新平台,提高特色资源转化能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临沧模式”。

二是以现代化为引领,全面推进工业化建设。以打造“三张牌”为重点,壮大支柱产业,打造优势产业,构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进出口加工和新兴产业三大工业产业体系,提高茶叶产业工业化程度,加快核桃、坚果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国家糖料基地、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牲畜家禽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在“十四五”时期争取把临沧工业园区升级创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是以数字化为抓手,加快推进数字临沧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采取“以应用引企业、市场换产业”的办法,着力推进数字经济、数字农村、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临沧火车站、边境和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争取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新模式试点,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四是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迅速开展建救助平台、建產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沿边小康村建设,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围绕茶叶、民族、边疆、澜沧江等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

五是以国际化为目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对外开放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以临沧至清水河铁路为重点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争取尽快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经临沧至成渝的海公铁联运物流通道,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临沧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