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研究

2021-03-10 08:51余孟韩林瑛
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余孟 韩林瑛

摘要:为探究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案例分析,分析了三个典型的自然教育景观案例。得到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文脉延续、景观功能平衡与艺术观赏四项基本设计原则;以及基于本地资源特色的景观主题、符合自然教育逻辑的景观流线、融于自然教育活动的景观设施、符合可持续理念的景观材料四项设计策略。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可为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教育可持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078-03

引言

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媒介不断入侵人们的生活,城市化的发展则挤压了人与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叫,在“自然缺失”现象极度普遍的今天,社会各界对于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日益增多,自然教育被推上了新的研究高度。近年来,一些围绕自然教育的设计实践率先在城市公园和乡村广泛开展,范存祥【2】將海珠湿地公园独特的三角洲潮汐系统、果基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厚重的岭南民俗文化作为自然教育资源,提出了自然教育“珠海模式”的架构;范竟成3以苏州市10家湿地自然学校为例,总结了基于湿地资源的自然教育软硬件解说系统设计;闫淑君在分析台湾关渡自然公园的系列活动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内容体系;段春娥则是将自然教育与古村落结合,阐述了自然教育对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作用,并提出了在南社古村落开展自然教育的方法。众多设计实践与设计研究证明自然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教育相关概述

自然教育(NatureEducation),是指在自然中体验和学习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认知的过程,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6】。当代的自然教育是对环境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提升形式,是自然教育能得以普遍实现的有力保障【7】。

自然教育的特点:1.对象是大众,并以儿童为主;2.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户外,强调真实的自然体验;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及演变过程的教学而展开,包括认知层面、实践层面和情感层面三个层面;4.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走进自然一认知自然一探究自然一回归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5.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最终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有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和对万物的敬畏感。

二、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景观设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8】,而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人本主义”、“生态主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这三大点。“人本主义”是指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创造宜人的环境来满足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志愿者、游客、亲子等使用者的生活、休憩、安全、舒适等基本需求,同时帮助使用者在其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休养,完成“再充电”或“再创造”(recreate)等高层次需求,还要考虑弱势群体的使用,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生态主义”是指景观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在规划时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包括空间上的规律以及时间上的规律,从场地内原有的地形、水文、植被等资源出发,因地制宜,秉承系统的生态观,优先利用已被利用或干扰过的土地,从而将人类活动对原本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是指在自然环境与景观利用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使之达到动态平衡。强调景观的经济功能,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在设计前期将未来使用的扩充性一并考虑,重视长远利益,将建造、维护、人事成本等费用最小化,资源的节约是景观设计当前所必须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景观设计师最能发挥其设计价值的一个方面【9】。

(2)地方文脉延续原则。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往往会结合当地文化,景观作为当地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在设计时要秉承当地的历史文脉,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保持整体文化风格统一,并充分发扬与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族风格,提炼当地的文化符号,善于利用当地的传统材料与建造技艺,塑造出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与本土文化底蕴、反映场所本身的精神与特质的景观空间。

(3)景观功能平衡原则。把握景观的功能比重,自然教育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大自然教育研究院将人们所摄取的信息分为“机械信息”与“生动信息”,其中机械类信息来源于课堂、书本、互联网等渠道,这一类信息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有秩序、严谨和持续而生动类信息来源于大自然,是人们在大自然中通过五感实际接触到的,这一类信息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主动、灵活和创新。因此在景观的功能分区规划时注意将“生动信息”和“机械信息”相结合,将“机械信息”还原于“生动信息”,让使用者在“生动信息”中发现和总结“机械信息”,从而达到“学”和“玩”的完美平衡。

(4)艺术观赏原则。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设计时同样遵循绘画艺术中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个关键点。其中“统一”是前提,是指在植物、建筑、道路、水文的形状、比例、色彩以及质地间寻求多样的统一,让景观在整体中有细节和变化;“调和”则强调景观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对比搭配,相似的景观要素能让人产生协调、平静、柔和的感受,具有强烈对比的景观要素能让人产生新奇、兴奋、刺激的感受;均衡经常运用于植物配置的布局中,它包括“规则式”与“自然式”的布局,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主要采用自然式的景观布局;“韵律”主要通过有节奏的变化来实现,在景观场地反复使用相似的景观元素,让人形成深刻的景观记忆。

三、基于自然教育案例的景观设计策略

(1)基于本地资源特色的景观主题。一个好的自然教育景观主题一定是扎根于本土的。张唐景观团队在设计广州大鱼公园之初充分研究了场地的历史渊源,经过调查,发现场地在前些年曾是一处鱼苗场,承载着场地的历史记忆,于是将场地用“鱼”的主题进行表达,整个公园由鱼和水的元素进行串联,在景观平面布局上,破碎的水塘与原来的渔场相呼应,道路铺装和草地形态模拟水与鱼流畅的曲线。在景观节点布置上,有四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均采用了“鱼”的元素,包括:1.组合式机械鱼游乐设施:园区入口处的自然游戏区排列了三条巨型机械鱼骨,采用拱形镂空的白色钢架结构,形成一个半包围的空间,鱼骨内部设置儿童攀爬、滑梯、弹跳等装置,儿童能自如的在鱼骨内部穿梭、玩耍;2.鱼形柱阵喷淋装置:水塘中部的亲水平台上设计了白色柱阵,从平面上和立面上均能看到“鱼”的符号,柱体中部设有雾喷装置,走在柱阵中的人们能感受到凉爽的水雾,仿佛置身仙境,柱体顶部设有点状光源,在夜晚成为场地的中心地标;3.鱼群柱阵装置:自然山林区与草坡地形区的交界处设有钢材质的鱼群柱阵,穿插在木墩过道周围,为场地增添趣味性,鱼群与天空形成较好的图底关系,仿佛遨游在天际;4.鱼形废旧轮胎景墙:作为场地最后的景观节点,再次点明主题,将旧轮胎进行废物利用,呈点状分布在围墙上,组合成两条黑白相间的大鱼形象,既环保美观又创意十足,如图1。

(2)符合自然教育逻辑的景观流线。自然教育的景观是自然教育活的教材,自然教育的过程是“走进自然一认知自然一探究自然一回归自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图2在此依据管于琴【10】、周儒【11】的文献资料,总结了一份最常见的自然教育课程集合,如表1,在规划景观分区与流线时,应遵循自然教育的课程与活动逻辑。

第一阶段“走进自然”。景观功能分区:1.自然聚集区。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宽敞的集聚场地,以进行个人展示与破冰游戏;2.自然游戏区。充分利用场地地形、植被、水文等自然资源,创造与自然互动的游戏场地,让人们通过游戏来主动接触自然,从而建立与自然的直接联结;3.自然探索区。一般选择在林地、湿地或者花田等特色景观区域,设立丰富的自然步道与景观设施,帮助体验者打开身体感官,并从不同角度发现大自然的美。

第二阶段“认知自然”。景观功能分区:观察与科普区。这一区域的景观设计目标是引导观察自然和进行自然科普,除了最常见的解说牌、科普牌等解说设施之外,其設计重点在于用景观实体和互动景观设施来呈现自然模式。

第三阶段“探究自然”。景观功能分区:1.自然艺术区。在景观视野较好的位置打造一个小型聚集场所,配备桌椅等设施,供体验者在此进行在地的自然艺术的创作;2.自然科学区。建造一个可以进行自然实验的构筑物,方便体验者进行自然科学实验,深度探究自然。

第四阶段“回归自然”。景观功能分区:1.自然伦理区。加入自然伦理类景观装置,让人们直观感知自然危机,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资源枯竭、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食物短缺、气候剧变等问题;2.冥想区:选一处静谧的场地打造冥想区,供体验者进行主动反思,从而推动自然伦理观念的形成;3.可持续生活实践区。建立可自主实践的可持续的场所,包括生态建筑、生态建造旱厕、雨水花园、家禽养殖、温室、生态菜园、蚯蚓堆肥区等,同时预留能让使用者进行树屋搭建、废物利用与建造的实践场地让人们亲自参与到可持续的行动中来。

(3)融于活动的景观设施。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施需要与自然教育的主题活动相融合。作为国际重要的野鸟栖地,台湾关渡自然公园围绕着“观鸟”这一主题活动,建立了一系列配套设施:1.自然中心。一楼设有生态展厅、多媒体教室等,用于进行园内生态科普,二楼设有高倍率赏鸟望远镜、学习教室及餐厅等设施,用于游客接待、鸟类科普与观测;2.观鸟设施。设置观鸟平台、自然步道、观鸟小屋等景观设施,让体验者能近距离观察鸟类(图3);3.景观装置艺术。关渡自然公园联合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举办一年一度的“关渡国际自然艺术季”,把观鸟活动变成一个节日,每年定期利用自然素材在地创作出体现艺术美感、传达自然关怀的景观艺术装置作品,有帮助体验者倾听鸟叫的“声境”艺术装置,有反思工业大气污染威胁鸟类生存环境的“0燃料=0烟囱”艺术装置,有反思环境污染对候鸟迁移影响的“呼吸”艺术装置,有用于纪念濒危的鸟类的“逝去纪念碑”艺术装置等,每件作品旁都附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引导人们去关注与思考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危机问题,将自然保护的理念以装置艺术的形式传达给大众,最终起到教育的作用,如图4。

(4)符合可持续理念的景观材料。自然教育强调可持续,因此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以乡土可再生的材料为最佳。例如将“竹”作为主要材料的巴厘岛GreenSchool,由于岛上的竹子生长极其快,两个月能和椰子树一般高,仅三年便可用于建造房子,因此使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是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GreenSchool的景观建筑,从校舍、桥梁到家具、标识等设施,全部用使用竹子建造,在这里,教室不再是制式化的方盒子,而是独一无二的“竹世界”。设计师在主入口处打造了一个喇叭状的景观通道,让体验者通过踩在竹编吊桥的方式进入建筑内部;最主要的自然教育景观建筑有三层空间,用捆绑式竹子作为承重立柱,将空间打开,四面迎迎风,与自然融合,十分通透,建筑屋顶采用螺旋型的伞状结构,用象草、黏土进行覆盖,这种结构能在遮挡太阳光线的同时保证每一层空间的自然照明,最大程度减少人工照明,还能够让雨水顺流而下,方便进行雨水收集与再利用;圆形剧场空间采用环形的下沉式设计,用竹桌椅作为边界将空间环绕,有利于在炎热季节,引导空气环流,自动降温;园区有一条天然的河流,横跨河流的竹廊桥将河岸两边的校区相连接,廊桥的形式采用巴厘和爪哇风格相结合的华丽尖角,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这里的一切,取于自然、归于自然,将乡土的环保建筑材料利用到极致,如图5。

结论

综上所述,自然教育对当今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功能是景观应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当今社会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之时,充分开发景观的自然教育功能有助于实现自然教育的全民普及,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章从自然教育的内容与特点出发,提出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原则,并结合广州大鱼公园、台湾关渡自然公园、巴厘岛GreenSchool三个自然教育景观的典型案例,总结了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之后的自然教育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范燕燕,章乐.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5):67-71.

【2】张范存祥,钟文,蔡莹.广东海珠湿地自然教育模式解读【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13(04):24-26.

【3】范竟成,朱铮宇,张铭连苏州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发展实践和探索【】.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13(1):14-17.

【4】闫淑君,曹辉.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园林,2018,34(5):48-51.

【5】段春娥.从自然教育视角谈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以广东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2):29-34.

[6] UZun F V,Keles O.The effects of nature educatbn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J] Proced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2912-2916.

【7】李鑫,虞依娜.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39(11):12-18.

【8】康婧,韩艺浓.生活方式,本土创造,社会创新:对可持续未来的设计路径探析【J.设计,2019,32(14):131-133

【9】史静雯.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城市氧气公园为例【J】.设计,2020,32(03):156-157.

【10】管于琴.环境教育基地的自然教育活动开发模式研究【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5):16-18.

【11】周儒.自然是最好的学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6-210.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BUBA台灯设计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有种设计叫而专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