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中的人,具有哪些基本的类型?答案就在孟子的一段名言里——“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執中”。具体来说,存在获取者、付出者与互利者这三种基本的类型。其中,获取者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付出者乐于成人之美,非常关注他人能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互利者遵循互惠原则,崇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哪一类型的人会在成功的阶梯上垫底呢?从逻辑上看,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当然是付出者呀。要成人之美,就需要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想法和关系,结果很可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落得个为人做嫁衣的下场。有人讽刺道,学者们总是去研究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有趣的是,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竟然真的为此展示了一些经验证据。
一项研究调查了六百多名医学院的学生。对于“我喜欢帮助别人”和“我预先考虑并满足别人的需要”这类人际交往的信条,一些学生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同。这些学生尽力帮助同学,热心分享他们知道的东西,结果让他们的同学在考试时占尽优势,而他们自己却沦为成绩最差的学生。后来,故事出现了反转,因为格兰特发现处于成功阶梯最顶端的人也是付出者!虽然付出者在成绩最差的人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在成绩最好的人中所占比例也是最高的。这是因为随着在医学院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们会从独立的班级进入临床轮转与岗位实习阶段。在此过程中,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功愈发重要。付出者成人之美以及由此积累的良好声誉,激发了他人的善意,从而使得付出者能够更有效地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沿着成功的阶梯拾级而上。
格兰特教授通过翔实的证据表明:成人之美,或许不会让我们赢得一百米冲刺,但却可以帮助我们赢得马拉松。
(摘自《今晚报》 姚耀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