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院外带入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2021-03-09 10:20:18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压疮创面部位

李 静 李 贤

1 承德医学院,067000 河北 承德; 2 河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050051 河北 石家庄

2016年4月,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对压疮的定义及分期进行了重新界定[1],将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指出其是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设备接触处。该压力性损伤可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性溃疡,并可能伴有疼痛[2]。多年来,压疮一直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压疮的发生,患者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由于照护人员对陪护知识的认知不足,患者得不到专业的预防和护理治疗,导致院外带入压疮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显示,院外压疮发生率远高于医院内,达20%~50%,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4]。本研究通过对院外压疮上报数据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旨在探索院外压疮的临床特点,为院外压疮患者的预防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院外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36例。其中,男性510例,女性326例,年龄13~100岁,平均年龄(74.31±13.87)岁。带入压疮共计发生1 558处,个体最多的有9处,最大面积为25 cm×18 cm。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科室),压疮的基本情况(压疮来源、处数、部位、分期、面积、转归)。若信息缺失,则登录HIS系统通过病案号查找补齐资料。由2名研究者分别录入数据后核对,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频数、构成比、百分率来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院外压疮患者的一般资料

对836例院外带入压疮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家中带入压疮>非家庭转入,内科患者>外科患者>急诊科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见表1。

表1 院外带入压疮患者一般资料(n=836)

表1(续)

2.2 院外压疮患者压疮好发部位分布情况

院外压疮患者压疮发生最常见部位是骶尾,占36.3%,见表2。

表2 院外带入压疮的部位分布

2.3 院外压疮患者压疮分期情况

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压疮最主要是Ⅰ期和Ⅱ期,分别占30.0%和39.3%,这2期占到总数的近70%。院外压疮患者压疮分期见表3。

表3 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压疮分期分布

2.4 院外压疮患者的面积特点分析

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中关于压疮面积(cm2)的测量方法以及计分显示,创面面积范围为0~24 cm2,赋值1~10分。以患者身体的纵轴为长,横轴为宽(面积=长×宽),将面积小于0.3 cm2计为1分,0.3~0.6 cm2计为2分,0.7~1.0 cm2计为3分,1.1~2.0 cm2计为4分,2.1~3.0 cm2计为5分,3.1~4.0 cm2计为6分,4.1~8.0 cm2计为7分,8.1~12.0 cm2计为8分,12.1~24.0 cm2计为9分,大于24.0 cm2的计为10分。见图1。

图1 836例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创面面积特点

2.5 院外压疮患者护理治疗预后情况

院外压疮患者护理治疗结局不理想,近45%未明显改善或加重,见表4。

表4 院外带入压疮患者护理治疗预后

3 讨论

3.1 院外压疮患者来源、性别、年龄、科室分布

院外压疮的发生来源有多种,包括来自家庭的,还有来自养老院和其他医院的。表1结果显示,院外压疮患者家庭组729例,非家庭组107例,家庭组发生比例远高于非家庭组(外院、养老院),这与兰艳[5]和郑碧霞[6]的研究结果一致。家庭组的患者大多由家属和陪护照顾在家进行康复治疗,缺乏专业的压疮防治知识、技能和减压防护装置。有研究[7]发现,带入压疮患者的家庭中由无相关专业护理知识的家属和陪护照顾占75.0%,只能在生活、感情方面给予护理和照料,未能达到医院的护理要求,导致压疮发生率升高[8]。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将压疮防治知识薄弱的家庭照护者和家属作为我们的关注点,并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减少院外压疮发生。本研究男性占61.0%,女性占39.0%,男女比例约为1.56∶1,男性多于女性。陶俊荣[9]和陈明涛[10]也在院外压疮研究中发现男性病人压疮发生更多。有大量的相关研究[11-13]报道了年龄与压疮的发生率呈正相关,70岁以上患者压疮发生率占60.0%左右[14-17]。本研究结果发现,院外压疮发生患者65岁以上的占到79.5%,其中发生比例较高的年龄段集中在75~84岁(266例,31.8%)。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肤逐渐松弛,皮肤弹性下降,活动能力受限,发生压疮的风险会增高。院外压疮内科发生率占82.6%,高于外科和急诊科。发生压疮的科室排在前3位的是肿瘤科、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内科。这与黄丽葵[18]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些科室病人病情较为严重,长期卧床,营养不足,体位受限等,因此易发生压疮。

3.2 院外压疮发生部位、分期及面积分析

本研究中,院外压疮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36.3%,髋部24.0%,臀部7.6%,足跟6.4%和踝部4.8%,与王辉[19]、刘秀英[20]报道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这些部位都是变换体位时受压的着力点,而且此处皮肤组织较薄,血液循环能力较差,因此要勤翻身,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减轻局部压力,避免长时间压迫缺血导致压疮。另外,表3提示压疮分期主要以Ⅰ期(30.0%)和Ⅱ期(39.3%)为主,Ⅱ期的压疮发生率最高,这与刘秀英[20],Maria Eberlein-Gonska等[21]的研究结果相同。照护者缺乏对压疮的专业认知,防治措施欠缺,对Ⅰ期压疮未能做到及时预防,重视程度不够,护理措施不到位,治疗时机延误,引起Ⅱ期压疮发生比例增高。图1可以看出,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创面面积以大于10分的为主,约占48.4%,也有文献报道院外压疮创面面积超过24 cm2的几乎占1/3[13]。压疮创面面积大小不一,这可能与压疮创面的受压面积,受压时间有关[13]。

3.3 院外压疮治疗效果分析

表4提示,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经过护理治疗,有28.1%的患者痊愈,27.0%的患者好转,43.8%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仅有1.1%的患者出现加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和愈合,但还需进一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院外压疮患者治愈率,本研究与多项研究结果相符[5-6,22-23]。

4 小结

通过对2017—2019年院外压疮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家庭组院外带入压疮的发生比例高于养老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发生压疮的比例,并且集中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随着压疮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都有一定的好转,但仍需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总之,如何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仍旧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家庭照护人员的压疮防范意识,了解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防治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患者出院后,社区和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回访,为照护人员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护理服务,最终让患者免受压疮的折磨和困扰,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是我们以后共同努力的方向。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的描述研究,样本量有限,今后可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院外压疮发生特点,使研究结果更严谨、更具代表性。

猜你喜欢
压疮创面部位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26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