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基础设施·水利》
【概 况】2020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面积2.73万公顷。项目总投资69.54亿元,财政资金66.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6.27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9.80亿元,单位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3.47亿元。全省新建泵站3320 座、衬砌渠道4292km、建设排水暗管196km、机耕路4821km、涵洞农桥等渠系建筑物49909 座。3月初,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复工率100%,通过开展“百日大会战”、实施“十天一调度一通报”等有效措施,项目实施进度超往年。年内,全省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8.67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13.27万公顷,新增节水面积6.67万公顷,增加农田防护林网2.2万公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等经验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
(省农业农村厅 吴宏霞)
【农田建设监督评价激励】5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对完成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较好的南京、南通、宿迁3个设区市,南京市溧水区、徐州市铜山区、海门市、盱眙县、滨海县、泗阳县、泰兴市7个县(市、区)给予督查激励表彰。7月上旬,启动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省级抽查,从13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单位中抽取15个县(市、区、农场),分5个组对市级验收工作开展省级检查;聘请第三方机构,按不低于10%的比例,对竣工验收项目进行抽查,印发通知对市级验收和省级抽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11月上旬,农业农村部抽取徐州新沂市、宿迁市宿城区2 市(区)对全省2020年度农田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评估,对全省项目管理成效给予肯定。年底,组织开展2020年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子项延伸绩效管理自评工作。2020年全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5.31万公顷,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2.84万公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4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和2.73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5~9月,组织开展“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存在问题调查摸底和整改工作,督促相关管护责任主体即查即改。“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对策研究”课题成果获2020年乡村振兴软科学课题成果评选二等奖。
6月3日,无人机俯拍的泗洪县石集乡高标准农田。陈玉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省农业农村厅 张雪峰)
【概 况】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5214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其中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烘干、还田等六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全省66个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装备快速增长,机械化率总体达54%,居全国前列。全省完成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达面积290万公顷、农机深松整地面积超过3.33万公顷。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积极培育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合作联社、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试点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比达70%。支持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全省共有无人驾驶/自动导航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分别达557 台、248 台、44 台;农用无人植保飞机保有量达7944 台,约占全国1/3 以上;建有智能农机示范基地29个、无人农机示范农场65个。
(省农业农村厅 欧阳燕)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全省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项目为抓手,稳步推进示范省建设。在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的基础上,对2018 和2019年度32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开展实地核查,现场共核查机具8723 台,吻合度97.19%,对110个乡(镇、街道)、298个合作组织、776户农机户进行现场满意度调查,随机抽取1490 户有效户进行电话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度99.67%,32个省级示范县通过验收、全部达标。全省66个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创建工作收官。无锡、扬州、连云港、盐城4个设区市、南京市溧水区等16个县(市、区)新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县。全省共有5个全国示范市、50个示范县,示范市总量全国最多、示范县占比(近66%)全国最高。
【农机“两融两适”格局构建】7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形成农机“两融两适”(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发展新格局。组建江苏省特色农业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加强特色农机化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将机耕道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推广徐州市铜山区等地设施大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宜机化”改造典型做法和扬州市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经验,为农机高效率作业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10月29日,在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水稻绿色高效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工作人员驾驶农机收割有机水稻。翟慧勇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表104 2016~2020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情况
(省农业农村厅 周忠诚)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在保持政策框架和操作方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基本稳定、优化完善”原则,突出支持粮食和生猪生产两个重点,兼顾设施农业、渔业等机械化,将支持生猪等畜产品生产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机具装备纳入补贴范围。继续做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工作,植保无人机试点扩大到76个县(市、区)。加大政策实施和便民服务力度,切实提高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共补贴15 大类117个品目,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73亿元,办理补贴农机具13万台(套),受益对象6.15万个(户),补贴政策效应创历史新高。
(省农业农村厅 黄延珺)
【农机社会化服务】制定《2020年全省“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与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协调落实储备农机作业用油30万吨,设立700 多座农机用油定点加油站,为农机加油开辟绿色通道。3月,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防疫情促生产保障农机作业用油供应工作的通知》,继续实施“三优一免”农机作业用油保障措施,延长用油优惠时间45天,稳定优惠幅度10%,全省农机手享受优惠超过5000万元。全年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5万张,满足机手跨区作业需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 周忠诚)
【农机质量管理】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示范点建设。截至年底,全省建成23个示范点。全年受理农机投诉34起,结案率100%,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75.3万元。全年共受理275个企业申请的1008个推广鉴定项目,其中不符合要求中止165 项,颁发省级推广鉴定证书625张、专项鉴定证书23 张,换发省级推广鉴定证书250 张;完成国推鉴定150 项;完成科研院所项目委检36 件;核发认证证书68 张;完成部、省两级共25 家企业50个型号产品的证后监督工作。加强标准建设,发布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15 大类34 小类119个品目,制定11 项创新产品专项大纲并发布专项鉴定种类指南10 大类12 小类21个品目;组织申报行业标准制修订建议6 项、地方标准25 项。完成谷物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共20个型号300个用户的质量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对26家企业26个型号产品的农业机械鉴定证书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事中事后农机质量监管的连续性。
(省农业农村厅 程起芸)
【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组织“抗稻瘟病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选育”等49个项目开展品种创制。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设立22个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领衔)、133个技术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负责)、309个推广示范基地(基地主任承接)。组织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牵头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探索建立农科教协同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路径。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省市县三级全年分级培训8000 名农技人员。
【农业科技服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行“一村一名责任农技员”制度,发动全省2万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入企入棚,培育5万名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一般小农户共同发展。新增“农技耘”App 用户3.3万户,举办网络视频直播39 期,在线答疑1.26万条。《农家致富》手机报累计推送各类信息96 期、96 版。
(省农业农村厅 吴 洁)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坚持“麦秸秆还田为主,适度推广稻秸秆还田”原则,大力推进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覆盖全省所有98个涉农县(市、区),全年完成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90万公顷,还田率达64.5%,超额完成省定52%的年度目标任务。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购置大马力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水田埋草起浆等新型机具,各地共投入带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14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具12万台套,其中80 马力(含)以上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具8.8万台套。组织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机械化收获、还田、插秧等“一条龙”农机作业,大力推广联耕联种、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多种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仅夏季就有4700 多个农机服务组织、43000 多户农机户和500多个跨区作业队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在南京市江宁区等15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型犁耕深翻试点工作,试点面积6万公顷。
(省农业农村厅 周忠诚)
5月14日,句容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白兔镇葡萄园里,帮助农户解决“疑难杂症”。视觉江苏网供图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多策并举助推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成立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4+1”专项规划。支持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列入科技部、财政部“百城百园”行动,以创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就业。在省科技计划中专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研发专题,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省拨经费1000万元,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装备研发。对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和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省级专项计划支持。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启动建设淮安、连云港和宿迁3 家首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淮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绿色高效”为主题,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协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江淮农业产业研究院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连云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绿色外向”为主题,重点发展稻麦、果蔬、畜禽精深加工产业,实施绿色品牌创建,构建农业公共服务和创业孵化平台,增强产品出口创汇和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样板和外向型农业产业高地。宿迁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绿色高端”为主题,重点发展原粮生态酿造、花卉果蔬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协同发展种子种苗和农产品设计包装产业,做优以酒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休闲农业,建设高标准洋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综合体,加强一二三产业和产城融合发展,加快苏北地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常州、响水2 家省级农业科技园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截至年底,全省共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 家,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配合科技部开展徐州、泰州、无锡、连云港、南通等5 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工作,5 家园区均通过评估验收,南通、连云港被评为优秀园区。启动建设新沂经济林果科技园、东台优质稻米科技园、射阳菊花科技园、盱眙黄花塘科技园4 家新一批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基本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截至年底,全省共建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70 家,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企业集聚”模式、“合作社”模式、“龙头企业引领”模式、“区镇合一”模式等6种江苏模式。
2月28日,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复工复产。刘须连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省科技厅)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泰兴市、盱眙县、苏州市吴江区和宝应县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达到10个,其中泗阳县、无锡市锡山区、东台市、南京市高淳区、邳州市、沭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绩效评价和认定,创建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年内,全省聚焦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强化多级建园,示范引领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不断夯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基础。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创新优化支出方式,鼓励采取政府贴息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投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督促推进,不断推动国家产业园创建取得新进展。
(省农业农村厅 杨志彬)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2020年,新增建设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总数达52个。省财政对每个示范园都进行扶持。对2017年度建设的19个示范园进行认定考核。10月29日,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联盟在华西村成立。联盟由江苏各地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教单位、入园重点龙头企业和积极参与为园区提供规划、设计、建设、金融、担保、信息等服务的各类企业、组织等组建而成,以“利农、惠农、益农”为宗旨,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将建设成为园区交流合作的平台、产业发展资源汇聚的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以及政府、园区和企业间良性互动的平台。
(省农业农村厅 钱 钧)
2020年度江苏省新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名单
(共12 家)
南京市溧水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睢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淮安市淮阴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盐城市盐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响水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扬州市江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扬中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兴化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宿迁市宿豫区农业产业示范园
【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是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布局建设的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围绕创建“农业硅谷”目标,集聚多方资源,2020年开展外出招商20 余场,对接客商500 余批次。举办“奋进两周年·聚力再跨越”两周年招商签约大会,合作引进各类项目150个。引进近10个院士团队,深化打造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培育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近10个;签约5 家龙头企业总部项目和12 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总部项目,落地3个高关联度产业联盟。举办2020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高峰论坛等重大品牌活动20 余场,举办中国第七届中国有机(类)肥料大会等企业发展活动30 余场。开展“防疫+金融”、企业家早餐会等10 余场专项活动,全力助推入园企业发展。推动入园企业申报知识产权94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 件,专利授权总量6 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 件,PCT 申请量5 件;成功申报市科技顶尖专家1人、市级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创业浦口6人、区级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定3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评定4 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通过1 家。
(省农业农村厅 黄 琼)
拓展资料·榜单
一、泰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总体规划面积9666.67 公顷,主导产业为生猪、银杏。近五年,生猪平均年出栏数36.66万头、猪肉产量4.85万吨,是泰兴市创成“全国首家生猪上市超过百万头的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的核心区域。银杏定植总数62.8万株,白果产量5200 吨,占全国总产量近三成,是泰兴市建成“中国银杏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市”的中心板块。产业园集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省级9 家、市级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 家,其中省级以上23家;家庭农场75个,其中省级以上6 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 家、省级畜牧业龙头企业2 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6 家。“苏姜猪”是全国重点推广新品种,“泰兴白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园呈现出“绿色发展模式化、加工企业集群化、科技支撑集成化、产品营销品牌化、流通交易市场化”的发展特征,创成“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依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要求,产业园围绕生猪与银杏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构建以生猪为核心的种养循环产业链、以银杏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链,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基地提档类、农业科技创新孵化类、农产品加工业振兴类等5 大类23个子项的建设,巩固提升黄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效,让泰兴市成为全国一流的“生猪高质量恢复生产的样板区、银杏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引领区、种养结合生态绿色发展的标杆区、革命老区富农强村机制的创新区、高沙土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区”。
二、盱眙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下游,是全国小龙虾种苗重要的供给地。园区总面积2.19万公顷,涉及马坝镇、穆店镇、盱城街道、淮河镇、管仲镇、鲍集镇等6个镇街,41个村居,人口9.52万人。园区围绕“虾稻共生”主导产业,打造“一带二核三区”的空间布局,“带”为虾稻产业集聚带,集聚盱眙特色、串联一二三产;“核”为环湖大道高效生产核心区、盱马路科技示范核心区两个核心区,是产业园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核心示范、辐射推行的先行区。“区”为绿色高效生产区,布局优化、产品供应,三产融合。园区内虾稻共生种养面积达6940 公顷,从事虾稻产业农户6232 户;加工企业形成以盱眙龙虾产业集团、泗州城农业、江苏祥源农业、舌尖猎人、林帝食品、淮河小镇等为代表的7 家龙虾深加工龙头企业,其中盱眙龙虾产业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小龙虾加工生产线。以景山米业、星缘粮油为代表的16 家龙虾香米加工企业,从事主导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14个;张洪程院士工作站、科技部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分别在园区设立虾稻产学研科研基地。园区内盱眙龙虾三产融合发展园正加快建设,承载小龙虾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包括会客厅、冷链物流及交易中心、文创商业中心、龙虾美食汇、科创孵化与电商平台等项目。
三、苏州市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规划面积5.64万公顷,涵盖吴江区同里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黎里镇(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平望镇,其中农业产业面积1.62万公顷,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计划建成现代化国家精致粮油产业园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绿色安全农产品示范基地。园区内水稻播种面积5375 公顷、总产51031 吨,小麦播种面积3611 公顷、总产16439 吨,油菜播种面积240 公顷、总产572.4 吨,种植科技化、机械化水平高,粮油加工企业发展效益好,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化水平高。园区涉粮油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业企业35 家、经营主导产业合作社91家、家庭农场20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 家,一批粮食加工大企业和精深加工、资产重组项目、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建设等获得吴江区重点支持,建成万亩粮油生产、万亩特色水产、万亩果品生产等39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初步构建“龙头+基地+农户+市场”四位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建有产学研实践基地4个、教授专家工作站6个、院士工作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以上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全区高标准农田占比83.4%、其中粮油生产区达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7.6%,农业信息化覆盖率63.8%,规模设施物联网技术应用率25.5%。
四、宝应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位于宝应县东南部,处于宝应、建湖、盐都、兴化等县(市、区)交界处,涵盖广洋湖镇、望直港镇、鲁垛镇,总面积2.4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3万公顷、湖面面积4973.33 公顷,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园区属宝应荷藕种植集中区,种植面积6020 公顷,产量12.28万吨,拥有万亩专业种植村2个、333.33公顷以上种植村6个,40 公顷以上种植大户65个,拥有荷藕产业国家级农龙头企业1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 家,300 多个流通服务组织、2500 多名经纪人,建有望直港獐狮荡等4个荷藕批发市场,形成荷藕种植、加工、外销、科研、休闲观光、互联网+荷藕制品等产业融合链,是全国唯一的荷藕全产业链发展引领平台,连续多年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全国第一,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荷藕)优势区。园区内从事荷藕产业农户4300 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带动、“二次分红”股份式、“园内+园外”辐射等方式,全方位全链条参与分享产业红利,人均收入达3.16万元。通过内延外拓,带动园区外荷藕种植面积6000 公顷,主要分布在省内高邮、兴化、金湖等地和安徽、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外区域。园区通过构造一个以荷藕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环、打造产业“一带一路”、锁定科技、加工、融合三大重点方向,依托“科技合作、政策扶持、要素融入、机制创新”四大支撑,建设五大中心、六大基地等,进一步放大“中国荷藕之乡”影响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荷藕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