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阳
摘 要:本文从硬件设计与软件编制两方面入手,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为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生产;PLC控制系统;电源
引言:相比于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虽然具有着编程简单、组态灵活、可靠性高的特点,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难度相对较低,但面对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多样化控制需求,要想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来设计出合适的PLC控制系统,却仍然具有着较高的难度,而对于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1工业自动化生产中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1PLC机型选择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同PLC控制系统虽然在设计思路、功能、控制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却都会以PLC为核心,而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对于PLC机型的合理选择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PLC机型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到系统规模问题,根据需控制的工业机械设备来对PLC单机控制或PLC形成网络进行合理选择,之后再综合程序难易程度、控制功能要求、运行环境以及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工艺流程等因素,对具体的PLC机型进行合理筛选。其次,则是要根据具体控制需求来确定PLC应具备的输入点、输出点,以保证PLC输入点、输出点数量多于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及A/D、D/A转换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LC控制系统的功能通常都需要在投入应用后再不断加以完善,因此输入点、输出点的数量应在实际控制需求的110%左右,以保证PLC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而PLC的内存容量虽然与输入点、输出点数量直接相关,只要输入点、输出点数量符合要求,基本不会出现内存容量不足的情况,但为便于后期扩展,同样需要控制在实际运行程序所需容量的125%以上[1]。最后,PLC的选型还要考虑到输出端负载类型问题,根据输出端所带负载的具体类型(直流型或交流型)及输出点动作频率来选择不同的PLC输出方式(如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等),以保证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另外,从企业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无论PLC控制系统最终选择何种PLC机型,都必须要尽量保持企业内部所选PLC型号的一致性,这样既可以为PLC模块更换、备用PLC采购提供方便,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为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
1.2输入回路设计
PLC控制系统输入回路的设计通常应考虑电源回路、电源应用以及输入灵敏度几方面问题,其中电源回路设计应根据PLC所用供电电源而定,目前比较常见的有85-240VAC及24VDC等几种,电源回路只需与供电电源相适应即可。当然,由于PLC很容易受到电源干扰,因此从抗干扰设计的角度来看,电源回路还需加装如电源滤波器、隔离变压器等电源净化元件。而在电源应用方面,则应注意PLC上自带24V直流电源的容量,并对电源进行防短路处理,以免因电源过载或短路而使PLC突然停止运行[2]。如输入回路上存在直流供电的接近开关、光电开关,PLC自带直流电源容量有所不足,还需在外部增设24V直流电源,同时在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时避开PLC自带直流电源的“-”端及“COM”端。对于输入灵敏度问题,通常应根据PLC厂家的输入端电压、电流规定来控制输入设备的输入电流、电压进行控制,以免因实际输入电流、电压过大而导致PLC出现误动问题,影响其控制灵敏度。
1.3输出回路设计
由于PLC输出方法会受到输出端所带负载类型、输出点动作频率、输出电流大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PLC控制系统输出回路设计时,必须要对各种主要输出方式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PLC输出方式。例如继电器输出对不同公共点的负载类型、电压要求都比较宽松,允许的带负载电流也比较高,但使用寿命会受到负载电流的直接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快,比较适合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点动作频率在6次/min以下的PLC控制系统。而晶闸管输出与晶体管输出的响应速度较快(响应时间分别为1ms、0.2ms左右),能够适应高频动作控制需求,但带负载能力较差,比较适合输出点动作频率较高的PLC控制系统[3]。
1.4驱动电路设计
在不同PLC控制系统输出回路设计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选择了晶闸管输出、晶体管输出等输出方式,PLC无法直接带动负载,则还需利用三极管、固态继电器等在PLC外部加装驱动电路,并安装保护电路与浪涌吸收电路,以免电磁干扰等问题对PLC运行造成影响。此外,为满足控制系统的后期维修需求,还要将PLC的印制板改为插拔式板,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输入/输出布线。
2工业自动化生产中PLC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制
2.1软件编制准备
PLC的编程难度虽然相对较低,通常仅需要使用数量较少的电器控制梯形图与命令语句,即可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自动化控制需求来完成软件编制,但为保证编程准确性与高效性,仍需在编制PLC控制系统软件前,熟悉PLC软件说明书,并将准确的梯形图画出(如具有图形编辑器或软件包,可省略此环节)。
2.2程序设计
在PLC软件编程过程中,首先應明确操作方法、需完成动作等方面的系统控制要求,并将转步时间、模拟精度等控制参数确定下来,为编程提供明确方向与标准。之后则需要对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设备应用情况加以了解,并将各种机械设备区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两大类,依次完成输入输出地址的分配工作,保证每一个输入信号、外部负载均能够与输入地址、输出地址相对应、输入、输出地址分配完毕后还要列出清晰的分配表,并利用梯形图或助记符语言来绘制相关控制流程图,为具体的控制程序设计提供依据。最后,则是要按照设计出的完整程序来对PLC控制系统进行模拟调试,查看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实际控制需求,如存在控制精度不足、动作异常等问题,则应分段进行调试[4]。待调试完毕并确定PLC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实际控制后,则需要交付用户进行试运行测试,如试运行测试时PLC控制系统同样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即可将软件程序固化到EPROM,以免因程序丢失而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要想设计出符合实际控制需求的PLC控制系统,必须要在硬件设计阶段把握好PLC选型、输入回路设计、输出回路设计等设计要点,同时按步骤完成各项软件编制准备与程序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常贵.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及安全可靠性分析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33(06):138-140.
[2]陈盛开.装卸料小车运行的总体框架结构及PLC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高新区,2018,(02):23.
[3]王华.PLC控制系统设计的要点与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09):85-86.
[4]苏晓峰,史启程,刘金颂等.基于PLC的工业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