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诗歌专练

2021-03-08 02:54张志先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唐诗首诗诗人

张志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遇冯著①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③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④生几缕。

注:①冯著:韦应物友人,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③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④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1.下列對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问自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

B.燕子飞得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我们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的失意而不快不平。

C.整首诗歌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婉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细细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D.这是一首赠诗,诗人以严肃庄重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友人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体贴、慰勉。

2.这是一首情谊深长的诗作,试分析诗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雁门太守行①

李贺

黑云②压城城欲摧,甲光③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④。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⑤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⑥为君死。

注:①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②黑云: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③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④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⑤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⑥玉龙:宝剑的代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黑云”写“我方”军队气势之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二字,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

B.“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C.“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

D.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4.试分析尾联,说明诗句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特点。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贫

韩偓

手风①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②。

窗里日光飞野马③,案头筠管长蒲卢④。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⑤。

注:①风:这里指风痹,风湿病。②九局图:指棋谱。③野马:这里指春天浮在沼泽上游动的气体。④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常产卵于小孔穴中。⑤试齐竽: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一一判别,合理使用。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手风”和“眼暗”,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寂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棋也不愿去下。

B.颔联抒情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C.“安蛇足”与“捋虎须”,表达了诗人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但在危急关头,为报效国家,却会抵制残暴而不可一世的恶人。

D.这首诗外形奔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质问中带有微茫的希望,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可谓情切而辞婉。

6.阅读全诗,我们该如何理解诗的标题“安贫”?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楼月[注]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虽同”表现的是见月伤别,触景生情,诗人以月之相同来突出人之别离。

B.“两地阴晴”突出了距离遥远、景象有别,以处境不同的想象来表达担忧之情。

C.颈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上句实写,下句虚写,这样写拓宽了诗歌意境。

D.整首诗饱含诗人对友人的浓浓思念之情,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孤独寂寞之意。

8.阅读全诗,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各在一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州腊夜①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③,孤灯落碎花④。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腊夜:除夕之夜。②赊:遥远。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④碎花:喻指灯花。北周庾信《灯赋》:“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指诗人在清晨听到号角前,一直静听更漏声;“孤”字既表现客观环境的冷清,也反映诗人主观感受上的寂寞。

B.“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然后自然收束全诗。

C.诗歌前四句随时间推移,写了深夜难寐、无法入睡到恍惚成眠、梦里思家,再到清晓梦断、痴望灯花的过程。

D.这首诗是作者戎昱来到桂州后第二年的岁暮所写,整首诗很好地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的思归之情。

10.阅读全诗,试分析颔联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微之①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②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③韩郎④相次去,夜台⑤茫昧得知不?

注:①微之:唐朝诗人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悼亡扫墓,“有宿草而不哭焉”。③阿卫:微之的小儿子。④韩郎:微之的爱婿。⑤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开头,交代时间、写诗原委和感情状态,直承标题:晚上梦见和元微之携手同游,早上起来泪水沾满了枕巾,也无心擦拭。

B.“咸阳宿草八回秋”,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这里说明元稹已经离开八年了,自己在世间苟活,任时间蹉跎,相信终会与君一见。

C.“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两句对仗虽不甚工整,却简单直白,同时还有着丰富的内涵,成为纪念过世好友的经典之句。

D.“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由这首诗,我们能感受世间确有这样一种真情,也可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知己。

12.这是一首悼亡诗,请分析其情感与表达特点。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望

王绩①

东皋②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③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注:①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生活于隋末唐初,不乐在朝,曾数度辞疾弃官还乡。②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③犊:小牛,这里指牛群。④采薇:薇,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诗经》有《采薇》篇,古时常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倚”即“徘徊”;“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诗歌前四句写薄暮中所见的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家山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狩猎归来的动态场景,通过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可以看出诗人的郁闷与孤单。

D.这首诗写于初唐,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但其一改南朝绮靡诗风,质朴而生动,的确难能可貴。

14.诗人在诗中提到伯夷、叔齐旧事,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三子

陈师道

去远①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②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注:①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父处寄养。②了知:确实知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远”二字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其实诗人并非真的能忘情于妻儿。

B.“眉目略不省”,意为与妻子儿女离别虽只有几年,但心中却感觉时间十分长久,其中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深沉感喟。

C.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见亲、寻亲、思亲的全过程的心灵感受,语浅情深,耐人回味。

D.诗作感情真挚而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悱恻感人,达到了颇为不易为之的艺术境界。

16.结合全诗,说说该如何理解尾联所表达的意蕴。

答:

【参考答案】

1.D(不是“严肃庄重”,而是“亲切诙谐”。)

2.①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展望前途,对生活充满信心。②对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诗人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积极勉励。

3. A(不是写“‘我方军队气势之盛”,而是写“敌人来势凶猛”。)

4.①诗句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丰富而奇特。如以“玉龙”写宝剑,以“黄金台”三字设色,都很新奇。②诗句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既有外在形象,也写了内心活动,凸显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也烘托了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

5. B(不是“抒情”,是“写景”。)

6.①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②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7.C(“上句实写,下句虚写”错误,应当是“上句虚写,下句实写”。上句想象友人夜晚在江边思念自己,是虚写;下句写自己同时也在池边望月思念友人,是实写。)

8.①首联明示读者两人各居一方,虽然眼前的明月相同,可是人却不在一起。②颔联交代两人相距太远,因此不知对方所在地的阴晴变化。③颈联写作者站在江边远望友人,也体现距离的遥远。

9.C(不是“前四句”,而是“前六句”。)

10.①以动衬静。在深夜,雪落在竹子上的声音十分清晰,这就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寂寞。②虚实结合。上句实写醒时所听之境,下句虚写在梦中回到家乡。③寓情于景。诗歌用雪声和悲凉的梦境来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11.C(“这两句对仗虽不甚工整”应为“这两句对仗工整”。)

12.①情感:诗歌不但写出了对好友的思念,更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渐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世时内心的荒凉。

②表达特点:整首诗都从与泉下老友对话的角度来写,而且全是诗人自己的絮絮叨叨,更显情真意切、悱恻缠绵。

13.B(不是“前四句”,而是“中间四句”。)

14.①尾联中,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②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于是想到了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以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15.C(并非“见亲、寻亲、思亲”,而是“思亲、见亲”。)

16.①从表面意思来看,尾联是说在离别几年后又见到亲人,虽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仍担心眼前会面只是梦境,心中难以安定。②诗人借此真实情境中的彷徨心态,抒写了经年别离的痛苦,表现了渴盼与亲人长久团聚的真切感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中学)

猜你喜欢
唐诗首诗诗人
《上课没人抢》
唐诗赏读
“诗人”老爸
愤怒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