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影 刘诗梦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民身体健康,还容易导致社会大范围的恐慌,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对食品安全开展监测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与之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以技术支撑相关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阶段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体系有待优化。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以及检测方式不合理的问题。(1)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明确说明何种违法行为是需要接受法律惩治的,因此对于安全检测监督水平的提升有所抑制。一般仅通过区域监管的方式来落实法律法规,而有些企业不顾法律要求,多次在法律边缘进行试探,仅仅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没能将可能带来的危害考虑在内。(2)在检测标准方面,我国虽已推行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但由于地方企业以及国家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和区域管理上的差异,因而所设定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能覆盖所有人群和食品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检测工作的开展进度,使得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构建的程度没能跟得上国际标准。在这种不统一的标准影响下,很多企业难以明确自身所使用的添加剂亦或是其他残留物等能否满足部门所给定的要求,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提升了检测的风险。
2.相关检验设备落后。食品安全问题是近两年的热点问题,但其发现的时间较晚,因此所引入的检验技术和使用的设备有所落后。即便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充分强调了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培养相关检测人员,但部分企业缺乏资源,所使用的技术并不符合目前国际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要求。更有部分企业不愿意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使用的设备甚至来源于大型企业所淘汰的机器,因此在此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监督机制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3.人员素养有待提升。食品安全是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其中自然少不了检测人员。但就目前我国所构建的人员结构来看,高精尖人才的比例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检测中对于质量以及安全精度方面的要求。即便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已然加大了对于检测人员培养的投资力度,但所引入的人才仍然缺乏专业的知识。即便是拥有了专业知识,但在岗位中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应的管理经验,一旦出现突发性问题,相关人员就手足无措,影响了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
4.分工规则不够明确。食品安全检测包含大量的环节,工序较为复杂,需要企业、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同时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因此整个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因而需要各部门分工明确。但就目前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部门结构来看,仍然存在着多项职责难以平均分配的问题,使得质量提升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甚至有些部门敷衍检测活动,所提出的报告和给定的数据内容难以考究其真实程度。
二、强化食品检测体系的策略分析
1.构建完备的检测体系。要给食品工作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方面提出底线要求,在向市场投放产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要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全面调查目前食品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吸纳多方面的建议,找到现行法律法规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对应的完善和优化意见。要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分析目前国际上流通的法规内容,找到其中适用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具体条例,从而保证所形成的法律法规内容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执行性。要深化检测标准,找到企业、行业、地方和国家四个层次上所设定标准的矛盾之处,结合我国国情统一相应的检测要求;对于不符合目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检测监督管理条例要予以修改或删除,找到其中相矛盾的内容,利用整合的方式,形成科学合理且直接明了的检测标准;全面调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各项指标,积极予以整改,剔除其中不相符的内容,从而保证后续食品安全检测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作用下,要保证所给出的检测方案更为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把控好食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环节,并就储存运输和原料处理等方面开展对应的检测检疫活动,强化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从而保证在原料或食品加工预处理阶段就予以控制,实现源头管控的目标。定期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抽检,尤其要加大对区域内的小作坊和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力度,从而保证整体监测水平的提高。
2.研究开发新型技术。支持食品安全检测新技術的开发与应用,在财政以及人力方面提供大量的资源,设定对应的支持部门,使得研发机构有足够的资金探寻新技术,并检测新设备是否能够应用于相应的检测活动中。这就需要各部门联动,为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引入提供更为有效和积极的环境,使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在吸纳国外优秀技术的同时,要找到其中的漏洞,结合目前我国国情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标准,优化其中的子项目,保证将技术落到实处,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引入高素质检验人才。我国现阶段人员培养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是大量引入新型高精尖人才,二是培训目前已经在食品安全检测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对于引入的新型人才,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高端人才下到基层,参透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升企业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认知程度,形成大国大爱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现阶段已经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人员,要定期开展学习交流讨论会,积极讲解与现代技术以及新型设备相关的内容,并为其提供实践场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后续工作中还要设定考核制度,对于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没能发挥个人效能的工作人员则要给出对应的惩罚意见,确保形成优秀的工作机制。
4.明确各环节的权责。调整我国检测部门的工作内容,基于检测中的各个环节,确定每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范围以及权责归属,设计科学的占比,使得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充分了解到自己在整个检测项目中所起到的限制作用。提升企业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的认知程度,加大考核力度,为每个部门和单位设定管理方案和目标。引入监管机制,要求监管部门深入到具体的检测活动中,确定各部门和单位是否履行自身职责,提升常规化监管的作用力度。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予以重视,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检测体系,这样才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