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摄影师和艺术家不得不留在家里,思考新的创作方向。然而积极的一面是,暂时放缓的生活节奏反而带给人们更多深度思考的空间。居家的时光让摄影师迟迅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并决定将脑海中萦绕已久的想法通过影像进行呈现。他一边照料出生不久的儿子,一边在家中利用一起看似平常却又充满创意的材料进行《神经元与宇宙》(Neuron & Universe)系列作品的创作。
“这组照片的灵感来自101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迟迅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了扭曲时空中的星光弯转。1919年5月的那次日全食,证实了他的理论。与此同时,人类大脑中1000亿个神经元胞体,与宇宙中星系的总数和结构惊人地相似,这是非凡的宏观与微观对应。”
在摄影师看来,《神经元与宇宙》系列作品不仅关乎宇宙星辰、神经网络和光的旅行,也关乎生命能量的聚散,是2020魔幻之年在迟迅脑海中闪动出的几个瞬间的视觉化呈现。
迟迅是美國加州拉古那艺术设计学院(Laguna College of Art+Design)副教授、策展人、摄影师、设计师,曾获《华人》杂志“北美十大杰出青年”“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策展人奖。
《神经元与宇宙》这组作品的拍摄始于什么时候?大约拍摄了多久?
迟迅:这组作品的创作始于2020年夏天,陆陆续续拍到了年底。拍摄了大概十几次,每次我都尝试一两种特殊光效。目前,它是一个仍在持续进行中的项目。
这段时期对我来说非常特殊,因为我的儿子刚刚出生不久,新生儿睡眠时间完全随机,所以我都要等到晚上孩子入睡后再开始拍摄。这个时间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非常碎片化。有几次,我在黑暗中不小心碰到了三脚架,吵醒了儿子,这种情况我基本就要改日再拍了。
创作前是否有明确的拍摄计划?在你看来,摄影师应该如何围绕主题设计拍摄方案?
迟迅:我最初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想把模特假人拍出真实感、生命感,甚至神圣感。同时,我希望通过光构造一种视觉场景,让作品暗合某种故事性。比如,在构思主光源从模特头部后面射过来时,我所想象的景象类似某种星球升起的场面。在拍摄准备期,我会去NASA美国宇航局网站上寻找灵感。在研究不同光效时,物理学家们对光的解释让我深受启发。比如,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光在穿过巨大引力场时会发生弯转,这让我在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有趣的意像,我迫不及待想通过摄影去视觉化这些影像。
其实,我并不太喜爱按照主题进行拍摄,我喜欢每张照片都完全不同。但是现实是,如果心怀观者,希望他们能感同身受摄影师通过作品想表达的内容,拍摄同一主题的系列作品更容易达到这个目的。一组风格连贯统一的作品,会带给观者更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与情感体验。
这组作品体现了对光源的巧妙运用,光的色彩和结构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气氛。对于光源的选择有何考虑?拍摄过程中还使用了哪些装置吗?
迟迅:这组作品所用的光源中,没有一个是专业摄影灯具。它们有圣诞节的彩灯,音乐会的荧光棒,闪闪发光的小孩玩具,还有带LED的小家电,比如充电宝上的指示灯,等等。一方面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受到时间和拍摄地点所限;另一方面我也对各种光源的效果都很有兴趣。我曾听说导演乔治·卢卡斯拍摄星球大战时,曾在自己家的一个水桶里创建了在星系中穿越的特效。
对于光源考虑,还有一个挺重要的因素是对阴影的控制。好在我所用到的光源都相对小而微弱,比较容易让我塑造阴影。我并不喜欢光明普照、各个细节都一览无余的照片,影子在摄影中和光一样重要,它们可以更好地衬托并刻画出光的形态。有趣的是,摄影一词的英文“Photography”词源的本意是用“光”画,而中文则是摄“影”。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国画的“留白”和摄影中影子的“守黑”异曲同工吧。
在你看来,疫情对摄影师及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迟迅: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都有。我居住的美国加州地区从2020年3月份开始颁布居家令。作为一个热爱人像和风光摄影的人,我既无法和团队(模特、化妆师)安全地合作,又不方便外出。好的影响是,我有了更多时间思考、构想画面,也有机会阅读更多其他门类的书籍。我觉得艺术和科学的共通之处都是makingconnections(制造关联)。不同人之间的关联,不同景物之间的关联,不同门类事物之间的关联,等等。最终是创作者和观看者在不同经历、情感上的关联。2020年3月初,我在南加州拉古那海滩(Laguna Beach)举办了人像和风光摄影的个人展览,不料开幕才几天,加州就宣布居家令,作品被封存在空空的画廊大半年。这固然遗憾,但和因疫情引起的许多家庭的生活巨变相比,太微不足道了。我想好的摄影作品要么体现现实,要么超越现实。我觉得还是挺幸运,能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有机会在家中一个漆黑的角落,拍出自己头脑中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责任编辑: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