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研究所
199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数字鸿沟”一词。他指出,拥有与未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之间存在鸿沟。中国积极推行的“宽带中国”、“互联网+”战略、数字中国,乃至接下来的5G战略,都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战略举措。“注意力”是数字鸿沟的重要组成。在互联网上,注意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其分配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可以把注意力的鸿沟填平,让更多的普通人被关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发挥更多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社会会更繁荣,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也会更强。
过去几年,因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长期投入,视频领域的基础条件快速成熟,促进了视频时代的到来。很多条件在中国是得天独厚的。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视频,它们鲜活地呈现了普通人的生活。
鸭绿江上的放排人,把高山上的木材顺着水流运出来,这种古老的水运方式以前鲜有人知,如今却被数百万人关注。
城市建筑工地的潜水员,很小众的职业,但一二线城市的每一座高楼大厦都需要他们。建高楼打地基时,需要用电钻挖几十米的深坑,电钻头掉了需要他们潜到几十米深的浑浊泥水中,把电钻恢复原位。
时光倒退五六年,大众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些内容,并一键下单购买这些商品的。短短几年内,至少有四个条件具备了。
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二是4G网络的普及,普通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移动网络的费用。即使在很偏远的地区,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支付的便利。
四是物流网络的发达。
这四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全民可以享受,为视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视频作为新时代的文本,相比于文字,它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视频比文字在表达上更真切,内容更丰富。二是视频的拍摄和观看门槛更低,适合全民参与。人类对视频信息的接受是最天然的。
正如文字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视频也会改变社会的一切。这种改变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补充,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增量,而是彻底的改变。
未来,如果我们的个人设备从手机进化到眼镜,进化到VR、AR(增强现实)以后,影像化的产品会更大地改变这个世界。所有的应用,都要重新再设计一遍。摄像头内置进手机,人人都可以方便地拍视频,因而,视频与人之间的精准匹配成了核心问题。
最近10年,学术界又发展出一整套用于分析图像、分析文本、分析语音内容的工具。给出一张图像,可以分析出场景。这是在学校还是酒吧?里面有没有人或动物?他们高吗?不管这是对文本还是影像,都可以让计算机建立對内容的理解。把AR技术应用在用户拍摄视频的环节,给现实生活的画面加入一些虚拟的元素,这属于增强现实,使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更好地互动,使人们在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候有更多的新奇体验。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无论是明星还是大V,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拥有平等分享和被关注的权利。
视频让每一个生活都可以自我表达,被看见,被欣赏。每一个存在都是独特的,生活再无高低之分。这是更加真实的世界的镜像,是一花一世界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因为可以相互看见,所以一些社群形成了。
中国有3000万名开大卡车的司机,他们为生计长年在外奔波,还可能会遇到车匪路霸,与家人聚少离多,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很少被关注,也很难与外人沟通。全世界的海洋上漂着无数的常年不能回家的海员。
而在小视频中,当一位大卡车司机在驾驶室里不经意间拍下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被另一位大卡车司机看到时,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快乐、痛苦和压力,彼此找到了共鸣,也更加自信了。这是一个社群的形成过程和它的力量。
也许,对外人而言,很多视频毫无价值,但对拍摄者自己而言,它却是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这种社会功能,部分可以经由艺术家的创作来实现,但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毕竟有限,社群让很多人获得新的知识,得到认同,相互支持,提升了幸福感。
当我们把不同的变量输入“被看见”这个公式时,还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