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学工作更为重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讲授传统节日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來源、发展历程以及当代社会弘扬传统节日的意义,拓展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有关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节日相关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谈谈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还可以举行与节日相关的活动。若是选择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举办包粽子的活动;若是选择中秋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月饼。同时,《传统节日》这篇课文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涉及较为全面,教师可以针对每个节日,设置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除了讲述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师还应向学生讲解文章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学会尊重他人;当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误会时,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真诚。传统礼仪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以及待人接物等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又如,为促进学生融入文章所刻画的情境,深入体会每个字、词、句的内涵,从根本上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咬文嚼字能发挥良好的效应。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梅花》时,教师可以介绍王安石的其他作品,再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与梅花相关的古诗,并在课堂上朗读,让学生互动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词汇是说话和写话的基础,标点符号是突出语势的工具,加强这些知识的应用,对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例如,《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取材于日常生活,讲述的是水的变化及其利弊。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融入生活元素。如结合文本内容,列举水蒸发成汽、水凝结成冰等实例,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教师要着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通过加强对雨水、冰雹、蒸汽等词的音和词义的讲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组词、造句。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全文后,选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型,如“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等,让学生仿写句子。同时,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冒号、双引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信息技术往往能够起到思维导图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辅助阅读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刻画书籍中的故事情节。
例如,在教《景阳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武松打虎的形象。通过突出武松的人物性格,使学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认知《水浒传》,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整本书兴趣的同时,教给学生实用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文本中的知识点,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生成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