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03-08 06:34:05李丹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晋中030600
文化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价值观

李丹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晋中 030600

中华文明经过5000多年的变迁更显其意蕴悠久,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纳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比如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协和万邦,爱国敬业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提升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要在全社会营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让带有传统意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深入人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表达,从学校、单位、社区等等大力宣传我国优秀文化,深刻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国泰民安的国家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1]。从十三大到十九大,我们要建设的理想国家定位发生了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变化,从古到今,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最高追求,一直以来都为我们所重视。除富强外,人民也一直为国家所重视。古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今有习总书记谈到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关于文明,《晏子春秋》里讲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仪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礼仪,便与野兽无异。“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等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看法。在当今时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要注意形成和谐的关系。

(二)自由平等的社会观

《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儒家所讲的大同社会,显然它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1]。自由就是自己做主而不被外力所影响。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自然”与“自由”的含义相同。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有自由,而这里的自由是以道德和法律为底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喟叹体现了古人对平等的渴求。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所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等是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出发点之上的。关于公正,《史记·伯夷列传》有相关描述:“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体现了古人对公正的重视。在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样体现了公平公正。对于法治来说,《晏子春秋·谏上九》中:“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的表述体现出了古人对法的推崇,如今党中央同样号召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和守法用法,禁止出现超越法律的特权思想和现象。

(三)厚德载物的人生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对个人的基本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范仲淹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杨靖宇、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不断激励着现代青年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当中;宋代朱熹认为敬业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当代,我们首先要对工作保持敬业态度,恪守职业道德,不断创新,才能为中国梦贡献自己切实的力量;关于诚信,古语所讲的“诚即天道,天道酬诚”是指言行要遵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待人真诚,信守承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传统的仁爱思想也一直为我们中国人所认同。对公民个人而言,要仁爱待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藏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应继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有效途径,提升我国人民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新时代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2]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面融入国民教育,让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入书本。对于小学,可以推出有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读物。对于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进行戏曲的表演,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来营造全校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3]。其次,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会深刻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其更为有效的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对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能够让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这些媒体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有着广泛的受众,能够通过广告、节目、短视频等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群众。其次,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的民族节日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心中。最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于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吸收,同时借鉴外来文化优点,运用现代人更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创新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激发文化活力。

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更需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添传统色彩和时代特色,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当前用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出现的困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了解和深究。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价值观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