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分析

2021-03-08 09:12梁思棠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内心绘画

梁思棠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意义、尊严、价值、情感,是从价值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探究思考的结果,其在绘画中表现为对画家自我精神、情感价值的关注。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画家的心性、品质和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一直贯穿于传统绘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章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对深蕴其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具体阐述。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绘画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画家。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绘画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的发展创新中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中国传统绘画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为满足生活需要,人们开始进行简单地模仿绘画,岩画和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都是当时的绘画作品,其中绘制于陶器上的《鹳鸟石斧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以写实的手法创作了鸟、鱼等外在事物。商周时期,随着青铜技术的发展,绘画更多地以纹饰形式应用于青铜器皿上,商朝绘画庄严而缛丽,西周则更具典雅特征,其绘画更多地具有装饰性功能,因而大多为对称性的图案,颇具观赏性和装饰性。秦汉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突破了商周时期绘画的实用性、神秘性、装饰性特质的束缚,在其写实画风的基础上,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了客观事物的生气和神采。隋唐时期则是我国绘画的繁荣期,在题材、风格、技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内容方面,其中山水画日趋成熟,花鸟画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风格方面,隋唐使其绘画的造型更加生动准确,其细节刻画也远远超过了前代画家。两宋时期,我国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从市井生活到自然田野,从平民百姓到妖魔鬼怪,呈现出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艺术特点,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展现北宋城市生活的巨幅风俗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画家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借以山水、花鸟来展现内心的情感,涌现出了郑燮、徐渭等一些极具个性的画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传统绘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思想精神,不仅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贵宝藏,更是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内涵

注重个性发展

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为修身养性理念,强调对个人品性、思想的修炼,自古便是历代文人志士最高的思想追求,这一理念也被巧妙地运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中。自魏晋以来,中国传统绘画便确立了风骨、气节、神韵等传统美学概论,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将自身风流气质所展现出来。正如古话所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文艺创作者必须注重个人品性的修炼,如若其内心品性不高,则落笔就没有章法,这种绘画理念要求绘画者不仅要追求技艺的高超,更要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品性、修养,实现人品与画品的双向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创作者对自我情感的追求。限于晋升之路的堵塞,部分文人志士仕途无门、壮志难酬,内心忧情无处发泄,故而将仕途上的追求转变为自我内心的修炼,寄情山水、隐居一隅,以实现内心的慰藉。其表现在传统绘画中,则为宁静致远、天真淡泊的绘画意境,其中渗透着创作者超凡脱俗、实现自我提升的精神追求。

关注自我内心

中国传统绘画在创作过程中强调画家的内心情感,即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寄托于绘画作品,并借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艺术形式怎样变化、发展,归根结底都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志,即对创作者自我内心的关注,这一绘画理念极大地体现了传统绘画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大多重视画作的写意,不求写实,只求神似,借以表达自我内心情感,这同追求高度写实感的西方绘画理念截然相反。清代文人画家郑燮便是这一绘画理念有力的践行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落于色相而不至于梗概……”,郑板桥在画竹过程中强调眼中之竹和心中之竹的高度统一,将主观之景和心中之情完美融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将关注自我内心的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表现方式

“写意”的审美追求

“写意”,顾名思义,描写事物的神韵、意境,强调对物象“神似”的追求,从而摆脱外在物象的束缚,赋予创作者更加宽泛的艺术表现自由,使得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将其主观思想同绘画艺术相结合,进而实现物我的高度统一。“写意”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追求。“写意”这一艺术表现方式贯穿了中国古代的绘画始终,至魏晋开始,我国古代绘画便开始了由形似逐步向神似转变的过程。东晋顾恺之在《洛神赋图卷》中践行了这一绘画理念,通过一个曲折的神仙故事,为大众展现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苦闷心情,这一以形写意的绘画理念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树立了新的审美标准,开启了中国古代“写意”绘画的新篇章。

笔墨运用

“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依赖于酣畅的笔墨和线条来实现,这同西方绘画中运用点、线、面等来表现各种各样物象的客观外在不同,中国传统绘画依赖笔墨的运用来画出外在物象的神韵。创作者可以运用笔墨的粗细、长短、浓淡、枯润等方式,并通过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刚或柔的笔法来模仿所绘对象的不同质感,同时还能借以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和意志。例如,徐渭的画作大多墨酣淋漓、恣意酣畅、气势纵横,侧面展现了其豪爽恣肆的性格特点。自宋代确立“以书入画”的绘画理念后,绘画中笔墨的运用便具有了抽象的形式美,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将绘画同其身心合二为一,达到了物我相通的精神境界,用笔墨来展现自我灵感或是片刻的情感,从而赋予了绘画相应的人文情感。因而,笔墨并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更是创作者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学识阅历以及道德情操。

“比兴”

“比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对此解释道:“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以物喻人,借物寄情,进而增强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兴”最早见于《诗经》,而后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风景画中人的情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自然花鸟画、山水画大多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画中,创作者将自我情感借以花草鱼虫等自然物象表现出来,使其绘画作品极具主观思想和人文情感。此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创作者常常选取极具鲜明特征的对象来表达某一特定精神品质。例如,在文人画中,创作者常常以梅兰竹菊为创作内容,并为其赋予了人的主观情感,梅花的坚贞高尚、兰的淡然恬静、竹的刚正不阿、菊的洒脱高傲,创作者往往借以表达自身廉洁不群、卓尔不凡的精神情志。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绘画兼具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艺术结晶,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我国文明史上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内心绘画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