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21-03-08 09:12顾媛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播方式受众

顾媛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家、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变得频繁起来。因此,要想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必须借助全新路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新媒体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文章便以此为核心展开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最后提出相关的传播路径,以供参考。

在任何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新媒体都更具优势。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全面拓宽文化传播范畴,加快传播时效。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优势,以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扩大了传播范围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只要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便可以在有网络的状态下大范围接收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观点。在此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密切相融,便可以让更多群体接收和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更加明显。传统的传播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传播效果还无法得到保证,新媒体传播则在大大降低传播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使得受众人群也随之增多。同时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创新了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得到大幅度改进与创新,同时也促使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交流变得密切起来。新媒体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最明显的区别便在于,它并没有对文化传播者及受众群体提出明确要求,双方界限较为模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所有人都可能成为文化传播者或受众群体。同时,传统传播方式的弊端与不足也得到了弥补。因此,这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还为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

多元化

多元化方向主要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新媒体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方式得到改变,加之受高时效等优势的影响,传统文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已成定局,文化传播体也逐渐呈现多元化。任何一个机构、组织、个体等都可能成为文化传播者,而且新媒体环境并没有对文化传播者提出硬性要求,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传播者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就比如,在网络上分享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同时该内容就会传播给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分享者便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诸如此类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因此,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多元化特征愈加鲜明。

多样化

传统文化的多样化传播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当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媒介出现后,如果还是将传统方式下的文化内容转移至新媒体媒介,可能无法与之相契合,这时就需要对文化内容予以创新和深入挖掘,文化内容也会随之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传播者与受众群体数量的增加,同时也使传统文化传播面临一定挑战。为了满足大部分现代人思想,利用新媒体媒介传播时会对传统文化内容予以丰富,即使是人们平时常见的文化内容也可以在不改变内容内涵、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让人们看到更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灵活化

灵活化同样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之一,主要体现在传播渠道上。站在传统的传播方式角度来看,传播渠道单一,效果不佳是普遍现象。当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全面革新传播渠道,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显得非常必要。新媒体环境下衍生出了许多全新传播渠道,这给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当人们想要了解某种传统文化时,不用特意购买书籍、报纸等,电子设备便可以获取文化信息,且获得到的信息详细度远远高于传统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来搜索想要查询的传统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

对文化内容予以重构

从新媒体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虽然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诸多优势,但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不能只看到单面性,也需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化特征。就传统文化而言,碎片化并不利于文化弘扬与传承,对文化内容予以重构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传统文化内容呈现碎片化。如果传统文化传播出现碎片化现象,就可能导致文化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从而会削弱传统文化价值。在重构内容时,可以对内容予以创新,拉近内容和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找寻社会群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使社会群众能够汇集起来讨论相同话题,如此一来,既拉近了受众间的距离,又进一步增加了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注传统文化内容挖掘

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化传播者、受众群体的要求较为模糊,所以在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更应关注文化内容挖掘是否合理。文化传播者在社会中除了承担传播责任外,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应对自己传播的内容负责,确保能在社会中形成正向的引领力量。切勿为了迎合主流过度娱乐化,要在满足社会群众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价值。当前,我国已经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现在各行各业。例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事、唯美的影像、精良的制作,从中国可移动的上亿件文物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100件作为中国文明的信物和载体,用100个5分钟的短片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以全新视角认识理解中华文明。让观众了解,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要把他们创造的美,继续传承下去。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内容传播已经渗透在众多领域,其重点便在于传播的文化内容是否合理、适当。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予以挖掘极为关键。

加强监督引导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只有加强监督引导才能确保传播内容的合理化。这就需要制定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化传播保护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对于新媒体环境中正在传播的传统文化内容,应进行审核与考量,确保文化内容具备完整性和客观性。在该过程中,还需在众多文化内容中进行筛选,把存在虚假、不完整、不规范或带有误导性质的内容加以去除,在根本上引导传播者挖掘正确传统文化资源。此外,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如果过于娱乐,就可能会扭曲原意,在社会上引起不良舆论。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必须尊重文化。基于此,针对娱乐性较强的文化内容必须加以纠正、管理,以打造良性的文化传播环境;针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低俗的文化,必须强化执法,要对传播者进行相应惩罚,并及时关闭传播渠道,对传播内容进行删除。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未成年人也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体,为避免未成年人遭受不良文化影响,必须全面监督、正确引导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不仅扩大了文化传播范围,还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也变得较为丰富,如传播者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渠道灵活化等。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化内容予以重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以及加强对文化传播的监督引导力度等有效传播路径,可以为人们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方式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