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奠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教学质量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好的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更是确保高校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将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任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类型较多,除了普通高考生外,还有技能高考生源、中职单招生源、普通高考单招生源及中高职联合培养“3+2”生源等,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文化底子薄,责任心不强,在知识接收上基本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加之学生自身自控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玩手机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课程整体过关率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受到财政资金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往往难以跟上教学的不断发展,存在设备台套数不足、设备老旧、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目前高职领域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低,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这些都不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体系,所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调研和论证,从而使得培养的人才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然而有的学校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太重视,有的多年不变,有的每年都在变化,显得比较随意。另外,由于近年来质量工程的增多,专任教师教学外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导致教师潜心教学研究的时间受到了挤压,再者就是对教学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高职教育生源类型多样,教师授课前首先要对授课对象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于中职升学的技能高考生,他们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文化底子相对较弱,教师授课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多一些;对于“3+2”的中职生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好、文化底子薄的问题,授课的进度应适当放慢,重点是加强纪律和规矩意识的培养,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普通高考生,属于各种生源中素质和能力最好的一种类型,在知识的讲授上相对要更全面一些,要求也更高些。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授课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更加具体地、直观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甚至包括学生个体情况。为此,授课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做出动态调整。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是教好一门课的前提,除了分析了解学情外,还主要包括教材准备、教案准备等。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由于学生的层次相对较低,做笔记习惯和上课知识吸收能力有限,教材外的知识扩展太多,不便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复习,所以所授知识更多地依托于课程教材。目前市场上同一门课的教材较多,教师应多对比,精心选择规划教材和适宜所授对象的教材。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授课人员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等而设计的基本条件,体现了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思路,设计好教案会使教师授课时游刃有余、从容把控课堂,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态度决定成败,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去钻研教材和教法,尽心尽力地去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用对待公开课的态度去上好每一节课。二是教师要有虚心求教、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社会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啃老本,同样也有不会的知识盲点,只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给学生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向先进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教师要因势利导,改进教学手段。新时代学生普遍对于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知识的枯燥性,增强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的聊天软件、游戏端,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既让课堂效果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四是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体现教师博爱之心,既教书又育人。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度,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成长动机。一是要加强课程的管理,树立学习标兵,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向标兵学习;二是在日常班级的管理中要注重营造班级和谐氛围,积极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加强班级和宿舍同学间的交流沟通,让先进的学生能主动地去帮助和带动其他同学学习;三是塑造管理者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利用准确鲜明的表达、生动幽默的语言,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持续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上完课后,要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可以结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达到课程的要求,将自己本节课中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一一进行记录,自我提炼,优化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迭代。一是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节课的闪光点和每一个小细节,那么日积月累教师的课堂将会是处处闪光。二是要及时寻觅教学的改进点,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即使课前准备得再充分,设计得再完美,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短短的45分钟完美呈现,也难免有所疏漏甚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梳理回顾,对发现的改进点,逐项剖析原因,反思并找到改进的方法,以免后期再次“趟雷”。三是要勤于记载教学的疑惑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常常会超出教师的“学情预设”,出现来自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和思想火花,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往往让教师猝不及防,但对于课堂教学确是极好的补充和素材,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要能够及时对这些疑惑点进行记载,勤于思考,将课堂上的问题转化为课后的课题,巩固并优化今后的教学实践。
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正处于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但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我们老师不断认清这些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高职教育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