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萌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全球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文化交融和碰撞已经成为常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极具中国特色,歌曲写作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如何以更完善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合中国发展的音乐人才,怎样提高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歌曲写作课程,不仅对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高校发展及地域特色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包含各类优秀的音乐元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内部的优秀音乐体裁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精神财富,在各个时期都是歌曲创作的重要来源,在许多优秀的歌曲中都可以看到对不同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借鉴和改编。可以说,正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音乐元素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才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文化产品。随着我国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密切,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包括民歌、戏曲和曲艺等被大量运用到歌曲创作中,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此外,许多歌唱比赛在过去的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基础上增加了原生态演唱,证明了我国不仅民族民间资源丰富,而且具有无穷魅力[1](14)。
积极推动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写作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体悟不同的音乐体裁,并有效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歌曲创作。民族民间音乐根植于人民群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和心理特征。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创造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歌曲,能够充分发挥高校音乐创作的优势,呈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优秀元素,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建设有特色的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民族民间音乐既有突出的民族性,又强调地域性,写作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实质上就是将高校音乐专业与地域音乐文化接轨,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创建特色音乐专业课程。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创办区域特色高校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发展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立足本区域,融合地域特色创办特色专业,歌曲写作课程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正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地方实用型音乐人才,开办适合地域音乐发展和传承的特色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特色的高校音乐专业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学效果。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写作课程,能够提高学生歌曲创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与歌曲写作课程理论相比,民族民间音乐的获取需要学生进行民间音乐采风及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将传统课程理论学习与社会音乐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热情,以民间音乐采风为基础,将音乐理论更好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主要立足欧洲古典音乐进行歌曲技法教学,目前国内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主要从歌曲曲式结构的框架入手,针对句子、段落和曲式等方面进行歌曲写作理论教学[2](109)。歌曲写作课程定位是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积累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后进行学习。目前,学生学习初期对课程学习热情度较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欧洲古典音乐理论的排斥心理。此外,歌曲写作课程的内容及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歌曲写作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中国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往往忽视实践学习内容,在歌曲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但是歌曲创作能力普遍不强,而且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逐渐下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以欧洲古典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技法使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分轨,剥离了本地的音乐文化与音乐理论,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在理论认知方面出现一些误区。由于地方高校音乐资源有限,对本地民间音乐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歌曲课程内容更新缓慢,难以与当地音乐文化相匹配,一味注重歌曲写作的理论教学。
其次,民族民间音乐与歌曲写作课程融合程度低。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宝贵的资源财富,蕴含了劳动人民的音乐精华。尽管当前我国高校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水平较低,程度较浅显,难以适应歌曲写作的教学要求。各地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与民族民间音乐融合程度普遍较低,教师只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教学,忽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导致学生在歌曲写作实践中对本土音乐认知程度有限,使用相关音乐元素程度不高,难以真正挖掘民族民间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此外,由于教学内容中缺乏引入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元素,缺乏借鉴这些音乐的写作技巧和理论,使得学生在歌曲写作实践中方法较单一,创作思路有限,影响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
最后,歌曲写作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在歌曲写作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及理论与实践环节结合不深等问题比较突出。歌曲写作课程体系相对单一,一些高校尚未通过多元化途径有效将民族民间音乐与歌曲写作课程整合,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实践教学环节缺乏重视和支持,未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民间采风,缺乏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入学习和挖掘[3](140)。歌曲写作课程体系中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不足,使得歌曲写作课程缺乏创新性实践学习,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本土音乐元素的学习和应用,还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歌曲写作水平和能力。
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歌曲写作课程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在要求,还是高校音乐专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二者之间的融合创新建立在掌握大量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属性,并且熟练运用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通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使民族民间音乐与歌曲写作课程高度融合。
首先,深度挖掘和分析民族民间音乐。歌曲写作课程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前提是准确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类型、特点等,通过挖掘和分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特点等内容,充分掌握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音乐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音乐的特征,让学生能够明晰不同本土音乐内容和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了解,更好地在歌曲写作中运用这些音乐元素。此外,在歌曲写作的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授有代表性的演唱形式和乐器等,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挖掘和创作的能力。
其次,丰富民族民间音乐融入歌曲写作课程的路径。创新和完善歌曲写作课程需要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多元化的宣传路径引导学生接触各类本土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民间音乐采风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民间音乐的鲜活文本,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中独特的音乐语汇、器乐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为歌曲创作中正确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奠定基础[4](61)。高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机制聘请民间音乐艺人、传承人,通过课堂教学结合讲座的形式开展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相关活动,以此深化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利用作品分析、音乐作品欣赏和演奏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和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讲座和交流会,挖掘民族民间音乐背后的历史、民俗等文化价值,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背后的文化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最后,完善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体系。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写作课程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歌曲写作课程体系,一是要基于当前使用的主流教材,合理编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相关内容,教师通过汇总整理分类代表性较强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和信息,结合不同地域和民族音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点,与现有教材有机结合;二是要积极开发本地音乐资源,高校与社会共建音乐资源库,积极联系本地文化馆、音乐馆、群艺馆等,收集和挖掘民间第一手的音乐资料和文本,并将其运用到歌曲写作教学中;三是要将歌曲写作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有机整合,将歌曲写作与即兴伴奏课程整合教学,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不同的歌曲作品,根据特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呈现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编创能力和演出能力。
歌曲写作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不仅重视歌曲写作的理论和技巧学习,还强调实际创作能力。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本土极具特色的音乐资源,将其融入歌曲写作课程,可以消除目前歌曲写作课程中实践性相对不足的弊端。此外,二者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不仅有利于各地方高校的发展,对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