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姗姗 孟星星
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源于中国,风靡世界,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茶文化具有不老的基因、传承的载体和流动的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内涵厚重、韵味悠长、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中华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1]。人们通常讨论的茶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层、行为文化层,以及一定物质载体[2],本文亦采之。
精神文化层是茶文化的核心,指通过泡茶、赏茶、闻茶、品茶等活动,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礼仪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了中华民族谦和、淡泊、中庸、雅致等优良品质,融合了“仁礼”“和善”“无为”等儒、释、道思想精华,集“天人合一”“和谐质朴”“宁静平和”意蕴于一体,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3]。
茶道是指通过采茶、制茶、烹调、品饮等茶事品饮活动而产生的精神感悟与感受,既包括制茶品饮之道,又包括通过茶事活动来冶炼品质、提升修养、涤荡心灵,将境界升华到更高层次的过程,且以后者为主。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德是茶人应具有的美德,饮茶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具有美好行为、高尚品德,是茶道思想的精要。
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以“廉、美、和、敬”四字概括中国茶德,即“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4],廉为本,美为境,和为核,敬为上,四者融合汇通,日臻一体,体现了中国茶人和静怡真的思想、自我反躬的觉悟、恬淡平和的心态、重义轻利的胸襟、以俭养德的境界、返璞归真的追求、悲天悯人的情怀、礼让谦和的品德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包括茶俗、茶礼、茶艺等[5]。上古时期为茶的起源期,此时的茶主要作为药用。周朝时,羹饮是主要食用方式,茶成为贡品,开始人工栽培茶树。汉代,饮茶之风盛行,专门的茶具诞生,饮茶流程规范化。唐代,饮茶习惯形成,出现了茶道和茶艺,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宋代出现了专业的茶师,点茶技艺和斗茶活动蓬勃发展,中国茶道传入日本[6]。明代,散茶盛行,出现了泡茶法,黄茶、黑茶、红茶和花茶相继出现,并有了专门用来泡茶的茶壶,饮茶程序大大简化[7]。清代,中国茶风靡世界,六大茶类齐全。近代,茶叶的种植、加工工艺更加科学,茶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
茶事活动的习俗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北京大碗茶、潮汕功夫茶、广西打油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土家族擂茶等丰富多彩的地域茶俗文化,以及持杯礼、斟茶礼、伸掌礼、叩指礼、奉茶礼、座次礼等一系列中华茶事礼仪规范。茶俗、茶礼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客来敬茶是中华传统礼仪风尚。
茶文化载体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等有关茶的文学作品,以及花艺、陶艺、瓷艺、琴棋书画等茶艺术,集中华美学精神与审美风范于一体,极具文学与美学价值。
与茶有关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涉及茶境、茶器、茶礼、茶艺、茶俗、茶修、茶性等诸多茶文化要素,例如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陆游的《听雪为客置茶果》等诗词名篇,以及《茶经》《茶谱》《茶赋》《膳夫经手录》《大观茶论》《北苑茶录》等典籍、著作。
茶艺术独具匠心、蔚为大观,有《春江花月夜》《空山鸟语》《霓裳曲》《幽谷清风》等茶艺名曲;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瓷、明代景瓷宜陶等陶瓷茶具;蔡襄的《精茶帖》、苏轼的《啜茶帖》、黄庭坚的《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赵佶的《文会图》、刘松年的《撵茶图》等书法、绘画名作。
茶文化蕴含着尊重自然、诗意栖居、重德修德等理念,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中国茶人的情怀与担当,兼具文化性与育人性,具有深刻的哲理。“诚于中,行于外”,茶文化的行为文化层融理论与实践、守正与创新、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茶风茶俗;古今载籍,浩瀚如烟,体现了古人对茶文化的审视与思考;茶艺术精妙绝伦,彰显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茶文化载体集文学与美学于一体,给人以文化熏陶和审美享受。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至今仍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树有根,水有源。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源泉,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茶为国饮,茶文化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展现了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人生价值观,是提升修养、冶炼品质、升华境界的有效途径[8]。以茶育人是茶文化教育价值的集中展现。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冲击与侵蚀,缺乏文化素养、文化危机意识淡薄以及民族文化不自信、不自知等现象层出不穷[9],日本茶道实源于我国宋代点茶,韩国茶圣实为中国炎帝神农氏,高丽五行茶是在传承中国唐宋时期饮茶风俗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更是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10]。
在高校中,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中,内外同修,通过开展茶文化节、茶艺展示、茶知识大赛、茶诗词品鉴、茶文化交流、茶艺实训、茶事实践、茶基地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探寻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以茶明理,理性看待外来文化;以茶修身,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以茶励志,在实际行动中提升文化自信[11]。
茶文化创意产业是团队或个人围绕茶文化主体,以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新兴业态,是茶文化开发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热点和亮点。茶文化集书法、绘画、陶瓷、花艺、音乐等于一体,融文学、美学、药学价值于一身,以创意的形式进行综合表达与内涵演绎,这是对中华茶文化价值的最佳诠释。
技术、创意与知识产权是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人们要不断探索技术进步的新路径,注重流程的优化与工艺的革新,比如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及茶的营养价值,开发保健茶、速溶茶、茶食品、茶化妆品、茶医药品等;结合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开发茶器、茶席、茶宠、茶饰等创意产品,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技艺,通过原材料创新、加工工艺创新、造型构思创新等,展现艺术审美,增强茶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人们可以围绕“地理标志产品”,促进茶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建设茶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链的拓展延伸,结合茶用品、茶食品、茶艺术、茶旅游、茶表演、茶品鉴等,不断开拓新市场,为茶文化创意发展开辟新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更要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茶文化外延丰厚,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渗透力,从文学、艺术到建筑、民俗方面,茶文化以谦和、包容、尊重的姿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了与各国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推进了世界茶文化的交融[12]。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吸引游客,是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香馥郁,意境悠长。茶文化旅游可以围绕茶窑、茶泉、茶室、茶园、茶艺园林、茶博物馆,汇聚茶史、茶事、茶具、茶艺、茶俗等内容,结合茶艺表演、茶会茶舞等地方茶俗,以及茶博会、茶论坛等会展交流活动,组织茶研学游、茶养生游、茶生态游、茶遗产游、茶博物馆游等,探寻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品茶香、观茶艺、体茶道、赏茶画、听茶故事、游茶园等活动,游客可以在观美、审美、鉴美、赏美中感悟茶文化的内涵,品味茶文化的深厚底蕴[13],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茶文化外延广阔、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可以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茶文化包含茶道、茶德、茶精神等精神文化,茶俗、茶礼、茶艺等行为文化,其载体有文学作品、茶艺术等,具有教育、文学、美学、食用、药用、经济等多重价值。茶文化价值应用是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茶文化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思想情操,升华内涵境界,传承中华美德;茶文化融于创意,可以激活文创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素材,促进产业发展;茶文化结合旅游,集学习、娱乐、体验、养生、审美于一体,推动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创新。茶文化价值应用广泛、意义深远,期待更多的学者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