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中国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关注。2018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7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多数学业阶段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均高于“十二五”水平。中小学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均有一定的上升,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也均提高了。但存在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指标不同程度下滑等问题。2019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8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学生肺活量也有所改善。中小学生平均肺活量均有上升。但是与“十二五”末相比,部分学段的学生耐力、下肢爆发力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
从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监测数据来看,虽然小学生的肺活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耐力上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这种历史使命下,通过体育课来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十分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课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必须通过有效的运动负荷来完成。
选取南京市金陵小学五年级学生,随机选取2个班为实验班,询问实验对象的近期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等,排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共有受试对象88人,其中实验1班共44人(男生20人,女生24人),实验2班共44人(男生22人,女生22人)。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研究中对被试进行前测(实验干预前)、中测(实验第五周)和后测(实验第十周),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当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缺失测试指标时,其在该指标的其余测试成绩也将剔除,不计算在统计数据内。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2.2.1 文献分析法
主要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网站等为文献检索途径,通过阅读、分析总结前人取得的研究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结果,包括与本文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结果等。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构建本论文研究的框架体系。
2.2.2 测量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本)》中的测试要求,选取肺活量和50m×8作为测试指标。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
2.2.3 数理分析法
运用SPSS22.0处理软件,对实验前后测试的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每个测试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2.4 实验法
2.2.4.1 实验时间
2019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共10周,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40分钟。
2.2.4.2 实验控制
为降低教学内容不同的影响,实验班均采用统一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为消除主试效应的影响,实验班均由同一位体育教师进行授课,每次持续性练习时间为10分钟和15分钟,在基本部分30分钟内实施,运动强度分为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和大强度持续性运动两个水平。在基本部分主要内容讲授完毕后,开始练习。对实验班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进行实时监控。运用Polar Team心率仪对体育课运动干预部分进行监控,同时监测体育课整体运动负荷。
实验1班:每节体育课基本部分大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5分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5分钟。
实验2班:每节体育课基本部分大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0分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0分钟。
为了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选定实验对象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前测。其中肺活量和50m×8是测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由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两个实验班学生的肺活量和50m×8均处于及格水平段,且等级的两极分化较严重,处于优秀的人数偏少,处于不及格的人数偏多。
表2 实验前被试对象心肺耐力素质统计表
导致现阶段五年级学生的心肺耐力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一个是由于平时自身或家庭不注重体育锻炼,从而引起身体素质较差;另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或体育活动中,运动强度不足,持续时间不够久导致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一个平稳期,没有较大的运动强度来刺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此可见,仅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耐力素质仍有较大的问题,急需运动干预来改善,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
根据实验方案的部署,在实验的第五周进行中期的测试,以期探析前半段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感受,根据数据的体现和师生的实际反馈,对下一阶段的实验进行优化。观察表3的统计数据,与实验前期的数据相比较,无论是在测试指标还是等级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改变。
表3 实验中期被试对象心肺耐力素质统计表
两个实验班的肺活量和50m×8的成绩均提升了,其中实验1班的进步幅度略高于实验2班,其中男生的进步幅度大于女生。在肺活量等级指标上的人数分布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实验1班的男生在优秀和良好的等级上均增加了1人,在及格等级上减少2人,不及格等级人数没有变化;实验1班的女生在优秀和及格等级上均增加1人,在良好和不及格等级上均减少1人。实验2班的男生在优秀和不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与减少1人,在良好和及格等级上分别减少和增加2人;女生在优秀和不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与减少1人,在良好和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和减少2人。
在50m×8等级指标上,实验1班的男生在优秀和良好等级上均增加了1人,在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上均减少了1人;实验1班的女生在优秀等级上没有变化,在良好上增加了2人,在及格和不及格等级上均减少了1人。实验2班男生在优秀等级上增加了1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2人,在及格等级上减少了2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了1人;女生在优秀和及格等级上人数没有变动,在良好与不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和减少1人。
由此可见,经过5周的运动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的干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持续15分钟大运动强度和10分钟中等运动强度所获得的运动效果要好于持续10分钟大运动强度和15分钟中等运动强度。
按照实验计划的安排,在实验第十周进行后期测试,以期通过实证的研究来证明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对小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的影响。观察表4的统计数据可知,学生的肺活量和50m×8指标比中期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比实验前期有了差异性的变化。学生在等级上的人数分布比中期和前期又有了质的变化。
表4 实验后期被试对象心肺耐力素质统计表
肺活量和50m×8的评价成绩已经达到了良好的等级,其中实验1班的进步幅度明显大于实验2班,且都是男生的进步幅度大于女生。对比表2与表4可知,在肺活量指标上,实验1班男生在优秀和良好的等级上增加了4人,及格等级上减少了6人,不及格等级上减少2人;女生在优秀和不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与减少了3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1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1人。实验2班男生在优秀等级上增加了2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了6人,在及格和不及格等级上均减少3人;女生在优秀等级上增加了2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了8人,在及格等级上减少了5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了3人。
在50m×8指标上,实验1班男生在优秀等级上增加了4人,在良好等级上减少了2人,在及格等级上增加了1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了3人;女生在优秀等级上增加了2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了6人,在及格和不及格等级上均减少4人。实验2班男生在优秀和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与减少了3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了4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了2人;女生在优秀和及格等级上分别增加与减少了1人,在良好等级上增加了5人,在不及格等级上减少了3人。
综上所述,实验1班的进步幅度明显大于实验2班,在保障运动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
以学校体育课为基础,为期十周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大运动强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对小学生的肺活量和50m×8测试成绩有着显著的提高。
在经过实证研究后,表明每节体育课基本部分大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5/10分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时间为15/10分钟的运动效果和学生的运动效果,明显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且中大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在学校体育课中,应该合理设计上课内容与运动强度。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会相应的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的体能有所改善。体育老师应该增加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保证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达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并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