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鼻子秘密多

2021-03-08 23:08李忠东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娜娜鼻子大象

李忠东

2020年3月18日,一群大象从老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里的勐养子保护区出发。它们一路北上,在外“漂泊”了一年多,一度大摇大摆逛到昆明境内。因为一头小象鼻子曾受过伤,保护区工作人员给这个象群赠名“断鼻家族”。在墨江县停留期间,其中一头母象还产下一头象宝宝。队伍最早有17头大象,它们在元江循着酒的香气来到一家酒厂,结果其中2头大象因醉酒掉队,干脆结伴回到了普洱墨江。不过,“断鼻家族”的远行并没有受影响,6头成年母象、3头成年公象、3头青年象和3头幼象继续北上。

“断鼻家族”如入无人之境,对沿途城乡居民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人们没有半点怨言,有的只是对它们巨大的宽容和理解。这说明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生态文明有了巨大的进步。

迄今为止,象群北迁的原因仍未找到。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人们在沿途准备了大量食物。而大象也毫不客气,长长的鼻子一卷,几十千克水果十几分钟内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此时,人们不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奇特?

构造奇特功能强

对于大象来说,长鼻子就像人类的双手一样重要。

象鼻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结合体,肌肉发达而且卷曲灵活,有呼吸、嗅闻、触摸、辅助饮水和进食等功能。长鼻灵活精巧,能够摘取喜食的果实或植物枝叶,并送进嘴里。大象不经训练就能够利用鼻子拧开或关闭各种阀门。经过训练,它们不但可以拾起地上的硬币,还能捡拾地上的细小铁钉。

这种奇特的能力来源于象鼻末端的手指状鼻突,不过不同象种鼻突的状况也略有不同。亚洲象只有一个位于上方的鼻突,它们喜欢用鼻子把食物卷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末端上下各有一个鼻突,能灵活地夹住地上的草或小石头。已灭绝的猛犸象虽然只有一个上方的鼻突,但更长更发达。它用鼻尖上方的鼻突卷绕着食物,宽平的下缘托住食物,稳当又灵活。

象鼻的末端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系统,能够识别食物的味道。有一次,科学家找来6头年龄12~45岁的亚洲象做嗅觉测试。他们在两个不透明桶里放不同数量的葵花籽,桶盖上有孔,大象可以嗅闻葵花籽的气味。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大象都会选择葵花籽多的那桶。另外,公象的测试结果更好,这或许是因为公象对食物需求量更大,因而对嗅觉的要求更高。研究人员希望能研制新型气味驱赶剂或诱惑剂,让象群远离田地和人群。

象鼻还可以像雷达一样侦测和识别信息,既包括安全信息也包括危险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传送给大脑,由大脑判断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大象在行进过程中经常摆动鼻子,其实就是在识别沿途的各种信息,用以判断是否有危险。

大象的嘴巴在长鼻子下面,不便于直接喝水,于是它们喜欢用鼻子直接吸水。它们先将水吸附到鼻子前端,再送入口中。干渴时,它们把鼻子插进河水,像一部小型抽水机似的吸水。每吸一次水大约有5升,一般情况吸水十几次,就能够满足喝水的需求。有的人可能会怀疑,象鼻主要用来呼吸,那水会不会呛入肺呢?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来象的鼻腔后面有一块起“阀门”作用的特殊软骨。大象吸水时,喉咙肌肉收缩使“阀门”关闭,水不会进入气管;将水送入口中喝下后,喷出鼻内残留的水,这时“阀门”自动打开,呼吸正常进行。

大象的生活离不开水。大热天,它们会用鼻子吸足水,然后喷洒全身,这是随身携带的洗澡机。另外,它们还常用鼻子往身上涂泥巴或沙子,可以防止蚊蟲叮咬,保护皮肤。

英国动物学家发现,象鼻也和人类一样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他们注意到,在进行处理食物等难度高的活动时,大象有的把鼻子摆向左边,有的则摆向右边,即比较喜欢用某一边的肌肉

和神经。究竟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进食,每头象也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顺时针卷,有的爱逆时针卷。研究证明,大象的左撇子和右撇子各占一半。

“超级吸盘”能量大

大象体形庞大,普通成年象可重达7吨,却以植物根、茎、叶和果实为食,每天要吃掉约136千克食物。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一头动物园圈养的大象发现,大象会用鼻尖抓取大块菜叶,但更喜欢用吸的方式进食大量小块菜叶。吸食过程伴随着巨大的吸入声,食物会被迅速吸进鼻尖。如果给的是直径1毫米左右的麸皮,那么它就不会选择使用吸力,大概是怕谷物卡在鼻子里,此时它会用鼻尖把麸皮拢在一起再捡起来。

在另外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测力台上面放了一块炸玉米片。大象的鼻子近100千克重,只要稍微用点力气就会把又薄又脆的炸玉米片弄碎,但它没有用鼻子抓取,而是在炸玉米片旁边或是直接对着炸玉米片,采用吸的方式将其吸到鼻突上,确保不弄碎。

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大象在进食过程中会将鼻孔扩大60%,像一个“超级吸盘”。之前,人们认为这是鱼类独有的本领。例如,喉盘鱼的腹面有一个由腹鳍和肉褶构成的吸盘,并因此得名。它们粘附在光滑岩石表面,通过吸力捕食甲壳类和软体类水生动物。鲸也有这样的本领。蓝鲸每天张着能放下一辆客车的大嘴,大口吞下海量的浮游生物等食物。从利用牙齿捕猎到借助吸力进食的转变,促使蓝鲸进化出全球最大的嘴。这种进食方式需要具备一个可移动的头骨,而陆地动物并不常见,大象是例外中的例外,它们的头骨不是可移动的,但仍能以相似的方式使用吸力。

研究人员由此得到启发。他们认为,象鼻的构造及其吸食机制可能启发未来机器人的创新设计。目前,具备类似象鼻功能的机器人已经出现,例如,可以自动为船只加油的机器人,为被困在废墟之下的灾民供给氧气或者水的机器人等。

通情达理能交流

大象的鼻子有力而且韧性十足,能够轻松将一棵大树连根拔起,经过驯服后可以轻松卷起几百千克重的树木或货物。一般来说,一头大象能够抵得上20~30个人的劳动力。缅甸和泰国等地建有“大象学校”。学习毕业后的大象会被分配到林区做搬运工。

大象性情比较平和,然而一旦发起攻击,长鼻子就会变成强有力的武器,可以轻松击碎小动物的头颅。如果卷住某只动物,即便是大型猛兽也受不了它们有力的“一甩”,非死即伤。

在很多场合,两头大象的头部会互相贴近,象鼻卷绕在一起。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些动作不单纯是耳鬓厮磨,而是互相沟通交流。

印度某个高速公路路口出现过这样动人的一幕:两头不知会被运往何处的大象,在两车会车的瞬间伸出鼻子缠在一起,然后分开。它们也许知道彼此永远都不会再相见了,因此在那一刻彼此抚慰。

大象是重感情的动物,它们群居生活,相互依靠。同伴生病时,它们会搀扶着病象喂水、喂食,轻易不会遗弃。

大象对人类存有一份温情,会一直感念人类给予的善意。

南非野生动物专家劳伦斯·安东尼买了20平方千米土地,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他把一群被伤害的大象接回到这里安家,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他给每个大象起名,首领叫娜娜。当初,娜娜的象群受到偷猎者的惊吓,焦躁不安,威胁到了周围居民的安全,面临着被击毙的危险。安东尼经过一番努力,救下了象群。20年后,61岁的安东尼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出人意料的是,娜娜带着它的21位“家人”,风尘仆仆赶了12个小时的路,来到“救命恩人”的木屋外。它们为安东尼举行了一场葬礼,并足足守候了两天两夜,不停地挥动着鼻子,不时发出悲鸣。虽然没有人通知娜娜,但也许是心灵感应到的悲伤把它们领到了这里。

回过头来,我们的“断鼻家族”行进在漫漫长路,它们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尤其幼象萌态可掬的成长历程,都通过网络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了世界瞩目的网红象。人们在一路追踪的同时也无限感慨中国的变化,感慨中国人普遍的爱心。

让我们祝福“断鼻家族”早日到达梦想的终点!

注:2021年8月中旬,象群返回栖息地普洱市墨江县。

猜你喜欢
娜娜鼻子大象
逃跑的鼻子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考试之后
你的鼻子超级棒
认真的大象
大象
鼻子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