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2021-03-07 18:56单晶晶陆莉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单晶晶,陆莉莉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做出的促进国际社会发展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此,为了进一步落实并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要其他各国的扶持与帮助,我国社会也要为其输送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与方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其进行教学的同时与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如此,不但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多方面优秀的综合人才,还有助于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中华文化能够提高我国国际化人才建设“一带一路”的民族自信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国际社会各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结合国家之间的力量,促进各国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对此,这也要求了各行各业的国际化人才除了要具备自身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我国的国际化人才在面对各国文化的引入时难免会对数量庞大的信息数据产生处理不当的问题,对于一些不怀好意、具有攻击性的外来信息,只有持有一颗坚信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心怀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意识,以及由衷而发的民族自信和自豪之情,便能分辨哪些是对我国文化融入、对国际社会发展有利的信息,摒除部分有意为之、故意抹黑中国形象的虚假消息。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化人才教学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自古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从小牙牙学语的时候便在潜移默化地被影响着,其涵盖层面广,思想内涵程度深,涉及教育、哲学、艺术等方面,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经过各代文人学者的不断传承和打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并传授了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等道德规范和标准,通过一代代国人的继承才有了如今丰厚的思想宝库[1]。

1.2 中华文化能够提升我国国际化人才建设“一带一路”的能动力

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便强调着自身的民族自信与认同感,只有心怀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才能较好地继承古人传承至今的精神结晶,并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与主观能动性,汲取先人前辈的经验教训,对国际社会的各项事务做出积极正面的反应。古有明太祖朱元璋在面对元朝敌军时从容不迫,根据前辈的作战兵法做出的反击策略,更有近代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结合实际问题,剔除封建思想,吸收文化结晶的思想,这些无一不是对我国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的表现,更是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发展的例证。对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帮助先人在面对各种难题时进行正确判断,更能有效提高我国国际化人才在建设“一带一路”时的能动力,令其可以做出正面且积极的反应措施,同时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作用

2.1 国际化人才能够潜移默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愈来愈大,以及我国高校国际声誉在国际社会上的逐步提高,各国在选用优秀人才时往往也会重金聘用我国向外输送的国际型人才。面对我国人才在国际社会上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这是我国在进行对外文化宣传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大挑战。机遇指的是国际化人才能够在平时与各国人员交流、合作的同时向其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其认识到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艺术哲学到道德思想,从行事礼仪到中华美食等,交流的过程便是向外潜移默化宣传中华文化的过程。而挑战便是要保证这些人群在进行文化宣传时不会故意抹黑中国形象,以及其自身的道德规范是否行得正等,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国际化人才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必要性[2]。

2.2 国际化人才是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融合交流的桥梁

在外国引进中国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我国素质高、能力强的各专业人才能够有效为中华文化和各国文化搭建一座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国际化人才为我国文化搭建桥梁的途径多种多样,大到社交媒体在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小到留学生以及各种国际志愿者,这些个体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带动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度,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更是大大鼓舞了这些默默奉献的人群,才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被世界人民所了解、认知。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3.1 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上增强传统文化理论的学习

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与全球化趋势,现如今的教育更应该面向未来、面向全球,为世界输送具有感恩之心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中国人才。对此,在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时,需增加我国传统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传统古板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不断显露,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在社会上扬长发展的技能培训,如今的教育必定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各大高校汲取其他学校或是其他文化的教育成果与优点的同时需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其中,面对国际化人才的教学课堂更应如此。其中,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便在传授学生需怀有一颗包容感恩的心,《出师表》中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而已”表明了对国家的忠心,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由此可见,在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时,更要将这一思想深深耕耘于学生心中,在将来国际社会工作竞争时,不会忘记祖国母亲对自身的培养和教诲[3]。而增强传统文化理论的学习,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以及处事方式,到课本内容的深刻学习、反思等,都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从中获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2 增强国际化人才对文化传播与宣传的责任

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向外输送的高素质人才,在其进行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担任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重担。对此,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需向学生说明其在外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并且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好传统文化传播与宣传的任务,宣传的文化也需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积极的正面信息,只有摆正自身立场与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对国际的影响力。前段时间就有一例反面新闻,某著名高校有一名学生对猫咪进行残忍的虐待行为,并且将其施暴视频发到网络平台,同时以此鼓吹自己的错误思想,虽然这名学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却影响了社会大众,使得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一定影响。当时面临春季招聘时节,某些跨国公司的人才招聘会竟然公然放出不要我国顶尖学校简历的情况。因此,我国的国际化人才不但要担起向外输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宣传的文化更要正面积极、展现我国国民高度的仁爱感恩与社会担当精神。

3.3 优化基于国际化人才的传统文化培养课程体系

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领域内,校长和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仅仅耕耘于自身方寸的讲台和校园当中是很难培育出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进行国际化人才的传统文化培养课程时,倘若高校本身就不重视或是还沿用老一套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与培养方法,将会断送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学校需要基于国际化人才制定合适的传统文化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去国际社会了解其对国际人才的各项要求和广泛信息,以此思考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以及其课程内容,再思考学校、定位办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打造兼具国际化特色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教授“1+1”体系。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并促进自身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作为中国人更需要加强的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学习,在具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专业技术,想必定能分辨国际社会中对我国发展有利的数据信息,以此帮助祖国更加强大,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4]。

3.4 为国际化人才设计专用的培养教材

国际化人才的传统文化教学策略,需要为其指定专用的培养教材。国际课程教材的内容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通过以知识点为平台进行中西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扎根中国文化、培养中国的根与魂。在进行国际化人才专用教材的设计时,可以从多个方面和专业入手,艺术专业人才就要深刻了解我国的艺术发展史,汉语言学专业人才则需要对古文拥有一定见解和赏识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出现于祖辈们的回忆和讲述中,在国际化的同时,拥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想固然有用,但只有学好了属于民族自身的文化与内涵,才能做到走出去时从容不迫、淡定自若[5]。

3.5 根据课程体系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素质国际人才要求的不断转变也需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更加专业的教师团体。首先教师自身就需要拥有开放的眼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对学生展开课程教学和培养时,除了要教授专业的知识和培养其国际视野之外,更需注重中国文化的教学,令学生具中国心、存世界观,存仁爱心、做良心事,以此促进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有机融合,帮助国际社会和谐、积极发展。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自身就需要深度了解中华文化,比如,在进行感恩精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我国古时的名人名事加以佐证,一来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感恩仁爱的重要性,二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心中。古人遇恩知报的美德令我国关于感恩的佳话数不胜数,不论是《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心意,还是《增广贤文》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这些无一不能拿来进行相关论证,深刻地反映出了我国对感恩美德与仁爱精神的高度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优秀程度。

3.6 重视培养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标准

国际化人才拥有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专业的课本内容以及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扶持,便能逐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对此,在具备了这些全面的教学资源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保证学生除了高度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拥有面对严格考核下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为今后在国际社会的发展打下坚硬的基石[6]。倘若没有评价与考核制度,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不会有复习的意识,如此一来便将专业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抛掷脑后,缺少竞争意识的人群终将会被淘汰。对此,为国际化人才制定专业的考核标准,采用分级化、学分化的考核制度,让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相关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之后,在考核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复习。标准严格的考核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分级化、学分化的评价考核制度也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在考核的过程中不断切磋交流,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教师也需要保证评价考核的公平进行,以及除了要考核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掌握程度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检验其对我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掌握程度,令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才是真真正正地用自身行为履行了文化内涵。

4 结语

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少高素质的人才加到其中帮助祖国繁荣强大。这些人才处于国际世界的风口浪尖,同时需要面对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其中除了对我国形象与作风的赞美之言外,也不乏一些故意贬低、扭曲事实的虚假新闻。对此,国际人才需具备思辨能力,从各方面加强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感与了解程度,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根基,在捍卫我国的国际形象的同时也要向外输出优秀文化,为我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